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含笑

    ①八九百年前,宋高宗赵构为了躲避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逃至江南。随着朝廷的南迁,一些专供宫廷赏玩的植物,也从民间被收罗起来,移植到了南宋的都城杭州。其中有一种树姿优美、花香沁人的含笑花,特别受人青睐,能文能武的南宋抗金名臣李纲,就曾为这种花木专门作赋盛赞:“南方花木之美者,莫若含笑……”多么诗情画意的描写,让人仿佛看到了朵朵含笑凭栏凝采吐芳华的动人景象。

    ②含笑是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品种很多,植株的大小因此也相差甚远,从株高仅两三米的灌木到二三十米的乔木都有。当然,所有含笑属的植物,不论高大的乔木还是矮小的灌木,都具有一些共同的植物形态特征,如树皮的颜色都是灰褐色的;叶片均为革质,呈狭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叶面绿色有光泽,叶背灰绿毛糙;都具有叶柄和托叶痕;花均单生于叶腋,花色纯白或淡黄,花瓣直立合抱,花期为3~5月。

    ③光从名字上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含笑是一种多么含蓄而羞怯的花卉了。的确,即便是在浓香四溢的时候,含笑的花朵也常常半开半合,绽而不放,显得特别矜持。正如宋代诗人舒岳祥所描写的那样:“半面羞藏袂,回头懒向人。清凉生夜气,冷淡见天真。此物悭开口,他花怯效颦。莫嫌容易落,笑罢总成尘。”

    ④含笑开花时这种似笑非笑、别具韵味的神态,特别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含蓄、内敛、端庄、雅洁等品格,因而含笑不仅赢得了这样一个雅致而又形象的芳名,还被赋予了“含蓄”和“矜持”的花语,成为高雅气质的一种象征。

    ⑤外表上看,含笑花并没有张扬的花型和艳丽的色彩,但其内涵并不平淡乏味,相反,它还拥有香蕉般的袭人浓香,因此常被民间俗称为“香蕉花”。每逢春暖花开时节,面对争奇斗艳的百花,含笑会把直沁心脾的芬芳毫不吝啬地吐露给大家。

    ⑥浑圆的树冠、葱茏的绿叶,还有苞润如玉、浓香扑鼻的花朵,使含笑成为庭院观赏、园林绿化和美化环境的理想树种。因其种类丰富,株型大小不一、高矮多态,花叶俱美、芳香扑鼻,可根据园林绿化的不同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应用,比如,作为绿地中的观赏乔灌木,可成片群植于景观边界;也可将其间植于疏林中,与落叶大乔木搭配造景;还可以盆栽,摆放于城市广场和休闲绿地中,起到绿化效果;或用于景观小品点缀,配植于假山后,或栽于休憩亭旁,或用于行道树绿化,不但能耐一定程度的低温,还能吸附大量的粉尘。

    ⑦擅长撰写植物散文的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一篇题为《百年含笑》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乡间的庭院,一个老人带我去看一棵百年的含笑花,说那是他的父亲亲手栽植的。那百年含笑的高大使我大吃一惊,因为我们平常看到的含笑花只有几尺高,百年的含笑花竟有两三丈高。更令人惊奇的是,那棵高大的含笑,花朵开得密密麻麻,香气之盛有如一座香水工厂,方圆几尺的地上都被洁白的含笑花瓣铺满了……”

    ⑧没错,我们平常在城市的公园里、绿地中见到的,大多是灌木型的含笑品种;但是在农村乡间,你会发现,其实含笑品种更多的是植株高大的乔木,如峨眉含笑、乐昌含笑、香子含笑、深山含笑,等等,植株的高度均可长到20米以上。不过,林清玄笔下的这株洁白的花瓣铺满了一地的“百年含笑”,应该是深山含笑或者白花含笑,而非峨眉含笑,因为大部分含笑的花色是白的或者淡黄色的,峨眉含笑的花却是黄灿灿的。

    ⑨除了花色比较特殊之外,峨眉含笑的花瓣也要比其他品种的含笑多。大部分品种的含笑花瓣都有9片,最少的只有6片花瓣,而峨眉含笑的花瓣通常有12片。因此,峨眉含笑的花瓣形状,相对来说也就比较狭长。

    ⑩含笑本就是一种优质的园林花卉树种,峨眉含笑高大优美的树冠、青翠茂密的枝叶、金黄鲜艳的花色和令人陶醉的芳香,使其观赏价值更胜一筹,成为城乡绿化的名贵树种。每当盛花时节,峨眉含笑催芳吐翠,绿叶黄花相映成趣,独特的景致令人印象深刻。

    ⑪当然,峨眉含笑的与众不同并不仅仅体现在花型、花色上,最让人对其刮目相看的,是其种质资源的稀缺。峨眉含笑为我国特有种,其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四川盆地边缘岷江上游的灌县、什邡,青衣江流域的荥经、雅安、峨眉、洪雅,大渡河下游的峨边、沐川,以及东南部的古蔺、南川和湖北西部利川等地海拔在700~1600米的森林之中,且呈零星散生。因此,要想见识到荣枝参天的峨眉含笑,必须得去巴蜀大地。

    ⑫峨眉含笑,别称威氏黄心树、峨眉白兰、黄木兰,属残遗树种,对于研究木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植物区系等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⑬作为观赏性极高的名贵树种,这种珍稀美木在园林绿化上的应用价值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不仅在江浙、上海一带已广泛引用到城市绿化上,而且还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过园林植物铜奖。

    ⑭除了可供研究和观赏之外,峨眉含笑还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值得人们去推广与开发。其木材纹理平直,结构细密,木质好,易加工,是制造车船、家具、板料、乐器、图版、雕刻等的上佳材料。峨眉含笑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容易繁殖,是一种速生的常绿阔叶用材树种。其花、叶和种子都富含芳香油脂,花、叶可提取浸膏,种子可榨取工业用油。

    ⑮峨眉含笑的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其树皮和花均可入药。据《本草纲目》等医书记载,峨眉含笑的性味辛、温,性平归经,具有散风寒,通鼻窍,清热解毒,行气化浊,止咳止痛之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含笑花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以及天然植物精华,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延缓人体的衰老过程;又能松弛紧张的神经,具有安神解郁作用,有助于镇静身心,去除紧张、烦躁的情绪,恢复身心的平衡;还能凉血解毒,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提高新陈代谢,从而振奋精神,激发活力,消除疲劳,护肤养颜。

    ⑯正因峨眉含笑有这么多的经济价值,结果便成为滥伐对象,致使本就非常狭窄的分布区内的植株越来越少;加上峨眉含笑的自然结实率也不高,更新困难,极易被其他阔叶树种更替,因而陷入灭绝的危险境地,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濒危品种。

(1)、阅读全文,请概括含笑具有哪些特点。
(2)、文章开篇所写的故事,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请选取一种,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自然界很多花草树木有独特的寓意,如牡丹有雍容华贵的寓意,请你再举一例并说明其寓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A)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街坊邻居并郑屠的火家,谁敢向前来拦他。
  鲁提辖回到下处,急急卷了些衣服盘缠,细软银两,但是旧衣粗重都弃了;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
    (B)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板过来,喝到:“调戏良家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高太尉之子高衙内。
原来高俅新发迹,不曾有亲儿,借人帮忙,因此过房这阿叔高三郎儿子在房内为子。本是叔伯兄弟,却与他做干儿子,因此,高太尉爱惜他。那厮在东京依势豪强专一爱淫人家妻女。京师人怕他权势,谁敢与他争口?叫他做“花花太岁”。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
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原来高衙内不知她是林冲的妻子;若还晓得时,也没这场事。见林冲不动手,他发这话。
众多闲汉见斗,一齐拢来劝道:“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林冲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瞅那高衙内。众闲汉劝了林冲,和哄高衙内出庙上马去了。

请你根据同学们找到的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公共图书馆讲座的四个特点。
【材料一】
南京图书馆举办的“明孝陵遗址公园”、“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等讲座, 突出本地特色, 加深了听众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明故宫资深研究专家开设的“走进故宫”大型系列讲座,推出了“光凝秋水寒”、“盛世琢华琼”、“紫气贯京华”等专场,给广大“明故宫迷”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明故宫的平台。
【材料二】
南京图书馆开设的“市级领导干部讲座”,主要针对市级领导干部的需求,突出执政能力建设的主题。在新年到来之际,针对南京图书馆少年儿童馆“新年阅读计划”的启动活动,著名儿童文学家杨红樱开设了题为“马小跳的童年意义”的讲座,为少年儿童听众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材料三】
上海图书馆讲座紧贴时代脉搏,在上海两会召开前夕,开设大型时政讲座“转型•创新•发展”,倾力推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以文化方式创新”、“上海转型的进行时与将来时”等系列讲座。由古城卫士阮仪三先生主讲的“从石库门看上海建筑的百年文脉”,让人们了解了代表城市文化记忆的石库门在旧城新建中的价值,强调了保护地域特色古建筑的重要性。
特点:
                                        ②                                            ③                                                ④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①从天而降的片片雪花给人们带来欢乐,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须额外投入的清洁能源。

②专家推算,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相当于1.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现在,无能耗的“雪能源”正在北半球北方市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入冬以后,人们随时把降雪积存起来,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在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6层空调住宅楼,这一奇特方式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100吨,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③除了制冷以外,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即使攥成雪团,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这些化学成分就会吸附在上面,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可滤除90%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④雪水,经过蒸发后会重新凝结,成为冰状水。它是一种超软水。它不含钾、钠等矿物。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因此,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尤其对于轻患者,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可不用其他药物,45天就能痊愈。常用雪水洗澡,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杭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疾病。清纯的雪水还是一种美妙的天然饮料。研究表明,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每天饮12杯雪水,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能防治动脉硬化症。俄罗斯的医学专家还提醒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冰结构水会日显不足,从而加速人的衰老,所以上了年纪的人喝雪水更有好处,可以延年益寿。

⑤目前已收集到的实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30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可能用同样方法,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夏天就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回过头来又开始为保护生态做贡献。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唱出让世界共鸣的中国声音

龚琳娜

    最近有人问我:去年有哪些印象深刻的歌曲?我竟一时想不出来。为什么现在很难出现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甚至给人一种流行音乐不“流行”了的印象呢?

    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当下很多歌都太相像了,不痛不痒,没有个性,缺乏创新。就像现在娱乐圈最受欢迎的是韩式明星一样,我们的很多音乐人也一直跟在外国音乐后面走,要么模仿欧美,要么模仿日韩,就连国产影视配乐也经常要找国外作曲家来写。

    多元化曾经是中国音乐最大的特色,我们有那么多的戏曲剧种,每个剧种又有不同的行当,每个行当的发声方法都不同,但现在却变得“千人一声”了。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有那么丰富的民歌资源,而在当下的歌曲中这些传统已经很难找到了,因为我们是用西方的发声来打基础,我们的美学观经常按照西方的走。

    不是说学习外国音乐不好,而是不能在向外学习的时候丢掉自己。我们已经背离传统走了太远,是时候回头看看了。一味往欧美、日韩靠的结果是,我们的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缺乏辨识度,我们的文化别人看不到,也就不会得到应有的尊重。

    回归传统的第一步是要认识到传统的好,向传统靠拢,这是对待传统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第二步是研究传统,了解其科学性,知道为什么这样唱,明白其背后的文化。比如江南的《茉莉花》是柔美的,是软软地唱,东北的《茉莉花》则唱得开放、直白、幽默,这反映的是不同地方人们爱情观的不同。第三步则是深入传统,从传统里面吸取精髓来创新,这意味着融会贯通,深入传统又能超越传统,不是请几位老艺人在舞台上坐镇就可以了,那只是一种表面的拼贴,真正好的作品要能离开他们仍然立得住。

    在内容上,传统诗词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舒伯特把歌德、席勒的诗谱成曲在全世界流传,我们的李白、杜甫作品也可以写成曲。那么多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们当然可以做自己的艺术歌曲。中国也有优秀的神话故事、民间故事,都可以考虑改编成歌曲来传播,不是说好莱坞、迪士尼做的就是好的,不能让孩子们只知道钢铁侠、蜘蛛侠、超人,不知嫦娥、女娲、钟馗。我们要把中国的故事、中国的文学唱出来,唱开去。

    归结起来,就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完全的传统在今天是很难传播的,因为那是地域性的,而不是世界通用的艺术语言,所以我们的创新要采用现代作曲方法;而离开传统也就谈不上创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文化的根出发,把欧美、日韩优秀的经验拿过来用,服务于我们的音乐,走国际化的民族音乐道路。

    中国音乐发展的前景总体是乐观的,我们不缺好的歌手,缺的是好的声音,有个性……

    创新的好声音。这需要中国音乐人共同努力,建立对自己传统的文化自信,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唱出让全世界观众共鸣的中国声音。

(《人民日报》2017-01-13)

阅读链接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东风破》歌词选摘)

阅读链接二:《东风破》是“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开山之作。用“琵琶”“枫叶”“篱笆”“古道”“荒烟漫草”等意象,营造了冷落萧条的幽境,伤感情绪油然而生。歌词巧妙地继承化用古典诗词意象而成新曲,一洗流行歌曲直白浅陋,内涵古意,雅致新颖。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习惯之恶

    ①“习惯了就好了”,相信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听过类似的话。它貌似是“包治百病”的“心灵鸡汤”,但很多人未曾察觉,这碗“鸡汤”很多时候也是一碗“迷魂汤”。

    ②上周,一则新闻刺痛了很多人的心。在广西一些贫困山区,中小学生不吃早餐、冬天穿凉鞋成为一种“习惯”,当地家长和教师对此也习以为常。如果不是有媒体的报道,很多在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生活的人们可能根本想象不到,今天仍有一些贫困地区的孩子竟然连温饱都无法保证。虽然客观来说,报道中提到的情况只存在于少数地区,放在全国来讲并不普遍。

    ③当地家长和教师对孩子们艰苦的学习、生活环境习以为常,是因为无力、无奈。但是,一些有关部门和群体是否也要对此逐渐“习惯”起来?如果媒体“习惯”了,不再为孩子们鼓与呼;如果当地政府“习惯”了,不再为改善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而尽责;如果社会公益人士“习惯”了,不再为孩子们奉献一份爱心……如果我们逐渐“习惯”于漠视社会弱势群体的艰辛与苦难,这难道不是一种恶行?

    ④著名犹太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的概念,指因不思考、无判断、盲目服从而犯下的罪恶。那么,是什么直接导致了人的平庸?在笔者看来,是习惯。这里所说的习惯,不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小习惯,而是更多地指向因为缺乏思考与判断,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弊病和危机的熟视无睹,对弱势群体和公众权益的麻木不仁,这就是“习惯”之恶。

    ⑤对于“习惯”之恶,权力部门、社会公器尤须戒惧。“贵州一高校学生因‘寝室藏麻将’被下红头文件警告”“一辆面包车挤21名小学生,家长明知危险却无能为力”,等等,仔细审视最近发生的一些热点教育新闻,其中蕴藏的深层次问题,很多都有“习惯”之恶的鬼魅身影。试问,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对相关问题有清醒的认知和省察,而不是因循于习惯,忽略自身责任,放任自身权力,也许就能防患于未然,也许就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也就不会给自身招致舆论危机。

    ⑥“习惯”之恶,经常体现在习惯于潜规则。此前,“中国学者论文被英国出版公司大规模撤稿”一事经国内外主流媒体曝光后,再次引发各界对国内学术风气的质疑。据媒体报道,英国这家出版公司给出的理由是这些论文出现“伪造同行评审的痕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根源于不合理的激励驱动机制。一些研究成果也许学术价值不高,但只要能在相关学术期刊上发表,将有助于作者获得学位、工作机会或申请经费等。不难发现,这类伪造行为在相关利益群体内已经形成了潜规则,不少人已经习惯于这种操作手法。试问,倘若不是有关各方对这种“习惯”之恶的不察或选择性忽视,何至于伪造行为泛滥成灾,造成今日如此恶劣的影响?

    ⑦考察“习惯”一词的来源可以发现,习惯原本写作“习贯”,指“习于旧贯”。很多人在时间的消磨和制度的制约下,对很多原本不习惯的事物和现象变得“习惯”起来。尤其是对一些长期存在、从来如此的东西,更是不加以思考,不寻求改变。对此,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早就做出了有力的诘问:“从来如此,便对么?”

    ⑧习惯是改变的天敌,是改革的“绊脚石”。习惯是不作为、懒作为、乱作为的重要成因。中国教育要走向优质、公平、公正,中国社会要走向和谐、繁荣、稳定,正视、摒弃、革除“习惯”之恶,是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选自《人民网》)

现代文阅读

可爱的袁隆平

①2021年5月22日,一位91岁的老人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诊楼前,三捧青翠的稻束静静矗立。在中国,很少有这么一个人,能赢得举国上下每个人的敬重。而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是我们每个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偶像和英雄。

②“袁隆平虽为杂交水稻之父,却一点也不像我们印象中的科学家那样古板。”袁隆平祖籍江西,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小时候的袁隆平生性好动,是个好奇宝宝。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抓一点来尝尝,结果弄得整个人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有模有样地学起来,结果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急救才取出来。

③后来,因为战争的爆发,袁隆平就跟随父母到处奔波。7岁时,在跟随父母从汉口奔赴湖南桃源县途中,他不小心掉入江中,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定决心,要学会游泳。袁隆平心中不服输的种子,或许就是从那时种下的。为了学游泳,他虚心向同学请教,按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就学会了仰泳、蛙泳,后来又学会了自由泳。他从学会游泳到能横渡长江只用了一年时间。1947年,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一开始,袁隆平因为“个子太小”被体育老师拒绝,但他却在出发那天让一名同学载着他悄悄跟了去。老师只能无奈地笑道:“你既然来了,就试试看吧!”结果出乎所有人预料,那次选拔赛,袁隆平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并且在随后的省运会上拿到两块银牌。

④虽然我尊称袁隆平为袁老,但他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有童趣的人。80岁生日后,他说自己是“80后”,90岁生日后,他又说自己是“90后”。他常常调侃自己的相貌,前一秒还自诩是个“资深帅哥”,下一秒就破功,说“实际不帅”。年轻时,老师给袁隆平的评语是:爱好自由,习惯散漫。而老了更是如此,他这样评价自己:“爱好自由,特长散漫”,简称“自由散漫”。视察稻田时,看到田间的鸭子,他会盯着小鸭子看个不停,还开心地学鸭子“嘎嘎嘎”地叫!

⑤袁老有三个孙女,但他从来没向孙女说过自己取得的成绩,也没说自己是干什么的。在孙女眼中,爷爷就是一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人。那么,袁老为什么每天都要看天气预报呢?因为他关心田里的水稻。后来在课本上学到一篇关于爷爷的课文,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神时,她们才意识到自己的爷爷跟别人不一样。

⑥“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老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去云南、海南、广东,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他为稻种追寻温度与阳光,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无数次的失败后,1974年,袁老终于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组合“南优2号”。经试验种植,两季水稻的产量都比常规水稻增加30%以上。这项成就公布后立刻震惊了农业界,我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了吃饱的幸福。

⑧2019年9月17日,袁老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颁奖仪式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即便被查出患有慢阻肺,即便在90岁高龄,他也没有退休,反而觉得责任越来越重。即使双脚再也无法下地,人不能到,但他的心,仍时刻扎在广袤的田野里。他说:“要加倍努力工作。”“再多活几年,继续下田做科研。”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择一事,终一生”的诺言。

⑨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我们或许难以成为像袁老他们一样跨时代的杰出人物,但我们可以选择做像他们一样可“爱”的平凡人。

(选自《晓敏青春说》5月23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