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小题。

午休的父亲

①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气温很高,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人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感到缺氧似的。

②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过程挺复杂,一幢楼改造结束,差不多十几道工序。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头道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小声你听不清嘛……”

④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处,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躺着的地方原本是有窗的,窗扇已被连框拆去,窗口赫然。在那日,在那个中午,那儿的确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

⑤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⑥“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别啰唆了!我也想家行了吧!多大人了,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⑦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说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⑧“乖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美美的!要把书念好。学习这事儿,不是为老师学的,也不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上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上。我这儿一切都好。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⑨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客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立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啊,叔叔是热的。“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栖惶极了。

⑩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被他弄成一团抱在了怀里。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⑪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爷您轻点儿关门。”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⑫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有删改)

(1)、请读一读下面对本文的梳理导图,其中描述不正确的一处是( )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以“我”的视角,叙述了发生在小区改建过程中的温馨故事。 B、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写男人在楼梯拐角处午休作了铺垫。 C、从“嗨”到“老婆”再到“别啰唆了”的语言变化,表现出男人在与妻女对话时脾气逐渐暴躁。 D、文章第⑨段画横线句子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男人当时的慌乱、无措。
(3)、文章第④段细致描写了男人午休时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文章题目为“午休的父亲”,作者在行文中却对姗姗母女多加着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藤野先生》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阅读《“互联网+”时代》,完成下列各题。

“互联网+”时代

    ①“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与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生态。简单地说,这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

    ②“互联网+”不是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而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它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滴滴打车等所做的工作,都是努力实现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比如,传统集市+互联网有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京东、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支付宝,传统红娘+互联网有了世纪佳缘……

    ③“互联网+”的出现,在许多领域给人们带来不少的便利。

    ④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要打车,必须到路边等车,而等车的滋味大家都知道;上车之后,如果司机和乘客都不熟悉路,乘客认为绕远路了,发生争执,要投诉,影响心情;到了目的地,车费43.8元,乘客给司机lOO元,司机在阳光下一照,看是不是假钱,乘客心里肯定不爽,司机找还乘客56.2元,乘客也要看看其中50元是不是假钱。整个打车过程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

    ⑤“互联网+交通”催生了打车软件的出现,有了这种软件,只要在里面输入目的地,这个信息就被数字化、广播化,司机接收到信息,第一时间就赶到乘客面前,节省了等车时间;有了导航软件就可以知道捷径,免除了跑冤枉路、花冤枉钱的苦恼;乘客用手机支付车费,彼此再不用担心收到假钱了。新的打车过程充满了人性化的温情。

    ⑥“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省去了人们出门找货源找客户的麻烦。比如,武夷山茶叶、建瓯笋竹产品、浦城丹桂系列产品等,现在都已成规模地通过互联网销售了。通过“互联网+医疗”,人们足不出户,也可以咨询千里之外的名医,并完成疑难杂症的诊断,这就是“互联网+”给偏远地区患者带来的便利。

    ⑦然而,随着网络平台的线上服务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风险控制的压力也会急剧增加。尤其是随着手机病毒的出现,有更多的黑客将盗号程序嵌入电商的官方应用,从而在后台窃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移动支付不同于银行支付,只要拿到账号和密码就行,很容易成为病毒的重区。一旦被入侵,损失可能会很大,挽回的余地很小。因此,“互联网+”的支付安全问题正待解抉。

(根据《财经》《时代周报》改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母过世

选自《儒林外史》

    ①自此以后,果然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环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

    ②张乡绅家又来催着搬家。搬到新房子里,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到第四日上,老太太起来吃过早点后,走到第三进房子内,见范进的娘子胡氏,家常戴着银丝鬏髻——此时是十月中旬,天气尚暖——穿着天青缎套、官绿的缎裙,督率着家人、媳妇、丫环洗碗盏杯箸。老太太看了,说道:“你们嫂嫂、姑娘们要仔细些,这都是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弄坏了。”家人媳妇道:“老太太,那里是别人的!都是你老人家的。”老太太笑道:“我家怎的有这些东西?”丫环和媳妇一齐都说道:“怎么不是?岂但这个东西是,连我们这些人和这房子都是你老太太家的。”老太太听了,把细磁碗盏和银镶的杯盘逐件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道:“这都是我的了!”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忽然痰涌上来,不省人事。

    ③家人、媳妇和丫环、娘子都慌了,快请老爷进来。范举人三步作一步走来看时,连叫母亲不应,忙将老太太抬放床上,请了医生来。医生说:“老太太这病是中了脏,不可治了。”连请了几个医生,都是如此说,范举人越发慌了。夫妻两个守着哭泣,一面制备后事。挨到黄昏时分,老太太奄奄一息,归天去了。合家忙了一夜。

    ④次日,请将阴阳徐先生来写了七单,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该请僧人追荐。大门上挂了白布球,新贴的厅联都用白纸糊了。合城绅衿(即“缙绅”,指有社会地位的人)都来吊唁。请了同案的魏好古,穿着衣巾,在前厅陪客。胡老爹上不得台盘,只好在厨房里或女儿房里,帮着量白布,秤肉,乱窜。

    ⑤到得二七过了,范举人念旧,拿了几两银子,交与胡屠户,托他仍旧到集庵里请平日相与的和尚做揽头,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拜“梁皇忏”,放焰口,追荐老太太生天。屠户拿着银子,一直走到集上庵里滕和尚家,恰好大寺里僧官慧敏也在那里坐着。僧官因有田在左近,所以常在这庵里起坐。滕和尚请屠户坐下,言及:“前日新中的范老爷得病在小庵里,那日贫僧不在家,不曾候得,多亏门口卖药的陈先生烧了些茶水,替我做个主人。”胡屠户道:“正是,我也多谢他的膏药。今日不在这里?”滕和尚道:“今日不曾来。”又问道:“范老爷那病随即就好了,却不想叉有老太太这一变。胡老爹这几十天想总是在那里忙,不见来集上做生意。”胡屠户道:“可不是么?自从亲家母不幸去世,合城乡绅,那一个不到他家来?就是我主顾张老爷、周老爷在那里司宾,大长日子,坐着无聊,只拉着我说闲梦,陪着吃酒吃饭。见了客来,又要打躬作揖,累个不了。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不耐烦作这些事。欲待躲着些,难道是怕小婿怪?惹绅衿老爷们看烦了,说道:‘要至亲做甚么呢?’”说罢,又如此这般把请僧人做斋的话说了。和尚听了,屁滚尿流,慌忙烧茶、下面。就在胡老爹面前转托僧官去约僧众,并备香烛、纸马、写疏等事。胡屠户吃过面方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端午节快到了,小文搜集了解了一些关于端午的习俗,阅读了一系列与“端午”有关的文章,下面是搜集到的作家肖复兴的一篇文章,请你和小文一起阅读,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①母亲这几年身体大不如前,每年端午节的粽子,不再亲自动手包了,都是孩子们到外面买五芳斋的粽子吃。母亲包的粽子,可比五芳斋的要好吃得多,不仅是里面的糯米和五花肉好吃,就是外表的五个尖尖的角翘翘的,也好看。儿子吃完了五芳斋的粽子,常常这样对母亲说。

②去年端午节前,母亲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母亲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

③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母亲的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母亲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母亲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片片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④母亲要等到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母亲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

⑤去年的端午节前夕,母亲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母亲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程,像一个戏迷自己在静静的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了粽子里面。只是,母亲的身体真的不如以前,她的动作显得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那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母亲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

⑥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奶奶那一宿都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的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

⑦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

⑧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但接下来孙子几乎是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的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⑨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了,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

⑩今年的端午节又要到了。老人却已经病逝了。

(选自《北京晚报》)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回答问题。

我没有了院子

许松涛

①院子就像一个人的心房,人在院子里,就如同心在心房里,踏实而安静。

②我没了院子,心有些空落落的。我住居的惯性轨迹被打断,难免若有所失。在此之前,我的日子是从容的、舒适的、惬意的、单纯的,或许也是贫困的、简陋的、捉襟见肘的。在此之后,即院子消失之后,我的日子失去了生气和光鲜,我并没有如我所想象的那样,住进了小区的楼层而天高地阔,而极目远眺,相反,我觉得了无生气,更加狭窄和冷清。

③我开始怀念有院子的生活了。我家的院子谈不上奢华,也无秘密,但它为我所倾心。任何人都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布置院子,哪怕它再小也还是院子啊,有院子的人是安逸的、平静的。院内可以随心所欲布置,左边补一竿青竹,右侧放一包丝瓜,前角种一棵百合,后侧竖一架葡萄,还有洗衣池、人工凼,放几尾泥鳅和鲫鱼,让猫儿嘴馋……院子里的花、草、藤、树,把一年的风景演绎个透。

④从前我在乡下就有这么一个院子,没事的时候,我穿梭在这些植物之中,与它们对视,感受四季变迁的美妙,消除来自尘俗的郁闷和烦恼。有月的夜晚,端出小茶几,泡壶茶赏月,静静的,足以忘却世事纷繁。有雨的日子,坐在窗前静听,倒也是思绪翻腾,有别样的安详。下雪了,这有限的时日是难得的宁静,我默默欣赏雪花安静地纷扬、堆叠,染上了树枝与地面,世界仿佛又回到了原初。间或,在夜晚,在清晨,或黄昏里,我能窥视啄木鸟、小松鼠、山鹰、狐狸、果子狸在屋后的森林里出没,它们是那么聪明、敏捷地绕开人类与天敌,自由自在地生存在各自的天地里。

⑤这也是我的快乐之地。我的院子里有常开不败的花。即使在冬天,蜡梅也不忘用它们的暗香来诱惑我,给我惊喜,也给我安神。如果到春夏,院子里的花就赶趟儿似的比赛着登台,展示它们的妖娆,开得尽情尽兴。南风整日吹拂,墙根下的一棵丝瓜得意在先,抢了院子的风头,宽大油绿的叶子摇曳婆娑,一直缠上二楼的阳台,在房梁的廊柱上横冲直闯,肆无忌惮。从远处看,是一挂绿色的瀑布,从近处观,是一处翠帘如练的洞天福地,人间仙境莫过于此!

⑥有时候,人走出院子,心胸格外开阔。面对横陈视野的田畴村落,我的心境是明朗而澄澈的。在空旷里转悠久了,人就感觉虚无,那就回到院子,院子把奔放的情绪再次收拢,有条不紊地呈现疏朗的境界,一下子就把人的魂给安定住了。人经过院子的情绪过渡,进入屋子,或者来到书房,身心都得到了调剂与放松。我在想,如果没有院子,人一走出或走进屋子,那是多么生硬和干瘪,一点雅致的情致都挑逗不起来。

⑦我很久没有走进院子的那种感觉了。我只能如更多的人一样,俯瞰那些高高的楼群。而有院子的人,是如今的大户豪门,他们有足够的实力让自己过得舒适惬意,院子里有狼狗、藏獒做他们的保安和伙伴,有监控摄像头,有价格不菲的奇花异草和果木,有假山池沼,有巨石盆景。院子,是他们的体面生活的一个侧影,我曾经惊叹过这样的院落,而这样的院子的门即使在深巷中也常常紧闭。

⑧而更多的人都如我一样仓皇地搬进了小区房子。邻居们都在抓阄儿时分散了,除非在嫁娶或办丧事时才有重见老面孔的机会,村里的人过着过着也就渐渐忘记了,记不清邻里的门是哪一扇了,而下辈子的娃娃像春笋冒出来,地地道道地过起了城里人的日子,他们不知道祖辈的农具叫啥名、怎么用,他们一出生就是个市民,已经汇入了汹涌的城市生活之流。

⑨我是他们的旁观者,我一直与他们共呼吸多年。现在,我们都失去了自家的院子,都不再奢望还有院子来参与我们的生活,除非在梦里见一见。(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

朱德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零零)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

③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④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 , 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⑤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

⑥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⑦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