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今天,你发电了吗?

李长滨

人类每天都要进行很多活动,运动产生的能量往往会无声无息地消散在宇宙中。在研究人员和创血者眼中,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他们不遗余力地寻找各种方式获取这些能源。为什么不用身体本身的能量为随身携带的小型电子设备充电呢?

(运动萌萌哒:健身发电两不误)

巴西是足球王国,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踢球的身影。足球这项运动不分贫富与贵贱,只要你有兴趣都可以投入其中。但是有些外部条件影响了足球运动的发展,里约热内卢有很多贫民窟,很多喜爱足球的孩子就在那里长大,因为贫困无法支付电费,只能趁着月光踢球。一个赞助商给这块球场地面上增加了200多个能量收集瓷砖,在上面来回跑动时,每一次脚步落在瓷砖上都可以产生微弱电流,所有的电量加起来,可以让孩子们踢完两场比赛,从而彻底解决了热爱足球的孩子模黑踢球的问题。球王贝利参加了当天的仪式,并想起当初的自己,热泪盈眶。

赞助商已经把这种瓷砖安装在多所学校、法国的一个地铁站、澳大利亚的一个购物中心和伦敦的希斯罗机场,用于为LED照明系统和手机供电。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它们会被安装在更多的地方,在不知不觉中你在用运动来发电,点亮更多的夜空,想想都美好。

(没有白流的汗:它可以发电啦)

跑步,坚持,我今天一定要完成5公里的跑步。有时,一个人的烦恼是长成了胖子,作为一个胖子的烦恼就是跑步减肥,作为一个跑步减肥的胖子来说汗流浃背是个烦人的事儿。每天白白留了很多汗,体重却一点没有减少,天啊,我该怎么办,难道我的汗水就白流了吗?现在好了,你的汗水可以用来发电,你可以想象一下,一边尽情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利用汗水给手机充电,这样的画面实在太美。

美国研究者研发了一种新型传感器,它贴在人的身上,就像是一枚纹身贴纸,可以监测运动中的乳酸分泌情况,并同时将汗液转化成能量。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代谢的产物乳酸会随着汗液排出体外,传感器中含有一种酶,可以从乳酸分子中获取电子并产生弱电流,再通过生物电池将电流储存起来。有趣的是,那些频繁锻炼的人产生的电流最小,而不经常锻炼的人反而产生的电量更多。据悉,这是因为那些较少锻炼的人更容易疲惫,因此产生更多乳酸。

虽然一枚小小纹身传感器收集到的微弱电能不能跟手机充电所需的电能相比,但如果多个传感器叠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一位成年男子贴着“纹身”骑单车,运动中所流下的汗水可以供一块电子手表运行。所以没有白流的汗,让我们把汗水转化为电量,做个环保时尚派吧。

(没电请你喊一喊:声音可以发电啦)

“老兄,请你一定要借我手机一用!一个超级订单马上就要搞定了,谁知道手机没电了,上帝啊,你‘创造’了智能手机,为什么就搞不定大容量电池呢?”

“你已经out了,我的手机可以自动充电,我从来不用担心手机没电的问题。”

成功的商务人士常常会遇到一种烦恼和尴尬,一个接一个的电话不停歇,不知不觉手机没电了,没电的手机耽误生意怎么办?别急,英国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款能够使用声音充电的逆天手机,你敢相信吗?

手机表面包含氧化锌的化学结构,这层结构能够使液态氧化锌演变成微小的纳米棒,这些敏感的纳米棒对声波的压力做出反应,将声波转换成电流,从而为手机充电。简单说来,每打一分钟电话,就是给手机充一分钟电,手机完全可以脱离插座,实现“人工充电”,从此你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了,重重的手机充电宝也能扔了。

今天,你发电了吗?

(选自《科学大众》2016年第六期,有删改)

(1)、本文介绍了三种发电方式,请依照指示,完成填空。

①第一种用运动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用能量收集瓷砖收集运动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流。

②第二种是用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

③第三种是用来发电,其工具和原理是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和创业者都很关注人类活动产生的能量,寻找各种方式想要获取这些能量。 B、200多块能量收集瓷砖收集踢球时脚步的能量,可以让孩子们踢完两场比赛。 C、经常锻炼的人因为产生的乳酸多,所以和不经常锻炼的人相比,汗液产生的电量较多。 D、有一种用声音充电的手机,可以实现“每打一分钟电话,就是给手机充一分钟电”。
(3)、本文介绍的科学知识,却不显得枯燥乏味。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在写作时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原文其实介绍了四种发电方式,还有一种会是什么呢?请从以下三则材料中,选出最有可能的一项,并分析理由。

A.嘴巴发电:一种特殊的下巴托,可以将人咀嚼时的能量转化成电能。

B.血液发电;一种奇妙的人体生化电池,可以植入人的血管或内脏附近,将血液转化电能。

C.电磁场发电:一款电磁场充电器,可以使用空间中存在的电磁场作为电源。

选项最具有可能,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孩子,请系好鞋带
        ①那时,我还在读初一。
        ②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
        ③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④我终于也得到了一张奖票,便兴冲冲地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地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⑤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
        ⑥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⑦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使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⑧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我的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⑨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⑩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我心里不止一次埋怨过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曾经有过许多成败与得失的现在的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是多么用心良苦!
        ⑪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
        ⑫如果母亲任由我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的心情对待生活。
        ⑬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能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总有一天,我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那年我14岁,自我感觉已经长大,可有些逆反心理,凡事都爱跟父母对着干。尤其是父亲,我最烦他板着脸训我的模样,所以他让我朝东我就偏要向西。

       ②已经记不清是为了什么和父亲吵架了,只记得父亲气白了脸,顺手拿起一根棍子朝我打来,打得好重,我身上火辣辣的,心头也火辣辣的,赌气之下便夺门而出,跑到了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躲了起来。

       ③不知过了多久,我隐隐约约听见父亲在喊我的名字,我摸着手臂上的淤血,一声不吭。我暗暗发誓,再也不要回家,再也不要看见父亲。父亲的声音渐渐远去,我松了口气,却又有点失落。夜越来越深,树影摇晃,风声呼啸。黑暗中似乎有可怕的东西在窥视我,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我挣扎了好久,终于决定回家。

       ④走进巷口,远远地,我就看见家里的灯亮着。已经半夜了,这一盏孤灯在一片漆黑中显得分外明亮。我迟疑地推开半掩的家门,抬头一看,心头像突然被蝎子蜇了一下,天哪!父亲就坐在门口旁的一张椅子上,直勾勾地盯着我呢!我知道逃跑已经来不及了,索性也直勾勾地盯着父亲,哼,要打就打吧!

       ⑤父亲站起身,走近我,他的神色憔悴,眼里满是血丝。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感觉神经就像紧绷到极限的琴弦,仿佛一瞬间就会断裂。我等待着想象中即将来临的一顿痛打。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举起了手。他要打我了吗?我本能地缩紧了身子。父亲的手颤抖地、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他就那么一言不发地抚摸着我,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我慢慢回过神来,突然觉得很惭愧。

       ⑥多少年过去了,我已经成家立业,我的儿子一转眼也到了当初我那个年龄了。不久前,因为他做错了事被我批评了几句,他非但不认错还跟我顶撞,我一下子火了,打了他一巴掌,就在妻子拉扯我的当口,儿子跑出了家门。妻子责怪我太粗鲁了,按照通讯录给儿子的同学打电话找人,我虽然在口头上极力维护自己做父亲的威严,要妻子别再找那臭小子了,可是我的心一直七上八下的,儿子不会出事吧?千万不要出事啊!

       ⑦天黑了,还下起了雨。我再也坐不住了,拿了一把雨伞就出门寻找。去了儿子平时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没找到,我只好漫无目的地在街上到处转,喊着儿子的名字。我的心情越来越焦虑,并且很愧疚,懊悔自己打了他。儿子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不知道过了多久,妻子打我的手机,说儿子回家了,淋得跟落汤鸡一样,已经让他去洗澡睡觉了,让我也赶紧回家。

       ⑧走在回家的路上,雨水和泪水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想起了多年以前,父亲也曾经这样四处喊着找我,他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他憔悴的神情﹣﹣原来,父亲曾经也这样默默守候着我的成长,让我安然走过青春叛逆期!

(选自《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大数据中“精准”生活

       ①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因为互联网、手机、无线传感器的普及,实时监测、远程协作、SOHO工作、数据管理已成为平常之事,信息像水电一样通过网络供应汩汩传输,计算机上有形数据转化为无形的财富,深入并造福于现实生活。

       ②这标志着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智能管理、社交网站、物联网、IPv6,当新技术风驰电掣般地驶入生活,我们如同搭上高铁列车,还来不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就已呼啸着越过下一个站台。大数据应用于健康管理,几乎表征了新媒体技术层面的全部特征:电子档案高度个性化;人工智能帮助我们细分信息;远程协同记录用户的行为模式;数据挖掘预测人们的未来需要。而智能终端与“可穿戴”计算设备的出现,更使得行为、位置、生理数据等细微变化成为可供记录和分析的精准对象。

       ③尽管大数据这个名词并不新鲜,但社会对于大数据价值的认识尚在深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首先提出了这个概念。雅虎的科学家发现,得益于计算 机技术和海量数据库的发展,个人在真实世界的活动能够得到前所未有的记录。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如今,大数据的概念逐渐拓展,涵盖了从数字图象、新闻跟 帖、文本记录、视频文档、社交平台互动所提供的所有信息。不仅如此,它还被视作一种能力,引发了社会和国家战略层面的深刻关注。

       ④大数据之“大”,不仅在于容量,更在于社会对其价值的洞悉:在大数据所重塑的后信息环境中,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世界扑面而来。正如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所说,它的真实价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一角,绝大部分隐藏于表面之下

       ⑤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察觉到大数据给社会带来的一些改变。从谷歌的流行病分析系统到沈阳浑南居民的数据查询终端,基于信息的创新成为服务 的先导,连接民生,可以救助更广泛的普通大众;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手段,推动着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新知,创造新 的价值;作为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大数据也影响到传统学科研究的分化,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生活方式。有学者将大数据比作观察人类自身社会 行为的显微镜和仪表盘。而我们看到,这个新的测量工具,再一次引领新的繁荣,提供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⑥作为发掘价值、征服数据的强大引擎,大数据所带来的更多改变蓄势待发。站在创新、竞争和生产率提高的前沿,思索大数据对于生活的意义,如何将数 据、信息转化为知识,扩大人类的理性,实现技术与智能服务的跨越?如何规避风险、应对它对管理世界所提出的挑战?如何借助于大数据的力量将人类的观察和理 解推向“精准”,并衍生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答案还存在于人类智慧的彼此交融之中。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5月,有删改。)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常常提到“成人”这一概念。孔子强调“仁”。在他看来,有仁德是做人的前提,人要“成人”,就应当“仁”。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在于有“仁”心,脱离纯粹的自然状态,懂得“修身”“亲亲”“事亲”。在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看来,“成人”首先是“有知识的人”,即对社会有基本认知。一个人有了知识,具备了“成人”的基本素质,然后再接受仁义礼乐教化,才能具备“成人”的德行。孔子认为,具备“知”、“不欲”“勇”“艺”等素质,也就是说聪明有智、清心寡欲、勇敢无畏、多才多艺,还不可谓之“成人”。只有见到财利想到道义,见到危难勇于担当,长期困顿却不忘平生之志,这样的人方可谓之“成人”。

       ②孔子和早期儒家学者对“成人”的认识,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最晚自西周开始,我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成人”礼仪:男子行冠礼,女子行笄(jī)礼。一般说来,士人二十而冠,天子、诸侯、大夫的冠礼则相对较早。男子行“冠礼”,标志着“成人”阶段的开始。“冠礼”的意义在于“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即抛弃孩子气,形成和巩固“成人”的德行。行“冠礼”之后,人们开始享有“成年人”的权利,并对婚姻、家庭和社会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因此,“冠礼”是对人们“成年”的认可,是人们正式步入“成年人”行列的标志。

       ③礼有“礼仪”与“礼义”的双重涵义,有形式与内容的区分。成为“成人”,不仅要能够行“礼仪”,还要自觉以“礼义”约束自身。《礼记·冠义》指出,人之为人在于懂得礼义,人在成人之后应当穿着得体、行为得当、言辞和顺,应当懂得“人义”,即做人的基本要求。何谓人义?《礼记·礼运》说:“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行过“冠礼”之后,便应认同这些人伦、实践这些“人义”。

       ④我国古代士人行过“冠礼”后要依次拜见国君、大夫,受拜见的人往往会有一番教导,这对于刚刚成年的人非常有益。“冠礼”所昭示的正确人生路向十分紧要。人要“成人”向善,就应当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按照礼的标准行事。

       ⑤传统的“成人”教育注重礼的内涵,注重通过礼仪的形式使青少年理解做人的真谛。借鉴和创新传统“成人”礼仪,开展符合时代要求和当代青少年成长实际的礼仪教育,对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及人生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应采取具体措施,组织力量对关乎青少年成长的礼仪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在充分酝酿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规范,使成人礼等相关礼仪成为青少年人格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成人仪式的一个重要环节,成人礼不必孤立进行,可与相关礼仪(如入学礼、成童礼等)结合进行,与相关素质教育相结合。

                                                                                                                        (选自杨朝明:《我国古代的“成人”礼仪及其现实意义》,有删改)

阅读《老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