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宜兴市周铁学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其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D、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举一反三
纵观历史,每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1840年,正值以英国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结束后不久,故中国的大门可以认为是新技术这一重锤砸开的……就在中国人模仿这些技术达到高潮的时候,西方正酝酿着又一次技术革命……对此,中国科技人员再没有冷淡和怠慢……应该看到,经历了这70余年,中国技术发展的整体速度加快了。

——杨德才等主编《二十世纪中国科学技术虫稿》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变动……较之以往更为剧烈、更为复杂,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始了外资在华大规模设厂浪潮。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虫纲》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尽管是一个低收入国家,中国仍然选择了追求高科技水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出于国家防御的目的……成立了一批精英聚集的研究机构,比如中国科学院(CAS)。六七十年代,中国在核技术、空间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方面的重大进步证实了这种制度成功的一面。

——(美)劳伦·勃兰特、托马斯·罗斯基《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

材料四:现在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行业如果不能意识到这场变革的核心以及其中隐藏的潜能,或者没有找到应对之道,那么也许其他新的行业、国家和地区在新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会取而代之,获得领先地位。

——(德)乌尔里希·森德勒主编《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材料一中所描述的这场战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说说“界碑”的含义。
(2)指出与被誉为“万园之园”圆明园变为断壁残垣有关的战争。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罪魁祸首。再列举一例战争中列强的罪行。

材料二   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线铁路。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史实

(3)根据材料二,写出出现这一现象签订的条约。指出此条约中导致的这样的现象出现的内容。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此后列强对中国经济的侵略方式发生了的变化。

材料三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4)指出材料三的战争及签订的条约,并指出它给中国带来了的影响。
(5)面对外来入侵,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可是直至清朝灭亡,我们的抵抗均以失败告终!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反入侵失败的根本原因及对今天中国崛起的启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