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来安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回答: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观点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思想学派的观点相同?结合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变法实施后,秦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国古代哪一次改革有关?这一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随着生产工具的革新、科技的进步,人类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引发了生产关系

的变革、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春秋以来,……一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摘自人教版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有册改

材料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砰,指南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役,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摘目马克思《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

材料三: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总第407期

材料四: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988年9月5日,邓小平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说

    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一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科教投资的使用要改进,这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把“文化大革命”时的“老九”(即知识分子)提到第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嘛。

一一摘自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的谈话

请回答:

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内外交困之下,1860年12月24日,咸丰皇帝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上谕”。此后,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纪录片《复兴之路》

1868年4月,日本人呢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这期间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地卷入两洋战略,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到20世纪50年代,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粮食、棉花、肉类和原煤、钢、水泥等200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摘自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