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卷5285051—【作业本】历史与社会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修改时间:2025-02-12 浏览次数:1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课前预学

  • 1. 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 2. 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的发展,促进了的迅速增长。
  • 3.

    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历史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反思历史教训。根据以下历史学习途径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要求。

    途径一: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从目录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历史信息。

    第一章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

    第一节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          第四节  欧洲启蒙运动

    第二节 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第三节  文艺复兴

    第五节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六节  美国的建立

    ……                                               ……

    (1)请参考上图中目录,说出19世纪中期以前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

    途径二:分析数据是我们阐释历史现象的一种常见方式。

    英国国民经济结构变化表

    时间

    农业所占比例

    工业所占比例

    1770年

    40%

    16%

    1821年

    24%

    31%

    (2)分析“英国国民经济结构表”,指出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成就是什么?

    途径三:研读史料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领先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继英国之后,法国和德国成为最早接受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法国首先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其他欧洲国家继法、德之后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

    (3)途径三内容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工业化时代来临有何重要意义。

    途径四:辩证分析史实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近代产业革命对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等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编自刘少康《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4)根据材料,概括工业革命使城市“变得满目疮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4.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________创立学说并推广招生、大办私学,在思想、学术上形成一个繁荣局面。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材料一中划横线处应填入的人物是谁?请任举出一个他的教育理念。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的中学课堂(图一)和1872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幼童(图二)

    (2)材料二图一中出现的日本中学课堂教学情景最有可能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发生之后?这一历史事件对日本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图二中的情景发生在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中?

    材料三   继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盛开之后,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70年以后,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什么?1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的教育发展趋势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认识。

二、课中导学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早期,泰晤士河是一个开放的下水道汇聚处,各种生活与工业污水无序排入。为改变这种情况,伦敦当局着手建立一个现代下水道系统。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1876年河流污染防治法》出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水环境保护法。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迅速应用于生产,使得生产力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随着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轻工业占主导不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工业有了长足发展,逐步占据主导……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 根据材料分析美国从1870年到1913年工业生产总值比重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三、课后助学

  • 6. 19世纪中期,彼得在一家工厂上班,因不满长达12小时的工作时间和50英镑的收入,故意捣毁机器、材料。这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的( )
    A . 社会矛盾 B . 生产效率 C . 环境污染 D . 文化教育
  • 7. 在工业化进程中,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 本主义国家( )
    A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 提高妇女社会地位 C .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D . 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 8. 19世纪以后,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推广大众教育有利于( )

    ①提高大众文化水平 ②促进人口增长

    ③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④促进社会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某学校九年级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列举了下面的小标题: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 近代科学文化 B .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C .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D . 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 10.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引领时代】

    材料一:

    【科技助力壮举】

    材料二:

     

    中国

    世界

    事件

    郑和下西洋

    时间

    1405-1433年

    15世纪末-16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

    郑和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三: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出行的主要代步工具是马车、木船;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出行时可以坐火车。中世纪或近代早期,人们主要生活在农村;19世纪末20世纪初,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伦敦、巴黎、纽约等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到了1800年,苏格兰90%以上的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在诺曼底则达90%)。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科技成就梦想】

    材料四: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摘自《光明日报》2021年9月28日)

    (1) 根据材料一,请运用所学,依次填写上方图示方框内的历史知识。选择图示中的任意一项成就,写出其影响。
    (2) 将材料二中★补充完整。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为材料二中的事件提供了助力?
    (3) 依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的途径。

四、拓展作业(选做)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习近平《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2024年5月5日)

    材料二

    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美国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于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199S年5月8日,中国驻南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3名中国记者不幸牺牲。

    ——摘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法建交的背景及意义。
    (2) 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二,你认为世界和平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贡献。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