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5-01-20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家·母爱】大凡美好的文章,都需要将心绪沉淀,慢慢欣赏。泡一杯香茗,煮一杯咖啡,
品一品《秋天的怀念》,感受史铁生母亲在病入膏育憔悴之极时,还 ____ 地照顾瘫痪的儿子
的那份伟大母爱;读一读《散步》,感受作者在家人意见出现分 qí ( )时的选择中蕴藏的温情。
【家· 港湾】家,一个充满温馨、幸福的地方,默默承载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感到劳累时, 家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 在那里,我们得到身心的舒展;当我们遭受挫折时,家是我们力量的源 泉,在那里,我们得到振作的勇气;当我们经历失败时,家就像软软的抱枕,在那里,我们得到 心灵的慰藉。家是什么?是人生的来处,是难舍的亲情。
【家· 家书】家书是亲人间进行沟通与交流的情感载体,写家书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家训方法 和家教形式。
最早的文字家书出现于秦末汉初,被称为“简”或“牍”。秦汉以后,“尺素书”大量涌现, 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的“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是家书出现升级版的最好印证。在 这一历史时期,经济优裕的家庭已经用锦帛写作并传递家书。东汉后期,随着造纸术的问世,使 家书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代代相传,世世相袭,逐渐沉积为融亲情、乡情、友情于一体 的独特民族文化。
分qí 瘫 痪
①憔悴:
②避风港:
妈妈的头发白了,把满头的黑发给了我。
妈妈的容颜老了,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主题 | 诗 句 | 出 处 | |
百鸟传情 | “① ,闻道龙标过五溪”,鸟鸣哀切,诗人融情于景,抒发了对友人被贬的悲哀和同情。 | (《闻王昌龄左迁龙 标遥有此寄》李白) | |
诗人王湾借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②?。” | (《次北固山下》王 湾) | ||
流水寄情 | “③ , 山岛竦峙。”诗句动静结合,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威严和宏伟气象 | (④《》曹操) | |
时间就像河水一样流逝,孔子看到奔流的河水,发出了 “⑤ , 。”的感慨。 | 《论语》十二章 | ||
“峨眉山月半轮秋,⑥”,山、月、江水等景色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 (《峨眉山月歌》李白) | ||
沙场之声 | 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幽怨的芦笛声唤醒了“征人”绵绵不绝的乡愁,诗人以声传情,写下了诗句⑦“ , 。” |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
【材料一】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 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孝敬老人,子女孝敬父 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能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几千年来,孝道文化不断发展, 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摘编自网络)
【材料二】当代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认知与传承状况调查
您认为有必要遵守传统的孝道吗? | 您觉得现在对待自己的父母怎样? | ||
有必要 | 74.07% | 已经很好 | 20.99% |
遵守部分 | 24.69% | 一般 | 35.8% |
没必要 | 1.23% | 做得不够 | 39.51% |
【材料三】《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乎?”
孔子的意思是:“当今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即使狗和马,也都有人饲养。对 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孔子认为行孝道是圣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仁德者的日常。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 给钱了事,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细思则落地在礼,这就是圣人之道,做到就得道了。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 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足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些犬马没 有区别。若是真心孝敬父母的话,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 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选自李玉玲《孝之论述——孝字的理解与认知》,有删改)
【材料四】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孝顺的人不计其数。古 有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年过七旬养子蒋德明反哺年过一百岁 的母亲,“她养我长大,我养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几十年。全国道德模范张永珍,三十多年相继照顾6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半边天,用坚韧谱写新时代敬老孝老的赞歌。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 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无私伟大,比起在特定节日的问候,我们更应 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界上最 大的遗憾无异于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们该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是每个 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让孝老养老的家风代代相传!
(选自李巧莲《以敬老之心,笃行扶老之事》,有删改)
风筝
董改正
①入学前,每个年后,都有青黄不接的一段时间,我都会到外婆家打秋风,外婆爱我,这是 尽人皆知的。
②外婆听说未开口叫的公鸡仔养人,每次去,她都要杀一只。切成小方块,因为鸡不肥,总 要搁点肥肉一起炒,这一只鸡,是我一个人吃的。外婆说,整个吃下去,营养才是完整的。吃过 的鸡骨头,外婆收集起来,香油炸过,用小石磨磨碎,冲给我喝。外婆做这一切的时候,我都在 一边看着,满怀的温暖。
③那是读小学的一个周末,晒场上空飞满了风筝,我也吵着要。外婆很是为难,因为她不会 做,她一辈子都在地上,从未有过飞翔的念想。于是,外婆就拉着我去晒场看别人放风筝。天上 飘着各色的风筝,它们越是肆意地舞动,就越发引起我的委屈。又有人在放了,一个人远远地牵 线,一个人扶着风筝,说声“放!”牵线的高举着手,使劲跑,风筝跌跌撞撞,载浮载沉,好多 次后,终于扶摇直上了。外婆指给我看这些,说,其实放风筝并不好玩,看看就好。我就撒野了, 打滚撒泼,说她是笨蛋,不会做才这样说。外婆一脸尴尬,呆呆怔怔地看着我,不说话,亦不知 所措。这是隔着三十多年的时光,我才读得懂的伤感。
④外婆的生活很累,她不能陪我,我就一个人看风筝,想风筝,幻想有一天自己拥有一只绸 布的大蝴蝶风筝,我跑啊笑啊,看着它在空中猎猎展翅,感受手上线拉紧着的那种快感。孩子们 的风筝是在城里买的,她无能为力。我就一个人站在风筝底下,仰望,幻想。
⑤忽然有一日,外婆拿出一只“风筝”,竹子骨,身子是过年的对联糊起来的。虽然不是我 想要的,但它毕竟是风筝,我还是欣喜欲狂的。她似乎有点儿不好意思,说:“我们去放风筝吧!” 我确信,对所有的动作都烂熟于心,并且操作绝对规范,但外婆的风筝始终没有飞起来,它丢人 地在晒场上拖着,许多孩子都大笑起来。我失望极了,狠狠踩踏着它,像一头暴戾的小野兽一样。 +外婆却蹲下身,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拍着我的后背,轻轻地、反复地说:“外婆再给你做,外 婆再给你做…… ”
⑥第二年,外婆托小姨带来口信,说她做了一只绸布的大蝴蝶风筝,并且和我小舅试过,飞
上天了,我答应着,却没在意,没有回去。我有许多伙伴,并且日子也渐渐好了,不再闹春荒。 慢慢地我大了,口信渐渐不来了,她知道我真的没有时间了。
⑦中学二年级,我得到噩耗,外婆去世了。我一路哭着去的,但我知道,我在村口大叫一声 外婆,再没人远远地应我,微笑地迎我,拎着我的换洗衣服,满足我的无理取闹。
⑧她给我留下一个沉沉泛黑的不锈钢勺子,一个桐油漆过的油光可鉴的小板凳,还有那只不 再鲜艳的绸布风筝,都是我爱的。我坐在石门槛上,第一次感到痛彻肺腑的无力无助。耳边忽然 响起舅母的话:“外婆养外甥,十月放风筝,风筝断了线,不见外婆面。”又浮现外婆当时淡然 的笑容,她是知道的啊,可是爱又怎么会因为知道结局,而有所保留?
⑨这只风筝,终于没有飞起。它在我的屋顶梁上渐渐朽坏,一触即破,纷纷扬扬着时间的粉 屑。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23年,有删改)
时间 | 情节 | “我”的心理 |
小学的一个周末 | 外婆拉我去晒场看别人放风筝 | ① |
忽然有一日 | ② | 欣喜若狂 |
外婆的“风筝”始终没有飞起来 | 失望 | |
第二年 | ③ | 没在意 |
中学二年级 | 外婆去世后留下我爱的物品 | 痛彻肺腑 |
我坐在石门槛上,第一次V感到痛彻肺腑的无力无助。 (“ . ”表重读,“V” 表停顿,“ ”表颤音)
①我失望极了,狠狠踩踏着它,像一头暴戾的小野兽一样。(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外婆一脸尴尬,呆呆怔怔地看着我,不说话,亦不知所措。(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
入选?请参考教材相应的“单元导语”,结合文章内容及联系自身成长阐述理由。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导语” 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 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②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③能志④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____’ , 盖学贵善 思,君但⑤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 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⑥愠,不应而还走⑦。
加点词 | 方法提示 | 加点词释义 |
学而时习之 |
甲骨文“习”字上部是“羽”, 下部是“日”,本义是“鸟屡次飞翔”。 甲骨文 《说文解字》:“習,数飞也。” | ① |
人不堪其忧 | 成语勾连法:疲惫不堪、不堪重负 | ② |
王生益愠 | 课内迁移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③ |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 义项筛选法:“而”作为连词的用法:①表示并列, 相当于“和、与”。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 ④ |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①交友投分,切①磨箴规②。(《千字文》)
②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③者日损。(《薛文清公读书录·交友》)
【注释】①切:切磋。②箴规:劝诫规谏。③邪柔:阴柔邪僻,品行不正。
好友名单: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衍太太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