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变色龙》同步练习

5月18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召开大会,为新华书店庆祝80岁生日。新华书店已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近期,新华书店准备开展一次以“传播先进文化,培育读书风尚”为主题的读书活动,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一个不大的书店,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小小的身影,一脸专注的神情。从孔子到鲁迅,从散文到诗歌,从连环画到章回体。在一个个平凡的新华书店里,多少儿童尽享阅读的乐趣,从天真孩童长成热血青年……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华书店发行的图书为扫除数以亿计的文盲(不识字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70年代末,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刚恢复,新华书店帮助考生走出知识荒漠,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今天,新华书店是我们中学生开阔视野、认识世界的窗口。

材料三:为响应国家“全民阅读”的倡导,新华书店先后开展了新华大讲堂、爱心阅读、征文比赛等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各种公益读书活动,大力推动书香社会建设。

(1)、【历史回顾】请探究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八十年来新华书店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2)、【读书启智】本次活动准备办一期展板,需要设计几个读书栏目。请你参考示例,再设计一个栏目并说明设计意图。

(示例)栏目一:读世·人间百态

设计意图:引导读者阅读社科类作品,加深对社会生活的理解。

(3)、【爱上阅读】书店将开辟一个阅读体验专区,请你说一小段话,鼓励人们到这里进行阅读体验。(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EV71与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在病毒微生物学上的分类是属于微小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群。肠道病毒71型,简称EV71。肠道病毒一般是以数字命名的,排列顺序代表着其发现的先后次序。按顺序,这种病毒被命名为肠道病毒71型。EV71为目前肠道病毒群中最晚发现的病毒,其感染性强且致病率高,尤其是神经系统方面的并发症。于1997年造成偶蹄动物感染的口蹄疫病毒也与肠道病毒一样同属于微小病毒科,因此,当1998年台湾地区肠道病毒大流行时,便有舆论认为引起人类手足口病,主要是由于对感染口蹄疫的病死猪做掩埋处理不当因而污染环境,导致病毒反扑所致。事实上,肠道病毒与口蹄疫病毒虽然属于同一病毒科但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病毒,故此二者的致病机制并无直接相关性。
肠道病毒在病毒学上的分类是属于无外套膜的病毒,因此它对于周遭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耐酸性很好,故不会被胃酸破坏,可以通过胃酸到达肠道繁殖,这也是它被命名为肠道病毒的原因之一。肠道病毒对乙醇亦具耐受性,故酒清对肠道病毒并无抑制作用。肠道病毒甚至可以对抗一般的清洁剂,故一般家庭用的洗手乳及肥皂对肠道病毒无杀菌效果。因肠道病毒可在下水道污水中存活3~5天之久,故在肠道病毒大流行期间甚至可由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出肠道病毒。目前已知需浓度约1~3%的漂白水才能有效地消灭肠道病毒,因此在大流行期常用此浓度的漂白水对病患所接触过的物品及环境进行喷洒消毒。
肠道病毒的流行与季节转换、环境变异有着极大的关联性,肠道病毒只在夏季及初秋流行,每年6~9月为高峰期,气温过低的地区并不利于肠道病毒生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肠道病毒的传染途径主为粪或者口传染,感染肠道病毒的患者会经由粪便排出病毒,这些含有高浓度肠道病毒的粪便会污染环境甚至地下水源,在公共卫生条件不佳的地区,极易经由污染的水源而散播该病毒。由于肠道病毒除了在肠道外亦可在扁桃腺增殖,因此病患的唾液或口鼻分泌物也会带有高浓度的病毒,所以不排除经由空气或接触等传染途径。由以上两点可知,防治肠道病毒的流行,除了重视个人卫生外,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亦不容忽视。
由流行病学资料显示,EV71具有季节性且无地域性限制,故于全世界各地均有病毒流行报告,包括澳洲、日本、香港、马来西亚、瑞典、保加利亚、匈牙利及法国等。然而出现肠道病毒致死病例的却只有少数地区。依据这些地区的病毒流行报告显示,EV71侵犯的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幼童,而由1998年台湾地区EV71大流行时之统计数据发现,三岁以下之幼儿几乎都无EV71之抗体,故为最主要之高危险群。
目前检测肠道病毒之方式除了传统的病毒培养鉴定法外,国内已有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生物芯片技术研发出“肠道病毒鉴定芯片”,可快速检测出肠道病毒之型别,不致延误病患就诊治疗的首要时机。因肠道病毒感染易引起并发症,且往往在一星期内即转成重症,所以若能提早确知所感染的病毒类型,即可掌握对症治疗的第一时间。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美猴王,姓章

    猴年,谁是中国“第一猴”?孙悟空。姓孙,猢狲的“孙”。

    孙悟空,出自《西游记》,按通常的说法,作者是吴承恩,所以孙悟空又应该姓吴。但吴承恩的小说里孙悟空什么样?“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好像和我们脑海中的美猴王又不一样。

    大家心目中的孙悟空形象从何而来?依我看,大家印象中的孙悟空恐怕不姓吴,而是姓章。靠着章姓人家的再创造,才演绎拼贴出今日千千万万中国人眼中面目清晰、活灵活现的——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章家之中,眼下名气最大的应该要数章金莱。也许你更熟悉他的艺名:六小龄童。

    这四个字一出,恐怕在中国真的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国民大圣”也不是一代人就能造就的。在“六小龄童”章金莱堪称出神入化的表演背后,是章氏家族作为“猴王世家”几代人的心血。

    我国不少戏曲剧种中,都有以孙悟空为主角的“猴戏”桥段,章金莱的老家——绍兴的“绍剧”,也不例外。章金莱的曾祖父章廷椿、祖父章益生,都以猴戏闻名;而到了章金莱的父亲章宗义那里,更是因为在猴戏上造诣极深,被誉为“南派猴王”。章宗义从小痴迷戏曲,得家学真传,六岁从艺,因此得了个“六龄童”的艺名。章宗义还有一个擅演老生的哥哥叫章宗信,七岁从艺,艺名“七龄童”。有兄弟如此,家学渊源可见一斑。196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六龄童饰演孙悟空,七龄童饰演猪八戒,一对兄弟分饰“大师兄”“二师兄”,一时传为趣事美谈。

    六龄童章宗义一共有11个孩子,章宗义的后代当中,今天名气最大的自然是最小的儿子章金莱,但当初最先接受“南派猴王”衣钵的,却是他的二儿子章金星。章金星天分极高,三岁开始就随浙江绍剧团演出。章金星七岁时,浙江绍剧团在上海为周恩来总理和到访的外国宾客演出《大闹天宫》,章金星出演罗猴。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演员,还特别抱了抱小猴子章金星,叮嘱“六龄童”章宗义“多培养几个‘小六龄童’”。由此,章金星便得了“小六龄童”的艺名,而周总理抱着小六龄童的照片也成了绍兴人记忆中一个经典的瞬间。

    然而,或许是天妒英才,小六龄童章金星因罹患白血病而早夭,年仅16岁。而他的小兄弟章金莱则接过了南派猴王的传承,为有别于哥哥,取艺名“六小龄童”。虽然有着父亲的亲传以及家学的渊源,但“猴四代”六小龄童的成长依然浸透了他个人努力的汗水。章金莱本人是个高度近视,眼光缺乏灵动和神采,这是演猴戏的大忌,为此他经常盯着日出时的太阳或者快速运动的乒乓球看,“强行矫正”自己的眼神,这才有了电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永远灵目圆睁的生动表演,而最终造就了被许多观众奉为“不二经典”“无法超越”的美猴王形象。

    而六龄童章宗义,虽然培养了六小龄童这样优秀的接班人,却依然未曾放弃自己的艺术人生,2012年,年近九旬的章宗义接受媒体采访,依旧时不时忍不住耍上一段猴戏,并留下了那段著名的感慨:“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再登台演出。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但我知道我能演。”两年后,章老驾鹤西去,但他对艺术的追求、章家四代猴王对艺术的追求,依然在那句“有的人一上台就下不来了”的自我告白中,在六小龄童依然活跃的身姿中,活灵活现,熠熠生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