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临海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两则报刊上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甲】也说“佛系青年”

刘念

    ①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

    ②“油腻大叔”还没走远,“佛系青年”又刷屏了。您别误会,跟宗教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借这个符号,讲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约车,司机到门口也行,自己走两步也行;“双11”,抢着也行抢不到也行;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

    ③无可无不可的“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一看这文章,心里激灵一下。哪怕扭过头,扒拉两口饭又改文案去了,活不成这样,但也想给它点个赞,转发一下。

    ④朋友圈中,有一个干媒体的哥们的转发打动了我:工作之外,真想这么干!——请注意,他也向往,但加了一个前提。

    ⑤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同款牛仔裤、T恤衫,可能得有十几条不止。脏了随手一换就得,不在这方面花心思。可是,在工作上,一个细节不满意,能把自己和下属都折腾个半死。金庸笔下的张三丰也这样,一件青道袍污秽不堪,人称邋遢道人,但是大节大义不含糊。

    ⑥云淡风轻、浑不着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须守住一条: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是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

    ⑦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⑧自然界中,也有“佛系动物”。比如老鹰和老虎,鹰立如睡,虎行似病,瞧着可随意了,可是一旦锁定目标,咔嚓一下,闪电一击,也不睡了,也不病了,往往一下毙命。本质上也是抓大放小。如果真是啥也不用心,那是肯定通不过自然选择的大剪刀的。脖子上挂饼不知道转,只能饿死嘛。

    ⑨除了坚持与随意的辩证法,还有一层分寸感的道理。不从容,人生太急;太从容,生命浪费,其要在度。终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美好生活肯定也实现不了。

    ⑩有人戏言,“佛系”也行,愿做一个“斗战胜佛系”青年。西行路上,那悟空会玩耍、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乙】“佛系青年”只是自我调侃

辛省志

    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总是风水轮流转。上个月的爆款是手捧保温杯的油腻中年男。这个月就轮到了90后,一大批《第一批90后已经xxx》的文章出炉。尤其是《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让“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

    当然不是真的出家,而是说青年们对生活、工作的态度,怎么都行,不走心,看淡一切,已经修炼到了佛祖的境界,做到了无欲无求,不喜不悲,心如止水。

    生活中无所谓:“中午吃什么?这个行不行?”“行。”“要不那个吧?”“也可以。”工作中无所谓:“你觉得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好些?”“都可以吧。”

    “佛系”一词最早出现在2014年,日本媒体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但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显然含义更广。

    “佛系青年”火爆网络,自然是因为年轻人觉得说的就是他们自己,“扎心”。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选择之一。此前曾火爆的丧文化,其实和佛系是一脉相承的。面对生活的压力,年轻人选择退回到自我,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享受内心的平静,不与别人争短长。

    佛系的生活态度,似乎符合古圣先哲无欲无求、顺其自然的教导。不过,如果所有人都这样生活,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了。因为进步,总是因为渴望更好生活的欲望引起的,如果没有了欲望,就没有了动力。

    不过,“长者们”也不必为90后太过担忧,所谓“佛系”,也只是他们的一种宣泄而已,打开这篇热文,点个赞,回头还是该奋斗的时候奋斗,该精致的时候精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尽管上一代总是觉得下一代是“堕落”的一代,但是年轻人总会取代上一代,成为社会的中坚。

(选自2017年12月21日《南方周末》)

(1)、2017年的年末,“佛系青年”成为网络热词。对“佛系”现象,社会评价不一。请仔细阅读上面【甲】、【乙】两篇文章,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观点。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
(2)、【甲】文第⑧段写到鹰与虎有什么作用?
(3)、倘若你的好友是个“佛系学生”,下面是你们两人的对话,你会怎么劝说他(她)呢?请结合上文和生活实际进行回答。40字左右。

我:快点跑,要打铃了!

:别急,看开就好。

我:

(4)、下列说法不符合以上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2017年底在中国火爆网络的“佛系青年”的含义与2014年日本媒体所说的“佛系男子”的含义是不同的。 B、90后们刚刚从学校走进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突然大增,佛系生活方式成为他们应对压力的唯一选择。 C、古人多有好闲者,北宋苏轼与佛印禅师相交颇深,在黄州归诚佛教,但他心怀百姓、务实为民,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并非现在所说的“佛系青年”。 D、两篇文章的作者都认为若大家都过着不走心,看淡一切的“佛系”的生活,美好生活就实现不了,社会的进步可能要慢下来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人都有一个宝藏

作者:邹扶澜

      ①小学的时候,读唐朝诗人卢纶的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那时读书多拘于死记硬背,意思是不深究的,只知道一位叫李广的将军,晚上出去打猎,看见一只横卧的老虎,就拉开弓猛力地射去。他估计老虎死了。第二天去看,发现“老虎”原是一块巨石,射出的箭深深地扎在石头里。后来又有此诗的演化,说李广很惊奇,不相信自己有如此大的劲,又射了多次,可箭还是一支支折了,最后只好放弃。

      ②人,包括别的动物,在生命危难的瞬间,释放出的自我拯救能量是巨大的。美国科学家做的“青蛙实验”几乎人人皆知:在锅底慢慢地用温火加热,青蛙悠哉悠哉地在水里漂游,等到水热得不能承受时,却再也跳不出来了。相反,将一只青蛙猛掷人滚开的水中,它却能倏忽跃起而逃生。

      ③可是,为什么平日里我们没有发现自身的这种潜能,而非要等到危险时刻来临才发出惊奇或无奈的慨叹?要是我们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用到工作和事业中去,会产生多么大的成效和功用啊!

      ④美国戏剧家桑顿•怀尔德在《我们的城镇》中写了个叫艾米丽的姑娘死了,不过她发现她可以再到人世活一天,于是选择了12岁生日那天。那天开始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强烈的想品尝每一寸光阴的欲望。但她伤心发现,人们都在漠然地生活着,都没有像她那样怀着强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在绝望中她慨叹道:“啊!人们活着的时候几乎没有认识了生活,大多数人都在虚度年华。”

      ⑤答案不言自明:是懈怠!是对时光流逝的漠然,对享乐安逸的沉溺和追逐!因为懈怠,让我们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因为贪图享乐,让我们再也觉不出潜存的危机,从而像温水中的青蛙,慢慢地被社会淘汰了。

      ⑥这真是让上帝都痛心不已的事。一个人采取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不难,可是你不去做,一味地消极避世、得过且过,却是连鬼神也奈何不了的。扪心自问,你是否每天都在一种忧患和危机之中度过,是否真诚地拥抱了每一缕阳光和晨曦?又是否真切地体味了生命的意义与内涵——“认识了生活”呢?

      ⑦所以再不要抱怨日子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庸无奇了,回头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你都是怎样跨过你的每一天、每一分钟?如果你仍旧放任你的步子在大街上闲逛,那就赶紧停住,去试着做一点有用的事吧。

      ⑧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无坚不摧的能量和威力。开发需要你自己,当你把自己置于悬崖的边缘而无时不有一种切肤的危机感的时候,你就拿到了开启宝藏的金钥匙。

阅读《漫谈“托伪”现象》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漫谈“托伪”现象

    ①“托伪”就是指文章作者想借助名人传播自己的观点与思想,就将自己的作品假托名人作品来发表推销。

    ②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谁的名气大就托谁。论名气谁也大不过黄帝,于是就有了后人假托与黄帝问答的《黄帝内经》。姜太公的名气也不小,因而兵书《六韬》就以他的大名面世。庄子名扬四海,就有人把《盗跖》一文偷塞进他的书中。今日而论,马云、李嘉诚、于丹、李敖、易中天、余秋雨等各界名人也屡屡中枪,假托他们名义的名言金句,俯拾即是,热闹至极。

    ③“托伪”的特点之二是,谁更时髦、更红火就托谁。汪国真走红时,许多鸡汤诗歌以他的名字行世,汪国真曾无奈地说,社会上流行的汪诗至少三分之一不是他的作品。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被热炒时,满世界都是他的情诗,其实他流传下来的诗作不过六十来首,而在市面上见到的六百首都不止。如今风头最劲的莫过于马云,于是,以马云名义发布的各种励志鸡汤、哲理美文,遍布网络、微信,马云也很无奈,无法一一辩解,天天打假,只好随他去了。

    ④“托伪”现象频发,根源就是“名人崇拜症”,即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其主要表现为:在许多人眼里,名人的话就是金句,名人的观点就是真理,名人写书叫名著,名人发言曰名言。在这种氛围里,要想让自己的发声引起注意,假托名人就成了终南捷径。于是,本来挺平常的几句话,就因为是“鲁迅说的”,就立即疯传网络,人人叫好;本来是酸溜溜一段情诗,却因为出自“莫言笔下”,顿时好评如潮,洛阳纸贵。这种现象很可笑也很无奈,但估计只要“名人崇拜症”存在,就难以绝迹。有鉴于此,我们都要像鲁迅说的那样,“运用脑髓,放开眼光” , 提高鉴别能力,不要一见名人东西就五体投地。

    ⑤别忘了,鲁迅不卖“鸡汤”,莫言美文也不姓莫。

(选自《杂文选刊》,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在提升自我的路上

①“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问题,是由一种特定的、你自己不知道的思维方式导致的;问题只是表象,背后的思维方式才是根本,而这个思维方式,其实就是你的认知水平。换言之,提升认知水平,是____的根本途径。

②提升认知水平,首先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学习前人的智慧。我们很多时候的痛苦、焦虑、迷茫、难过,都是因为懂得太少。人类几千年来的历史,你遇到的问题早就被人遇到过也研究过。所以有问题时及时借助前人的智慧,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才有可能提高认知。

③但是借智也有一些技巧。拿看书来说,要读那些经典的书,对人类文化历史、对物质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现实来思考,受益无穷。拿我自己来说,我真正进步最大的时候,往往是我阅读了经典书籍的时候。

④比如我一直希望自己的抗压能力可以强一点儿,没想到,是《卡拉马佐夫兄弟》里的一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之感。书里,长老对前来教堂的女士说:“恐惧是一切作假的后果。”对自己说谎,就会在内心美化和提升自己,继而产生许多不真实的期待,然后会害怕那些期待落空,因此有恐惧。可如果诚实的看待自己现有的能力,知道外在的结果就是现有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那恐惧就会一扫而空。在一次与客户谈合作时,我想到这句话后,就不再给自己加上那些“我很厉害”的人设,也就能更坦然地面对可能出现的结果。

⑤提升认知水平,还需要把知识相互联系和组合起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曾这样建议:“如果你想成为理性的思想者,必须培养出跨越常规学科疆域的头脑。而这需要大量阅读各学科中著名学者的重要著述,了解并熟悉书中介绍的核心理念,能够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式并融会贯通。”

⑥有了基础的思维模型以后,就需要刻意练习自己遇到问题时的“思维框架”。我们通常遇到问题就想要一个答案和解释,但其实问题的答案不是最重要的,背后解决问题的那个思维框架才重要。我们可以多与高手聊天,并有意识地思考他们话语背后的思维框架。用这样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

⑦提升认知水平,必不可少的最后一环是让行动和知识同步起来,唯有不断去行动,去做你没有做过的事情,接受新的挑战。躬身入局者,方能成事。

⑧唯有行动才能破局。以前我很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发个朋友圈都很在意别人会怎么想我。直到有次参加一个社群活动,需要自己建一个群。一开始私信给人发邀请语时我很忐忑,担心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我的朋友们会怎么看我呀”,但是,当一条条信息发出去后,我才真正意识到,别人是怎么想我的,全都是“如梦幻泡影”啊。

⑨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即是行”,我们要让自己的念头不断动起来,在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知识真正落到实处。从了解知识,到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建立思维模型,再到躬身入局去行动,提升自我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连续不断、螺旋上升的过程。它没有某个到达顶端的结果,我们一直都只是在路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