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单元 9儿童诗两首 人教新课标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

对视

    有一天,萌萌望着我,突然说:“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接着,他又问:“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于是,我望着他说:“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

    “知道。”我说,“你聪明,顽皮,又听话,又不听话,有时又做鬼脸儿……”

    “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他又问我。

    我一下子回答不上来,但我却由此想到: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时时处处注意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

    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

(1)、短文中不少句子里用了“眼中”“眼里”“眼睛里”。这些词语有两种意思:A.就是视觉的眼睛里;B.有“心目中”的意思。请你联系上下文,给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妈妈,你的眼睛里有我。

②妈妈,我的眼里有你吗?

③在我看你的时候,你的眼睛里也有我。

④你知道我在你的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⑤那你知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子吗?

⑥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有别人,都注视别人。

(2)、短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母子对话;第二部分写由对话引起的联想,点明中心;第三部分表达作者真诚的希望。请根据提示,用“//”在原文中划分出来。
(3)、作者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注意到这一点,那该多好。”句中的“这一点”是指
(4)、读了这篇含义深刻的小散文,我明白了的道理。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
    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你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
    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再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回家了。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到:“这条项链是在这里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蓝宝石项链却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说:“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同志顽强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来自他的伟大抱负。

     早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他就确立了为着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着造福于人民而学习的志向。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到东北读书。在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热心改革的中外政治思想家的著作,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改造中国、富强中华民族的火焰。

     有一天,身穿长衫的魏校长给学生上课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

     教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老校长叫起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学生,让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慢声慢语地说:“为明礼而读书。”

     老校长摇了摇头,又叫一个官家子弟。这个学生很傲慢地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老校长叹了口气,接着把一个靴鞋老板的儿子叫了起来。他得意洋洋地答道:“为家父而读书。”

     其他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有的说;“为挣钱,为吃穿!”也有的说:“为不欺负!”

     老校长皱着眉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眼光忽然落在周恩来的身上:“周恩来,你为什么到学校来读书?”

     周恩来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用南方口音清晰有力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他没料到一个年位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校长睁大吃惊的眼睛又追问:“你为什么读书?”周恩来提高嗓音,坚定地重复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小小的教室里久久回响。老校长高兴地说:“______”

课外阅读题。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    )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