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临海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没事到丰城玩

季明

    ①我的同学巴库,高中一毕业,就去丰城闯荡,在那里定了居,多年以后,听说这家伙混出息了,成了腰缠万贯的老总。

    ②丰城离我们这里有几千里,但每年巴库总是乘飞机回来一两次。每次回来,巴库就心急火燎地召集同学聚会,按他的话说,一是想念同学们;二是想吃家乡的饭菜。

    ③巴库衣着光鲜,一条粗大的金链子,赫然挂在脖子上,沉甸甸的;手上则戴着几个金光闪闪的戒指。整个一财大气粗的土豪。同学聚会,每当喝到兴头上,巴库便会站起来,腆着肚子,伸出双臂,张开巴掌,豪气地在空中一划拉,说:“今天我买单,谁都别争,谁争我跟谁翻脸。”一开始,我们还争,但慢慢地就习惯了,谁让他是土豪哩!散场时,巴库逐个跟同学们握手,依依不舍地摇着、晃着,胸脯拍得啪啪响,说:“没事请到丰城玩,尽管找我,咱在那里混得开,啥事都能摆平。”但我们都没往心里去,丰城那么远,谁吃饱了撑的,没事往那地方跑。

    ④但偏偏我就去了丰城,办私事,不得不去。

    ⑤我是坐火车去的,一上火车,我就给巴库打电话,说:“兄弟,我要去丰城。”电话那头,明显感觉巴库一愣,说:“真的假的?别骗我!”我说:“骗你我是孙子,现在,我就在开往丰城的火车上。”巴库高兴地说:“好啊,到站后给个电话,我去接你。”

    ⑥火车跑了一天一夜,终于在丰城停下。老远,我就看见巴库在出站口,伸长手臂,摇着肥厚的手掌,冲我招手。一瞬间,我的眼睛竟然有些湿,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累得跟狗熊似的,能在生疏的异乡看见熟人,那感觉,特亲切。在去宾馆的路上,巴库说:“我定了个酒店,给你接风洗尘,顺便邀请了几个丰城的朋友,陪陪你。”

    ⑦车在一家豪华酒店门前停下,走进包厢,里面等候的七八个人都站了起来,巴库一一为我介绍。这是某某公司的老总、某某公司的董事长;这是某某科的科长、某某处的处长;他最后隆重介绍给我的,是柯厅长。巴库恭敬地说:“这是市委某某厅的柯厅长。”柯厅长略带矜持地伸出手,只跟我轻轻握了一下,连声说:“呵呵……副的、副的,副厅长。”我的天,甭管正的副的,厅长,在我这小民眼里,已经是天大的官了!在他们面前,我只有受宠若惊、点头哈腰的份了。巴库扯起我,按坐在首席上。我诚惶诚恐地坐在位置上,不知所措,如坐针毡,特别是身边的柯厅长,总是一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模样,透着威严,时刻让我感到压抑和渺小。

    ⑧丰城的老总和官员们,轮流向我敬酒。说实话,这顿酒,我喝得很难受、忐忑和迷糊,不知不觉就醉了。第二天,我编出各种借口,坚决推掉巴库再次设宴招待的邀请。巴库很无奈,说:“那好吧,若有啥困难尽管说,咱在这里朋友多,啥事都能摆平。”

    ⑨只一天的时间,我就将事情办好了,晚上,决定去吃小吃。在小吃街,我刚在一个摊位旁坐下,老板赶紧跑过来,殷勤地问:“先生,想吃些什么?”声音非常耳熟,我抬头一看,“呼”地站起来。我说:“柯、柯、柯厅长,怎么是您?”老板愣住了,看着我,忽地有些不好意思,说:“啥柯厅长啊……狗屁的厅长哦……都是巴库那小子……”接着,老板又嘿嘿一笑,说:“出来混,都不容易,家乡来了客人,相互帮衬一下,撑个场面而已。”提到巴库,老板往远处一指,说:“那个小饭店,就是巴库开的。”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小饭店的厨间忙活。我赶紧离开,走之前,再三叮嘱那老板:“兄弟,这事,就烂在肚子里,千万别说我来过!”

    ⑩又一年,巴库回来,同学们聚会,再次喝高了。散场时,他握着我们的手,依然说:“没事请到丰城玩,尽管找我,咱在那里混得开,啥事都能摆平。”

    ⑪我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他,心里倏地觉得异常酸楚。

(选自2017年23期《微型小说月刊》)

(1)、简要概括第⑦段“我诚惶诚恐地坐在位置上,不知所措,如坐针毡”的原因。
(2)、阅读下面句子,按括号中的要求答题。

①柯厅长略带矜持地伸出手 , 只跟我轻轻握了一下,连声说:“呵呵……副的、副的,副厅长。”(划线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我张开双臂,紧紧拥抱住他,心里倏地觉得异常酸楚。(“我”心里为什么会“觉得异常酸楚?)

(3)、小说中的巴库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
(4)、有人读了小说,认为“没事到丰城玩”这个题目比较平淡,缺少韵味,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窗外正飘着绵绵细雨,我倦倦地缩在椅子上,心里烦透了:这道题算了这么多遍,怎么总是做不出来。我无奈地一甩头,瞅见一只小飞虫正沿着墙往上爬,这时,旁边的一个本来一动不动的小黑点突然向小飞虫( )去,那动作太突然太快了,把我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蜘蛛,黑白相间的腿,褐色的夹杂黄色条纹的身躯也挺"漂亮"的。小蜘蛛没有扑到飞虫,就绕到飞虫的前面,双方相持着。
②我的感觉就如暴风雨将至的那般压抑、难耐,我料定一场生死搏斗就要爆发了。可当蜘蛛向飞虫发起进攻时,小飞虫只躲闪了一下便不再敢动弹。小蜘蛛就开始绕着飞虫转起圈来,并不时地用脚在飞虫身上比划着;它正抽丝缠在飞虫身上。眼看着飞虫就要被缚住了,我也替它着急起来。可这飞虫也许是怯懦了,只知晃晃脑袋,像在求饶。不反抗,怎么能救得了自己?我可怜这只小飞虫,可我不愿去救它,因为它是一个连自己都不敢救的懦夫。这一次我可以救它,那么下一次呢?也许它仍会被吃掉。
③我讨厌那只蜘蛛,它如强盗一般夺去别人的生命来延续自己的生命,可它毕竟懂得为了生存要去斗争,决不放弃。我甚至有点欣赏它的这种精神,这才像一个强者。
④蜘蛛仍在独自忙碌,飞虫已被包在一张网里,如同"木乃伊"一般。我收回目光,又回到了自己的天地。看着眼前的这道题,我忽然感到自己原来同那小飞虫是一样的,一道题把我难住,我便认为自己是做不出的,懒于挣脱,懒于奋斗。我恍然大悟:没有奋斗,就永远不可能胜利。墙上的小蜘蛛已从飞虫身上吸取汁液,我也埋头于书本中……
⑤当我终于得出那道题的正确答案,我仿佛真的挣开了一张"网"。我重新寻找那飞虫与蜘蛛,蜘蛛犹在,飞虫却不见了。我轻轻一拨蜘蛛,小蜘蛛跑到一边,露出下面那干瘪了的飞虫来。
⑥我不禁深思起来。……

                                                                              我最好的老师
                                                                            [美]大卫·欧文
      ①怀特森先生教的是六年级的科学课。在第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讲了一种叫作凯蒂旺普斯的东西,说那是种夜行兽,冰川期中无法适应环境而绝迹了。他一边说,一边把一个头骨传来传去,我们都作了笔记,后来又进行了测验。
      ②他把我的试卷还给我时,我惊呆了。我答的每道题都被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测验不及格。
      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我是完完全全按照怀特森先生所说的写的呀!接着我意识到班里的每个人都没及格。发生了什么事?
      ④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解释道。有关凯蒂旺普斯的一切都是他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没有存在过。所以,我们笔记里记下的那些都是错的。难道错的答案也能得分吗?
      ⑤不用说,我们都气坏了。这种测验算什么测验?这种老师算什么老师?
      ⑥我们本该推断出来的,怀特森说道。毕竟,正当传递凯蒂旺普斯的头骨(其实那是猫的头骨)时,他不是告诉过我们有关这种动物的一切都没有遗留下来吗?怀特森描述了它惊人的夜间视力,它的皮毛的颜色,还有许多他不可能知道的事实。他还给这种动物起了个可笑的名字。可我们一点没有起疑心。
      ⑦他说我们试卷上的零分是要登记在他的成绩记录簿上的。他也真这么做了。
      ⑧怀特森先生说他希望我们从这件事当中学到点什么。课本和老师都不是一贯正确的。事实上没有人一贯正确。他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一旦认为他错了,或是课本上错了,就大胆地说出来。
      ⑨上怀特森先生的课,每一次都是不寻常的探险。有些科学课我现在仍然能够差不多从头至尾地记起来。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他的大众牌轿车是活的生物。我们花了整整两天才拼凑了一篇在他那里通得过的驳论。他不肯放过我们,直到我们证明我们不但知道什么叫生物,且还有坚持真理的毅力时,他才罢休。
      ⑩我们把我们这种崭新的怀疑主义带进了所有课的课堂。这就给那些不习惯被怀疑的老师带来了问题。我们的历史老师讲着讲着,会有人清清嗓子,说道:“凯蒂旺普斯。”
      ⑾果要我给我们的学校危机提出个解决办法的话,我一定会提出怀特森先生。我没做出过什么重大的科学发现,但我和我的同学们从怀特森先生那里得到了一种同样重要的东西,一种正视着某个人的眼睛,告诉他他错了的勇气。怀特森先生还让我们看到,这么做有时候是很有趣的。
      ⑿面的价值并非每个人都能觉察到。有一次我把怀特森先生的事讲给一位小学老师听,他惊骇极了。“他不该像这样捉弄你们的。”那小学老师说道。我正视着他的眼睛,告诉他全错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燃烧的木棉

梁惠娣

    ①在更远的南方,春天是木棉花燃烧的季节。

    ②在一个下着微雨的早晨,我在街心公园中散步。走着走着,一棵木棉树出现在我的面前。它枯褐色的枝干像垂暮老人布满皱纹沟壑的脸,充满沧桑的样子,一点也不好看。一抬头,才发现无数硕大、深红的木棉花在头顶密匝匝地开放,像天空中飘过来一团火红火红的云,又像一道红艳艳的朝霞,也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映红了一片天空,是那样耀眼夺目。偶尔,有开得正艳的木棉花从枝头落下,“啪”的一声落到地上,掷地有声,那样响亮,那样决然。

    ③在这样的春天,我最爱到图书馆里看书。图书馆旁边有一个明如镜子的小湖,湖水清澈。湖边,一棵古老的木棉树临湖岸而长,它一树灰褐的枝干,未待绿叶长出,先开出一树繁盛无比的红花来,像美人临水梳妆。她伸出纤纤玉手,描唇画眉,那艳红亮丽的木棉花便是她发髻上的头饰。满树盛开的木棉花与湖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更令人感到惊艳绝伦的美。我每次到图书馆,都坐在靠窗的座位上,安静地阅读。偶尔从书页间抬头,看到无数开放着的木棉花像无数张笑脸,如此灿烂热烈,奔放到肆无忌惮的样子。那时那刻,我的心里也开出一朵朵热情奔放的木棉花来,满心欢欣与感动。有木棉花相伴的闲读,更觉舒心惬意。

    ④在这个木棉花盛开的时节,流连在燃烧的木棉花下,禁不住吟咏木棉花的诗句,惹几分追昔怀远的情思。

    ⑤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三月一十雨寒》诗中写道:“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意思是说,像姚黄魏紫这样名贵的花要向谁要,就连李子樱桃这样的小家碧玉的花也没有。但是南方春色却有不同,满城都是木棉花。生动地描绘了南国红棉闹春的绚丽景色。我能想象,走在开遍全城的木棉花下,该是怎样繁盛热闹的景象。

    ⑥明末清初女诗人张乔的《春日山居》里也写到了木棉花,诗曰:“二月为云为雨天,木棉如火柳如烟。烹茶自爱天中水,不用开门汲涧泉。”诗中写了早春二月时晴时雨的气候,木棉花如火如荼地开放,杨柳冒出新芽像一团团浅黄色的烟雾,遇到大雨时,不用开门汲涧泉取水,自接天水烹茶,饶有风味。那样的山居生活令我无限向往。

    ⑦我爱木棉花,爱它生气盎然地盛放,又如此壮烈地坠落。当我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心中不禁燃起火一样的热情。我想,我们也要像木棉花一样,要用尽全力开放一次,才无悔这一生。

(选自《教育导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幽幽七里香

    ①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②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③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那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赐予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

    ④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室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既渺小又丑陋。

    ⑤是读书使我的内心慢慢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到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两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⑥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在我身边许久,我也没有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⑦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⑧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 , 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我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⑨很快,我要毕业了。我突然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定价七元六角,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⑩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寻似的看他,他却无毫无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⑪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却一直被我珍藏。每当我的目光抚过它时,心中总有一丝细微的温暖。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总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丁立梅文,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有删改)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①风裹着黄沙,席卷着呼吉格尔村。一连几天,耿臣都坐在大门口,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忽然对眼前的一切感到陌生。田里的麦苗歪在沙尘里,山坡上仅存的几棵榆树也被剥出老根,目之所及,骨黄一片,他记得小时候,沙丘离村子还挺远,不像现在,虎视眈眈,随时要把呼吉格尔村吞掉。

②“沙子快埋脖梗啦,这日子啥时是头!”媳妇决定要搬家。“谁爱走谁走,俺坚决不走!“耿臣有他的想法。大家都走了,就等于把村子拱手让给沙漠。那样,家就没了。

③风,在旷野里回旋、扭转,像极了吼叫的野,呼吉格尔村的夜晓,看不见明月星辰,只有无边的黑暗与深深的恐惧。

④耿臣坐在炕上抽烟,烟头一明一暗,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子里渐渐成熟:种树治沙,把呼吉格尔山闹绿了!村长被耿臣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直盯着耿臣看了半分钟。仔细再听,耿臣嘴里嘟哝着:“俺在呼吉格尔山上放了七年羊,山变秃了,俺有责任。”

⑤于是,耿臣卖了一百多只羊,买树苗上山。耿臣媳妇怂恿根子阻止耿臣上山,而根子却说他也要上山,爹是山大王,他就是小山大王。

⑥耿臣的老母亲听说了,从十多里外的大儿子家赶来了。瞅见憨笑的儿子站在门前迎接她,眼角顿时有了泪。日子过成这样不容易,为哈非要上山受罪呢?这时,根子抱一捆山杏树苗跑进院子。耿臣媳妇埋怨;“呼吉格尔山上人都难活,这小树苗还没有你结实呢!”

⑦根子却说:“我叫根子,杏树苗也有根,只要有根,在哪儿都能活。”

⑧就这样,耿臣在呼吉格尔山上搭了一间牛顶架窝棚,里面盘了火炕,摆上小桌椅好歹算个落脚处。每天天不亮,他就起来挖坑种树,夜幕降临才收工休息,饿了吃点干粮,一想到山上将长满绿树,身上便有使不完的力气。

⑨夜幕下,耿臣弯腰挖坑。月光照在他精瘦的脊背上,照着一排排深色的树坑,也照在媳妇泛泪的眼睛上。与丈夫的往事一幕幕浮现出来,耿臣固执,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当初,她也正是喜欢丈夫这一点。

⑩十多年后,呼吉格尔山长了草,各种树木也更显挺拔。相互辉映的绿色是那么难得,那么夺目,像一块蛋糕,馋得人想上去咬一口。这也招来了羊群牛群。根子发现有人来山上放羊。骂,不行。打架,更不是办法。耿臣几乎一宿没睡。他要想个彻底解决的

办法,第二天一早就下山了。

⑪原来,耿臣去找了蒙古族朋友巴图,想借几条狗看护草场。巴图爽快地答应了,让女儿娜仁送狗上山并帮助训狗护山。

⑫山上有了狗,放羊的不敢来了。于是他们开始报复,把耿臣家的水井用大石头堵死了……耿臣的母亲一着急,病了。临终前,她留下了一个小布包,包里有她半辈子积攒的钱,说要给孙子说媳妇用。弥留之际,老人说:“儿啊,你可坚持到底呀!”

⑬因为一系列的变故,根子原来订下的婚事也吹了。

⑭ “咱不能在山上待了,下山吧。”媳妇哭着求耿臣。耿臣心情复杂,斗争激烈。“上山这么多年,我已离不开呼吉格尔山了。”根子忽地站了起来,抓住妈妈的手,安慰道 “妈,我一定给您娶上儿媳妇,娶一个像奶奶、妈一样爱山上一草一木的媳妇。”

⑮耿臣的媳妇含着眼泪笑了。根子张开双臂,对着天空大喊:“我是根子,是呼吉格尔山旱不死的草根子,是拔不掉的树根子,”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根子的喊声在天空中回荡。

⑯根子和娜仁在农校参加畜牧培训班时再次相遇。爱情就像对接的电线,一旦心通了,就不再分开。根子和娜仁结婚了。

⑰转年,耿臣拉树苗时,汽车翻了。再次清醒时,耿臣发现自己躺在担架上,被众人抬着往山下走。他太累了,眼皮沉重,真想美美睡上一觉。耿臣拉着儿子说:“根子呀,爹是怕不行了,你和你媳妇可不能把治沙的事儿半道撂下。”

⑱“爹!”根子含着眼泪,大喊。

⑲村长说:“老耿,放心,咱村开始全面推行治沙造林股份制,鼓励全村人上山治理生态,现在,咱蒙汉乡亲都支持!”

㉑担架被抬起来,向山下走,后面的人紧跟着。乡亲们不断地从家里、田间地头涌来。

㉑山路崎岖,鸟鸣阵阵。苍莽辽阔的呼吉格尔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迎风挺立。耿臣长舒了一口气,露出轻松而幸福的微笑。

(选自《内蒙古日报》,王樵夫作品,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