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重点专题练(五、近代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修改时间:2025-01-21 浏览次数:3 类型:二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时局,有学者评述说:“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内政治问题中心的一环——停止内战——已经实现,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该学者评述的是(     )
    A . 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B . 北平学生的一二 ·九运动 C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 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的发表
  • 2. 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

    ①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了洋务运动;

    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形成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

    ③参加八国联军侵华,使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④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以下史实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A . 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 . 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 台儿庄战役——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 . 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4. 有人这样评价这场战争:“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中国丧失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它还为沙皇俄罗斯更多地割占中国西部领土制造了条件。……(这场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外国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下列事件和这场战争密切相关的是(     )
    A . 香港岛割给了英国 B . 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 C .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D .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5. 古董鉴赏家马未都曾在微博中说:“我在《国宝100》里讲过圆明园十二兽首,今天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值得庆贺。”圆明园十二兽首最早的劫掠者是(     )
    A . 英法 B . 俄美 C . 英美 D . 法俄
  • 6. 1900年,西方各列强《议和大纲》中提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必须革故鼎新……其如何变通之处,由诸国酌定,中国照允施行。”后由驻华领衔公使葛络干照会清政府,要求“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管部大臣以近支亲王充之”。列强这些做法旨在(     )
    A . 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B . 加强对中国内政的直接控制 C . 帮助中国实现政治现代化 D . 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7. 1935年12月6日,清华大学刊物《怒吼吧》刊载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文章发出振聋发聩的吼声“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是因为(     )
    A .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 B . 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于敌手 C .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 D . 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
  • 8. 1854年,美国要求太平天国承认美国从清政府所取得的特权,遭到杨秀清的严正拒绝;义和团号召抵制洋货、破坏传教士的活动,指出“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这反映了农民阶级(     )
    A . 推动了中国革命进程 B . 具有朴素的爱国热情 C . 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D . 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 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观察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中国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不断减少 B .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 . 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长江内陆 D .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 10. 1900年6月,英国人赫德在电报中称:“(河北)保定义和团更活跃,比利时人和法国人都逃走了,火车也停开了,工厂、铁路也被捣毁了。”9月,又称“义和团正成群结队来到北京周围,甚至在城内出现了”。这从侧面说明了(     )
    A . 列强在华企业全部停工 B . 义和团认清清政府本质 C . 义和团运动具有排外性 D . 英国在华权益未受冲击
  • 11. 小李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列出了以下重要史实,他的复习主题应该是(     )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A .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近代化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资产阶级民族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D .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 12. 12月17日,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周恩来充分肯定了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行动,并向他们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24日晚,周恩来会见了蒋介石,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25日,蒋介石在张学良的陪同下离开了西安,返回南京。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据此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离不开(     )
    A .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 B .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 D . 蒋介石的主动妥协
  • 13. 1899年,向英、俄、德等国提出了“门户开放”照会的国家是(     )
    A . 荷兰 B . 西班牙 C . 奥匈帝国 D . 美国
  • 14. 下面示意图的主题是(     )

    A . 内忧外患 B . 边疆危机 C . 救亡图存 D . 近代化探索
  • 15. 1861年,英法两国凭借武力和不平等条约,在广州开辟四面环水的沙面租界。英法领事也宣称在租界外的沙基和沙基涌也拥有“权力”,晚清沙面租界周边的治理秩序深受英法势力的干涉侵扰。材料中的行为(     )
    A . 体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B . 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C . 说明租界治理秩序需要英法和清政府共同维持 D . 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北京条约》
  • 16.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近年来随着国共两党互信的增强和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以及两岸同胞交往的增多,可以乐观地预见两党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北伐战争       

    ③南昌起义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7. 德国元帅瓦德西评价某次运动时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此运动(     )
    A . 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B . 把中国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 C .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D . 动摇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18.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后(     )
    A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B . 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 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19.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与以下图片③和选项中对应历史事件关联度最紧密的是(     )

    A . 黄海海战 B . 八七会议 C . 平型关大捷 D . 减租减息政策
  • 20. 下图《扯线木偶》的漫画说明清政府(     )

    A . 丧失领事裁判权 B .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 . 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 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君英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成,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三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遏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量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中国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危害。
    (2) 材料二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没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3) 怎样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4) 依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并结合所学回答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
  • 22.

    多年前,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材料一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0号《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发布的有关抗日战争的纪念日有“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这是中国政府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的抗日战争纪念日。

    (1)请选择材料一中任意一个纪念日,介绍其纪念的历史事件名称及该事件的标志性影响。

    材料二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战场及时间表

    战场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2)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

    材料四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4)举一例说明“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