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州市公道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又回不去的过去。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这一点,《见字如面》的主持人真应该好好学习。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辈们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在真人秀节目的蹦蹦跳跳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时,文化综艺的异军突起是意料之中的事。在消费主义泛滥的当下,电视节目作为消费品被直接投放给了更有消费力的年轻观众,中老年们则被刻意忽略了。《朗读者》等节目填补了这处空白。这也许是无心之举,但结果却相当有意义。《朗读者》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因此,你可能会发现父母乃至爷爷奶奶,对这档节目赞不绝口。

(摘自《新京报》2017年2月23日)

材料二:

    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现,文化类节目真的回暖了吗?

    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口碑收视双收,主持人董卿担任制作人的《朗读者》又来了。而更早播出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由之前《中国成语大会》的制作团队操刀,也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和不小的热度。能把文化节目做到“高而不冷”也并不容易,这两个节目给人最直接的刺激,大概是“声控福利”吧。在演戏全靠配音的流量们霸屏的日子,想要听老戏骨们层次丰富、情绪丰满的声音,受众只能在这里找了。

    《朗读者》是很典型的央视表达方式,每一位嘉宾都要讲“背后的故事”,再加上朗读本身,看上去内容就很拥挤。而那些讲故事环节容易让观众感觉教化和煽情不够节制。

    不过,除开那些煽情过度的部分,《朗读者》里有些背后故事是用自身经历的方式去“言传身教”,加上阅读文本本身的大众性,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朗读者》第一个引起高度共鸣的朗读者是翻译界大神许渊冲。人民日报微博安利了一个许先生的《朗读者》片段,转发两万多条。

    纵然电视上体会到的文字之美不如阅读更深沉彻底,但在浮躁的时代里,《朗读者》创造了一种表达方式,把观众拉回到文字上。朗读是美的,更美的是字句下面那些真挚的悲欢和浪漫,那才是永不过时的价值。这两档节目不就证明了吗?

(摘自“中青在线”2017年3月9日报道)

材料三:

    当日,上海图书馆知识广场东侧的朗读亭前排起了长队,高峰排队时长超过9个小时。这是央视综艺节目《朗读者》设置的一个环节,旨在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朗读亭里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目中的好文章,限时3分钟。据悉,继上海图书馆之后,朗读亭还将出现在上海另外两到三个地点。

    此前,中新网2月21日报道,当天,一座朗读亭现身杭州街头,浙江杭州不少市民在朗读亭前排队等候朗读诗歌作品等。

(摘自新华社2017年3月9日上海报道)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新闻材料中,材料一,材料二属于新闻评论,并不要求具有时效性;材料三作为新闻报道体裁,时效性要求就很高。 B、材料一,二都认为《朗读者》中讲述的“背后的故事”能带动观众的情绪,使朗读更易引起共鸣,虽然有过度煽情之嫌。 C、对于三者关注的《朗读者》节目,材料一分析得全面、深入;相较之下,材料二就显得略逊一筹,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朗读者》这个节目的影响问题,材料一多褒赞,材料二寓贬于褒,材料三则只是事实呈现,无褒贬。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朗读者》节目优势和不足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志。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比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思想等等。希望中国和各国学者相互交流、相互切磋,把这个课题研究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

    习近平指出,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应该注重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二是要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三是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四是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唯我独尊。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正确取舍,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搬套用。

    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理事,国际儒学相关学术文化团体,国际友人及中国各界代表7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摘自中新社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讲话》)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观,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习近平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要让整个世界都听到中国文化的声音。

(新华社2013年12月31日报道《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材料三:近些年来,《弟子规》一书大行其道,在各地学校、媒体中受到大肆追捧,成了读经热中最著名的文本。在我看来,《弟子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儒家思想的一种误读,丢失了源初儒家“当仁不让于师”的进取精神等很多珍贵而有活力的东西。《弟子规》或许能教出老实听话的孩子,但却很难培养出一个孩子健全的人格。“青年人在这种管束之下,有的不自觉地便驯致颓唐。”培训奴性十足的驯服工具,还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公民,这是前现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分水岭。

    《弟子规》只是一个例子。时下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令人欣喜,但也正如一位教授所说,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的问题。

(摘选自2014年10月18日《新民晚报》裴伟《小议<弟子规>》)

材料四:昨日,在上海长宁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的第一册与学生见面。

    “两年来,编写组先后三次修改编写体例,十易其稿,诸多精通文史的高校学者、中小学优秀教师等专家和一线教师参与其中。”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社长夏德元介绍说,系列教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诵读形式加强对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选文循序渐进,内容精挑细选,解说通俗易懂,兼顾《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蒙学教材、经典古诗词篇章以及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文章。

(2014年11月1日《文汇报》报道《上海推出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五年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不足1万公里,延长到2.2万公里,占世界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60%以上,“四纵四横”高铁网基本成型,成为了世界上唯一高铁成网运行的国家。五年间,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铁、莫斯科至喀山高铁等多个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纵观国内,依靠高速铁路的助力,压缩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区域间的沟通交流,让老百姓感受到了由高科技所为铁路带来的巨大成果,体验到了新时代经济动脉所焕发出的无限活力。诸如,宝兰高铁的开通运行,穿越陕西关中、甘肃天水、定西等贫困地区,结束了陇中和陇东南地区不通火车的历史,为沿线天水地区的苹果种植户带来了新的机遇。放眼世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深入推进,中国高铁的版图已经扩展到了亚、欧、非、美等五大洲数十个国家。为世界各国踏上相互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和平共发展之路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蒙内铁路的通车运行,圆了肯尼亚的百年梦,更为铺起东非“铁路大动脉”构建了开端工程。

(《中国高铁:破茧成蝶撩起惊世之舞》2017年6月8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二:

    中国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目前,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性价比高,并不是“故意低价换市场”。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成本的控制力。中国铁路的配套产业完整,包括上下游在内的完整产业链发达,这是一般国外厂商无法做到的。中国产品交货及时,工人劳动效率高。同样一列车,国外制造要18-22个月,我们最多12个月。

(摘编自《2016-2021年中国高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材料三:

    台媒称,中国高铁的名号已在世界打响,就连美国加州州长也二度赴华取经;2017年6月5日,美国加州州长布朗继2013年后,第二次搭乘中国高铁。布朗对中国高铁赞誉有加,“我是高铁的忠实爱好者,也是高铁在美国坚定的提倡者,很愿意看到加州参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建设,将尽一切力量促其实现。”“我很喜欢坐火车,除了可以阅读、与人交谈,更可起身走动,而且火车速度很快,非常方便。”布朗更开玩笑表示,希望能从加州搭乘高铁到中国。

    早在2010年,当时的加州州长阿诺就曾造访杭州,期望了解高铁的服务、融资状况,以利促进加州人文、产品交流以及地区发展。

    虽然美国有高速列车“阿西乐特快”,但其最高时速仅240公里,平均时速110公里,远低于中国高铁300公里以上的时速。此外,美国铁路的准点率最高仅到75%,和中国高铁“零误差”的佳绩相比逊色许多;落后的设施、乌龟般的速度,导致多数美国人不考虑当地火车。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游戏咨询机构伽马数据估计,2017年第一季度,《王者荣耀》取得了55-60亿元的收入,估计占整个手游市场收入的20%左右。与市场上巨大成功相伴而来的,是社会上的争议不断。小学生沉迷游戏后刷爆家长的银行卡之类的新闻不断出现。在社会关注之下,7月4日,《王者荣耀》“防沉迷系统”上线。系统推出当天,港股收盘时,腾讯股价下跌4.13%,市值蒸发151亿美元。

    《王者荣耀》的防沉迷系统,被众多媒体称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都制定了相似的防沉迷系统规则。

厂商

实名认证规定

防沉迷系统基本原则

网易暴雪

①创建游戏通行证必须输入本人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

②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

健康时间(3小时以下)不作限制;疲劳时间(3-5小时)游戏收益[]下降为50%;不健康时间(5小时以上)游戏收益为0。

王者荣耀

(腾讯)

①实名认证流程同上。

②未满18岁纳入防沉迷系统,对应措施分未满12周岁、及13-18周岁两档。未实名认证的被默认为12周岁以下。

①每日此类账号累计登录游戏时长:12周岁及以下用户不可超过1小时;13-18周岁用户不可超过2小时。

②所有未满18周岁用户,家长可以在“成长守护平台”关联账号,查询其游戏记录,自主设置游戏时间、消费额度,可以一键禁止子女继续游戏。

    实际上,网易、暴雪等各大游戏厂商所遵循的防沉迷系统标准版本已有超十年历史。2005年到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曾联合中央文明办、信息产业部、公安部等部门发布了多个“游戏防沉迷”条例。

    然而,以上政策执行得仍不到位。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公布的《中国游戏绿色度测评统计报告》,自2013年以来,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有所增加,但在当年所有测评游戏中的占比却在下降。而且,2016年没有设置防沉迷系统的游戏数量仍占到当年所有测评游戏数量的71%。

(摘编自《澎湃网:防止小学生沉迷游戏,防沉迷系统是最佳方案吗?》)

材料二:

    《2016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去年网游用户数量达到5.66亿人,同比增长5.9%。记者调查发现,从几岁的中小学生到40多岁的中青年都有沉溺于网游的玩家。因为家庭关怀缺失、学校教育不足、同伴负面影响等种种原因,许多青少年愿意到网游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而对于中年人来说,他们希望在网游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在现实工作中难以取得的成就感。

    据一些游戏设计师介绍,企业内部对游戏设计的考评就是靠每日活跃玩家(DU)等指标,为了达到目的,游戏就会每天搞整点活动等,刺激玩家提高在线时长。某些游戏厂商虽然推出游戏防沉迷系统,但通过使用别人的身份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畅游”该游戏。因为网游后台没有核查申请人和玩家是否为同一人,实名制根本落不到实处。以游客身份登录的,虽然系统默认为未成年人,但仍然可以凭游客身份充值买游戏装备。

(摘编自《凤凰网: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亟须实行游戏分级制》)

材料三:

    武汉市教科院德育研究室主任王一凡说,防止沉迷网游最关键的是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多培养孩子现实中的兴趣爱好,加强和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应该进行管控和限制。另一方面,作为游戏运营企业应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真正落实实名认证。社会公众以及网络平台对涉及色情暴力的游戏及时举报。同时,网络平台还应大力推荐、宣传积极向上并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绿色游戏。

    “扬清是激浊最有效的手段,当前亟待扶持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吸引力的绿色游戏。”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说,青少年受到网游的吸引,说明网游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需求的出口还不够。为此,应建立有效的推动机制,把绿色游戏当成产业来做,并对整个行业进行引导,推动更多的企业越来越绿色。要用运动锻炼、兴趣爱好、绿色游戏等来占据青少年的闲暇时光,有效促进身心健康。

(摘编自《新华网:网游在和我们争时间?》)

【注】游戏收益:指在游戏中取得的经验值和虚拟货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未来,中国智能移动设备将越来越普及化,移动阅读市场的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用户规模的增长将推动整体阅读市场的发展。预计2017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将达到160亿元,增长率有望达20.4%;2017年移动阅读市场活跃用户将达到7.2亿人,增长率为4.3%。


(摘编自《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行业现状及2017年市场发展预测》)

材料二: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连续8年上升,达68.2%;图书阅读率为58.8%。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阅读接触时间最长。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连续三年超过网络在线阅读接触率,并逐渐拉开距离。2016年,有62.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微倍阅读,较2015年的51.9%上升了105个百分点。

(摘编自《中国国民阅读调查:人均每天微信阅读26分钟每年读书7.86本》,2017年4月18日新华社)

材料三:

    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纸质读物阅读仍是5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这是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在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的今天,身处触屏时代,我们该如何阅读?

    手机阅读能否打开阅读新天地?

    “逛街或吃饭时,我都会随时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新闻。坐地铁时间长的话,我就会看网络小说或电影。”在北京工作的范跃辉表示。

    手机阅读正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的习惯。此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我国66.1%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2015年增长了6.1个百分点。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手机阅读时长连续8年增长。

    “手机阅读极大扩展了阅读的方便程度,也极大扩展了国人阅读空间,这是对阅读的整体带动,是一个好的起步。但也要防止碎片化阅读的弊端。”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说。

    专家认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手机让公众便于接触文字,已变成获取咨询和知识的入口,成为数字化阅读新的增长点。

    创新如何让传统阅读回归?

    为了给读者增加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北京图书大厦每逢节假日都会举办名人签售、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各类活动,在吸引更多读者的同时,扩大自身影响力。

    在北京艺天桥咖啡厅,青年作家与读者谈阅读、谈创作、谈生活;在青岛BCMIX美食书店,人们在享受美食、品味咖啡的同时,领略阅读之美,度过一段慢下来的愉悦时光;在北京三里屯,老书虫、Page0ne、言又几等各色书店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每逢周末还举办图书交流会、作家见面会等活动,让这里不仅是潮流地标,也成为文化“宝地”。

    在徐升国看来,传统阅读的回归,在于传统书店不断创新,找到了在数字化背景下人们阅读的兴趣点,即体验式的阅读需求,这是网上书店、在线阅读所不能提供的。因此,亚马逊、当当、阿里等电商也纷纷扩展线下渠道。此外,得益于全民阅读的大环境,促使更多人走进书店。

    全民阅读如何厚植土壤?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第五届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金牌阅读推广人孙慧阳认为,诸如邀请外国专家参与的交流活动、优秀图书作者见面会等具有优质内容价值的阅读活动更能提升公众对阅读的理解和兴趣。

(摘编自《触屏时代,我们该怎样阅读?——全民阅读新观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交通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高度重视智慧交通的发展,交通运输部近年来提出了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两个体系,也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交通运改革的意见》,而智慧交通成为其重要手段,扛起了引领交通现代化的大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各种交通问题凸显,发展智慧交通可保障交通安全、缓解拥堵难题、减少交通事故,还可提高车辆及道路的运营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摘编自王贝贝《“十三五”中国智慧交通发展趋势判断》)

材料二:

    2018年中国网民短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2018年中国网民长途出行交通方式选择频率调查

   

    (注)分数越高代表率越高,满分为5分。

    (数据来源于“艾媒咨询”)

材料三:

    目前,我国城市智慧交通普遍缺少顶层设计,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同时,随着各地交通系统规模扩大,设备故障点也呈几何级数增长,运营维护单位忙于应付设备故障,维修成本过高。另外,以现在的技术手段,人、各类交通工具在时间、空间上留下的痕迹信息都会被采集到,但这些数据汇聚起来,并不一定产生有价值或者价值高的信息,也消耗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资源。

    当前对智慧交通信息安全问题重视不足。在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信息泄露、伪造、网络攻击等安全问题。

    智慧交通的建设运营要各部门群策群力,但现状是各部门都有其各自的业务系统,难以协调一致;我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的建设先于行业统一标准的推出,许多地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成体系,标准互不统一。

    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智慧交通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操作,还没有“大交通”的概念,当下所谓的智交通其实只是管控。而各地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现象,影响了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维护和再建设成本。

    (摘编自姜秀明《浅析智慧交通的未来》)

    材料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交通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既可识别车辆特征、交通违法行为等信息,也可实现平面二维的展示,让城市交通参与者变得透明,从而实现了“所见即所现”。通过仿真试验寻求现实交通问题的最优解,获取交通设计方案的评价,为交通规划和整改提供决策辅助。

    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收集起来的人和交通数据,通过AR实景指挥作战系统将其深化应用。系将所有交通资源和信息集约在一张实景地图上,实现道路交通从“治”理到“智”理的转变。不过,智慧交通在做好自身行业的同时,还需要横向的延伸,与智慧城市的各行业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做到相互服务,避免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摘编自赵锦祥《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的深入应用与发展趋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古城遗址,遗址距今5300-4300年,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中国学者们研究认为该遗址是5000年前中国古文明的遗存,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认可。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大约距今5300年,大量人口移民至良渚地区。由于良渚地区地势低洼,“治水”仍是头等大事。大量人口的涌入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刺激了灌溉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归根结底,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这一文明化进程的启动还与来自中原的推动有关,且与周边地区存在互动。因此,良渚文化形成于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各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之下。

    不过,良渚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是晚期以后。大约距今4500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玉、石器都明显属于良渚文化因素;陶寺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此前中原从未有过如此超大规模的城,它是受良渚筑城理念启发的产物。良渚式玉器的出现,使得黄河流域人群终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高等级社会身份标志物;良渚式大城出现的同时,良渚文化那套政治管理模式也相应渗透到中原和北方地区。更重要的是,以陶寺文化为基点,琮、璧等玉器北向影响到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西向影响到甘肃、青海、宁夏地区齐家文化,为这些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

    (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人民日报》2019年8月10日)

    材料三: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