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时间:2024-10-14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材料一:
①按照生物的新陈代谢规律,生命细胞会按照各种不同的时间周期正常死亡——凋亡,这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细胞凋亡是有秩序的。如果凋亡过程出现紊乱,不到该死的时间提前死了,那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例如人接受射线的过量辐射,或者因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等,细胞就如过早凋零的花朵,细胞活不到预期的寿命,就会引发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甚至诱发癌症等。
②那么,该如何挽救那些“不该死”的细胞呢?20世纪末,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蛋白激酶IKK”能够通过激活细胞存活因子——一种能阻止细胞非正常死亡的特殊蛋白质,以此来抑制细胞凋亡。但前不久,中国科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这种蛋白激酶的作用还不仅仅有这一项,这种蛋白激酶同时还发挥着抑制促凋亡因子——一种能加速细胞凋亡的特殊蛋白质的作用。这就是说,“蛋白激酶IKK”在保护细胞正常寿命时是“两手抓”,一方面调动保护细胞寿命的有生力量,一方面打压损害细胞寿命的“坏分子”。这一发现提示人们,未来要挽救那些“不该死”的细胞,就可从借用“蛋白激酶IKK”的“两手抓”做法,去研发预防和治疗细胞不正常凋亡的药物。
材料二:
①在人体内,有一类细胞就能摆脱凋亡的命运而长生不死,它们就是癌细胞。那么癌细胞为什么“死不了”呢?又是谁把它们制造出来的呢?
②我们已经知道,每条染色体的末端含有一段被称作端粒的特殊DNA序列,端粒的长度代表着一个细胞的寿命。当细胞每分裂一次时,它就缩短;当端粒最终消耗殆尽时,细胞就死亡。但端粒的长度受螨粮酶的影响。瑞典科学家发现,正常情况下,一旦胚胎发育阶段结束,除了成体干细胞之外,其他的细胞就停止产生端粒酶了。但是细胞一旦发生突变而重新激活端粒酶,那么当细胞分裂时,在端粒酶的作用下,这种怪异细胞的端粒就会变长而不是缩短,于是这怪异的细胞——癌细胞就“死不了”了。
③那么,这些要命的癌细胞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国复旦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当人体内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发生突变后,在人体细胞内会生成一种名叫“2HG”的代谢物,这种代谢物很可能会在人体内不断堆积,让细胞发生癌变。因此说这种代谢物很可能就是癌细胞的“制造者”。
④科学家指出,未来治疗癌症除了想办法从源头预防“2HG”的代谢物的出现外,重点要想办法铲除癌细胞的端粒酶,这样就可以让“死不了”的癌细胞“去死”了。
材料三:
①尽管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铁律天条,可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却似乎并不想屈从于这个残酷的自然法则,一直在寻找永生不死的途径。
②不过,人类在这方面的探索前景似乎并不乐观。爱尔兰的科学家认为,人类永生不死可能是永远的梦了,因为我们的身体里所具有的某种抑制癌细胞分化的机制,同时也抑制了细胞团发育成再生器官,如果解除细胞不死的“魔咒”,那么人类就会被癌魔包围。
①大大小小的书店里都摆放着“名著缩印本”,据说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它只保留故事框架和主题,大量细节、对话和心理描写被删除。
②要知道,一本名著之所以伟大,从来不只是因为它的主题,更在于围绕这个主题,它有太多“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动人细节。比如,傅雷在翻译《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时候,已经把主题“英雄不是没有脆弱的时候,只不过不被脆弱征服罢了”写在了五卷本的扉页上。人们还是热衷于读这部名著。又比如《水浒传》能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不只因为它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更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说,品读细节才能感受名著的魅力。
③这样看来,那些所谓的“浓缩版名著”,是对读者的欺骗。拿掉了最优美的文字和最值得回味的细节,只保留一个主题,孩子们就没有机会读到原汁原味的作品。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不幸的是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和真正伟大的原著相遇时,却不再看了,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了,而且可能不太喜欢。
④其实,阅读就像一段旅程,随着年龄的槽长,亲近文字慢慢会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品读细节才能和书中人物的心灵产生共鸣,映照真实的自己。这样,你永远不会孤单,永远倍感踏实。
⑤每一本书中都蕴藏着你所期待的自己。读《战国策》,当唐雎拔剑而起的时候,你可以读到英勇无畏的自己;读《老人与海》,当老人紧紧拽住大鱼不放手的时候,你会读到永不言弃的自己;读《草房子》,当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寻找鸭子的时候,你可以读到逐渐变得坚强的自己……
⑥当你读书时,你会发现焦虑的心平息下来了。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⑦因此,当你再次捧读名著时,请记住:读书终是在细节中读自己。
午休的父亲
①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气温很高,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人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
②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过程挺复杂,一幢楼改造结束,差不多十几道工序。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头道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小声你听不清嘛……”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处,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躺着的地方原本是有窗的,窗扇已被连框拆去,窗口赫然。在那日,在那个中午,那儿的确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
⑤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⑥“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别啰唆了!我也想家行了吧!多大人了,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⑦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说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⑧“乖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美美的!要把书念好。学习这事儿,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上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上。我这儿一切都好。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⑨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客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立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啊,叔叔是热的。“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栖惶极了。
⑩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被他弄成一团抱在了怀里。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⑪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爷您轻点儿关门。”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⑫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有删改)
金山夜戏
张 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①。日晡② , 至北固,蚁舟③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 , 噀④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仆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⑤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⑥ , 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兖(yǎn):地名,在今山东。②日晡:日暮。③舣(yǐ)舟:将船只靠岸停泊。④噀(xùn):喷洒。⑤韩蕲(qí)王:南宋名将。⑥摋(shā):揉按。眼翳(yì),眼角膜上所生妨碍视线的白斑。
①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②剧完,将曙,解缆过江。
送张判官赴河西
王 维
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见逐张征虏① , 今思霍冠军② ,
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注释】①张征虏:张飞。②霍冠军:霍去病。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