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试题来源:吉林省德惠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 . 安西都护 B . 伊犁将军 C . 西域都护 D . 驻藏大臣
    【考点】
    【答案】
    【解析】
      

    收藏 纠错

    组卷次数:22次 +选题

  • 举一反三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交汇】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因国威之遐畅,我国的文化和外国的文化就起了交流互织的作用。……东北一隅,自高句丽、百济平后,新罗即大注意于增进中国文化。日本亦屡遣通唐使,并带了许多僧侣和留学生来。朝鲜半岛南部和日本举国的华化,实在此时。——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三:“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迥隔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

    材料四:乾隆时期,闽浙总督杨庭璋在奏章中写道:“近来闽粤贸易,看船甚觉减少,即内地贩洋商船亦多停驾不开者……在外番因能置买丝斤,运来之货日少,而内地所需洋货,价值亦日见增昂……中外均无裨益。”

    【中国声音】

    材料五: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六: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扬改革之帆】

    材料七: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保证完成上缴的公粮,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辟开放之路】

    材料八:

    汉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王朝,确实是一个伟大的王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朝初年的社会现象。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刘邦及其后继统治者为解决汉朝初年社会现象而采取的政策名称。)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盛世局面的名称。

    材料二   为共击匈奴,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应募从长安出发,经匈奴被困,十年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一年多返回。公元前126年,张骞回到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文化文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西传播。

    ——摘编自《张骞出使西域》

    (3)根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大月氏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后来汉朝为管理区域而设置的机构名称。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开通丝绸之路的意义。

    材料三   战国末期,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局面。秦汉在广阔的疆域内和众多的民族间第一次实现了国家的大统一,并为巩固统一采取一系列措施,这为两千年中国古代的历史走向奠定了坚实基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是统一。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5)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为巩固大统一所采取的政治方面的措施。

    (6)根据材料三,指出秦汉时期采取一系列巩固大统一所产生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历史趋势。

    返回首页

    试题篮

    共计:(0)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