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备考2021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26 实验探究

修改时间:2021-04-14 浏览次数:99 类型:一轮复习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首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的科学家是(   )
    A . 列文虎克 B . 巴斯德 C . 林奈 D . 伊万诺夫斯基
  • 2. 用鹅颈瓶实验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的科学家是(  )
    A . 弗莱明 B . 巴斯德 C . 列文虎克 D . 珍妮•古道尔
  • 3. 血液循环的发现者是(   )
    A . 达尔文 B . 林奈 C . 虎克 D . 哈维
  • 4. 小明饲养了一对兔子,他每天喂养时,把它们的动作习惯以及各种反应都一一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进行分析比较,那么他的这种探究方法是(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调查法 D . 测量法
  • 5. 探究性实验在制订计划时,最根本依据是(    )
    A . 实验现象 B . 提出问题 C . 作出假设 D . 实验条件
  • 6. 玫瑰花酒香气迷人,且具有药效。兴趣小组研究果酒酵母对玫瑰花发酵液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以下各项与实验相符的是(  )

    果酒酵母接种量

    3%

    4%

    5%

    6%

    残糖量(%)

    3.7

    2.9

    3.3

    3.5

    酒精量(%)

    8.0

    8.7

    8.4

    7.8

    A . 残糖量表示发酵产物产生量 B . 较适宜的果酒酵母接种量为4% C . 接种量加大,发酵速度加快 D . 实验全程应该保持有氧的条件
  • 7.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样本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叫(   )
    A . 典型调查 B . 普遍调查 C . 抽样调查 D . 个别访谈
  • 8. 要了解三明市梅列区学生的近视率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A . 调查法 B . 实验法 C . 测量法 D . 观察法
  • 9.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   )
    A . 生命的起源 B . 生物的进化 C . 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 .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 10.

    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号试管不变蓝色 B . 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 .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 . ②与③对照,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 11. “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它的提出者是(  )

    A . 达尔文 B . 弗莱明 C . 列文•虎克 D . 巴斯德
  • 12. 为了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从如表中选择进行探究的组别是(    )

    组别

    种子数

    30粒

    水分

    淹没种子

    少量,无淹没种子

    温度

    室温

    冰箱

    A . ①和② B . ①和④ C . ②和④ D . ③和④
  • 13.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下列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的是(    )

    A . 有水、无光 B . 有土壤、无土壤 C . 干燥、湿润 D . 有空气、无空气
  • 14. “探究光对螳螂生活的影响”试验时,除了哪一条件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

    A . 温度 B . 湿度 C . 光照 D . 水分
  • 15. 下列哪项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实验条件(  )

    A . 阴暗、明亮 B . 潮湿、干燥 C . 温暖、寒冷 D . 食物多、食物少

二、判断题

  • 16. 为了探究在不同生长期同一株青蒿的叶片中,青蒿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人员分别采集不同时期的青蒿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判断

    (1)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生长期的青蒿叶片中青蒿素含量有差异吗?(判断对错)
    (2) 该实验的变量是青蒿素含量。(判断对错)
    (3) 研究人员应从同一株青蒿的同一位置,在不同生长期采集一片叶子。(判断对错)
    (4) 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含量最高的时期是生长盛期。(判断对错)

三、实验探究题

  • 17. 橘子的果皮和果肉富含维生素C,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讨橘子不同部位维生素 C含量的区别。该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维生素C能与加碘的淀粉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使蓝色褪去,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分别称量约为15克的橘子果肉、橘子果皮各1份,制成汁液,倒入两个小烧杯中。

    ②取两支洁净的小试管,编号A、B,分别注入加碘的淀粉溶液,用一支洁净的滴管吸取橘子果肉汁,逐滴滴入A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加碘的淀粉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并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m。用另一支洁净的同一规格的滴管吸取橘子果皮汁液,逐滴滴入B试管,边滴边振荡边观察,直至加碘的淀粉溶液刚好完全褪去颜色,记录所用的汁液滴数n。 请分析作答。

    (1) 该计划的步骤②不合理之处是:没有说明A、B两支试管要注入等量的,无法形成实验。
    (2) 按修改完善后的计划实施实验,统计并分析实验现象,并通过比较m与n的大小,预测实验结论。

    ①若,说明橘子果肉含更多的维生素C。

    ②若,说明橘子果皮含更多更多的维生素C。

    ③若,说明橘子果肉和橘子果皮含维生素C相等。

  • 18. 景观水体是一种常见的城市美化工程,但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即人类活动使含氮、磷较多的营养物质大量流入景观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严重影响水体生态和周围环境。 研究人员选用水仙(浮于水面,喜阴植物,不耐寒)和金鱼藻(沉于水下,适温性较广, 水温较低时生长缓慢)为材料,研究生态修复技术来治理和修复污染景观水体的效果。其原 理是利用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来满足生长的需要,从而起到一定的水体修复效果。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等量的景观原水,分别装入标志为甲、乙组的大玻璃缸内,置于有阳光的室外。

    ②选取同一批次、刚出芽的水仙和长势良好的金鱼藻,用蒸馏水洗净,适当组合,自然风干 5分钟后称重。

    ③将1Kg水仙和金鱼藻组合置于甲组玻璃缸内,统一按散点分布,尽量做到排布均匀。 ④实验总时间为30天。从第20天起,气温开始下降,第25天后气温持续在-1℃至2℃左右,属于低温天气。实验开始后每隔5天在玻璃缸内取水样测定并统计记录总氮量(TN) 和总磷量(TP)。

    ⑤多次实验后得到如下两图的数据(mg/L表示毫克/升,d表示天)。

    请回答:

    (1) 设置乙组大玻璃缸的目的是,步骤3中没有体现对乙组的处理方法,请补充完整:
    (2) 研究人员为保证实验科学严谨,采用的处理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3) 根据图一分析,水仙和金鱼藻生长较旺盛,除氮能力最强的时间范围大约是 (写“从第几天到第几天”)
    (4) 根据图二分析,甲组的总磷浓度在第25天去除率达到最佳,之后出现反弹。请尝试分析出现反弹的原因:
  • 19. 夏天使用蚊香驱蚊在家庭生活中非常普遍。为探究长期使用蚊香对哺乳动物学习记忆是否造成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体重、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鼠40只,熟悉避暗实验环境(装置如图:分为明、暗两室,之间有一直径为3cm的圆洞,暗室底部接电;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小鼠具有弃明趋暗的本能,进入暗室则受到电击。),让小鼠对避暗装置保留记忆。

    ②进行避暗实验(将小鼠背对洞口放入明室,此时开始记录,小鼠第一次进入暗室的时间(潜伏期)可作为小鼠记忆能力的衡量指标。)

    ③经过筛选后,将记忆能力(潜伏期)相近的20只小鼠随机分为蚊香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④蚊香组每天置于蚊香环境中8小时,对照组正常饲养,7天后,对两组小鼠再进行3次(0小时、24小时、48小时)避暗实验,结果如下:

    0小时

    24小时

    48小时

    潜伏期(秒)

    潜伏期(秒)

    潜伏期(秒)

    蚊香组

    156

    265

    283

    对照组

    234

    269

    273

    请回答:

    (1) 本实验的变量是,筛选记忆能力相近的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每组都是10只而不是1只的目的是
    (2) 根据表中数据,将下列柱状图补画完整

    (3) 分析表中数据,蚊香熏染后,对小鼠进行避暗实验时潜伏期的影响结果是
    (4) 结合本实验,请你提出一条日常生活中防止蚊子叮咬的建议
  • 20. 为了验证食品腐败是空气中微生物引起的,某小组用消毒过的甲、乙、丙三个相同 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请据表分析:

    瓶号

    加入物质

    50 毫升灭菌牛奶

    50 毫升灭菌牛奶

    50 毫升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作处理

    不作处理

    用消毒棉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1) 该实验有两组对照:

    ①乙与对照,变量是;丙与形成另一组对照。

    ②预测后一组对照实验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牛奶的腐败是由引起的。

    (2) 最先腐败的牛奶应该是瓶,该组实验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
  • 21. 春夏之交正是青蛙繁殖旺季。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他们在同一地点采取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分为三组,放入以农药、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大小相同鱼缸中进行实验观察。他们制定的计划如下表

    鱼缸

    溶液

    温度

    蛙卵数量

    1

    25℃

    100

    2

    1000mL一定浓度农药

    25℃

    80

    3

    1000mL一定浓度洗涤剂

    15℃

    70

    (1) 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 第一组①中的应该填入的是。本组起的作用是
    (3) 本次实验是否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如果不能,你觉得本实验应该改进的是哪些地方?
    (4) 完善实验方案后,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2号、3号缸中蛙卵的孵化率(填“高于”或“低于”)1号缸。因此,为保护青蛙能顺利繁衍后代,维持青蛙的数量相对稳定,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做?
  • 22. 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活动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 实验前,必须先将(“同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或“不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 该实验的实验组是,对照组是
    (3) 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组的树叶会腐烂。这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4) 某同学在实验中“将甲、乙两组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培养”,你认为她能得到预期的结果吗?
  • 23.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有刺激性气味,某兴趣小组认为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以下是该兴趣小组的探究实验,请补充完整。
    (1)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2) 实验材料:修正液/8只健康等状况相同的小白鼠,两个笼子,食物(米饭),水。

    设计并实施实验:

    ①将实验小白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4只,分别装入A,B.两个笼子中。

    ②将食物分为A,B两份,A中拌有修正液,B中,作为组。

    ③将A.食物放入A笼,B食物放入B笼。

    ④观察小白鼠进食后的表现情况。

    (3) 实验结果预测:若A组的小白鼠,而B组的小白鼠正常,说明
    (4) 分析回答:每组4只健康等状况相同的小白鼠,而不是1只,目的是为了
  • 24. 某同学为探究如何保鲜肉汤做了以下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如图所示)装好后,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若干分钟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观察肉汤的情况.请回答:

     

    (1) 将肉汤加热至沸腾的目的
    (2) 三天后,若乙装置内的肉汤保持新鲜,其原因是
    (3) 甲、丙两装置可形成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如果丙装置中的肉汤也保持新鲜,则说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
    (4) 请根据本实验的原理提出两种保存食品的方法
  • 25. 糖尿病为常见的内分泌异常疾病,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为探究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是否具有降糖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下表。试回答:

    组别

    数量/只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10

    不做处理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0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10

    注射四氧嘧啶溶液

    注射等量的花生根茎水煮液

    (1) 表中,向Ⅱ组和Ⅲ组小鼠注射四氧嘧啶溶液的目的是破坏小鼠的,使小鼠患糖尿病。
    (2) 在第Ⅱ组实验操作中表格中应填
    (3) 由如图实验结果可知,Ⅲ组血糖含量(填“高于”或“低于”)Ⅰ组,低于Ⅱ组。由此推测,一定浓度的花生根茎水煮液对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是(填“能”或“不能”)使血糖降至正常水平。

    (4) 胰岛素是调节人体血糖浓度的重要激素。当其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填“升高”或“降低”)。一部分糖随尿液排出,从而使组织细胞供能不足,影响代谢,使人患糖尿病。
  • 26. 同学们对蝗虫的呼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出现了意见分歧,有些同学认为其气体出入的门户—气门在头部,有些同学则认为在胸腹部。他们最终决定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这一难题,请你帮助他们共同完成探究。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虫、清水。

    ( 1 )提出问题:蝗虫的气门在头部还是在胸腹部?

    ( 2 )作出假设:

    ( 3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编号为甲、乙,并放入清水。

    ②把两只大小相同的活蝗虫放入甲、乙试管中,甲蝗虫的浸入水中,露出部;乙试管中蝗虫的部浸入水中,露出头部。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两只蝗虫的存活情况。

    ( 4 )结果预测:甲试管内的蝗虫存活,乙试管内的蝗虫死亡。

    ( 5 )实验结论:

    ( 6 )表达与交流:同学们还发现,蝗虫体表有坚韧的,该结构既可保护体内柔软的器官,又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应陆地生活身体分为头部、胸部,三部分。蝗虫既能跳跃,又能飞行,运动能力强,其运动器官都着生于

    ( 7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结论不具有说服力,原因是虫的数量太少了,实验存在,应该增加虫的数量。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