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一双手》同步练习

修改时间:2021-05-20 浏览次数:357 类型:同步测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本文对人物主要进行了(   )。

    A .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B .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C .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D . 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
  • 2. 给加线字注音有误的是(   )。

    忪( ) ②得( ) ③( )

    ④老( ) ⑤( )   ⑥( )

    A . ①xīng;②chēng B . ③shǎng C . ④jiǎn;⑤zhù D . ⑥cuō
  • 3. 下列加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jiǎn     迷mǎng B . 绊jī       疾gù C . chuí     凛liè D . sōng     间shùn
  • 4. 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 断章取义   心无旁骛    媚上欺下  刻骨铭心 B . 化为无有   重蹈覆辙    衣衫褴褛  锲而不舍 C . 吹毛求疵   狂妄自大    江山社稷  根深蒂固 D . 咬文嚼字  脉脉含情     晴天霹雳   袖手旁观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非典疫情慢慢地被控制住了。    B . 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的品质。      C . 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兴趣。 D . 我将妈妈的一张张笑脸和一句句言语摄入镜头,制成相册。 
  • 6.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 惊讶     洞穴     抽回 B . 铁铸     得逞     仿佛 C . 一埫     翠绿     丈量 D . 缠线    老茧      纹络
  • 7.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B . 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 C .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 D .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树林……
  • 8.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___________,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如暴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多读如果彻底。

    ②少读如果彻底。

    ③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 . ②③⑤ B . ①③⑥ C . ②④⑤ D . ①④⑥
  • 9.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见(piě)               摇(yè)                  忪(xīnɡ) B . (liǔ)                皱(xié)                 辙(hé) C . 丽(qí)                 明(móu)               新(yǐnɡ) D . (xī)                尘(zǐ)                 然(ànɡ)
  • 10. 下列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 . 那是天下第一奇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 B . 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C . 《绿》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温州的踪迹》。 D . “缠线做什么?”我问,“治手裂。”
  • 11. 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2012年2月3日,是“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揭晓的日子。还没吃晚饭,小明就急不暇择地坐到了电视机面前。 B . 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C . 对学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长 , 也不能放任自流。 D . 2012年2月29日的广州又是云雾天气,广场两边的高楼在雾中若隐若现 , 把花城广场的樱花衬托得更加艳丽。
  • 12. 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修改正确的是(   )。

    惊诧                   骄弱                   揠苗助长                   减噪防尘

    倏忽                   蕈菌                   芳草如荫                   峰烟四起

    纹络                   棱角                   了截爽直                   雄据第一

    A . 骄—娇       荫—茵      峰—烽      据—踞 B . 骄—娇       荫—茵      峰—烽      噪—燥  C . 骄—娇       荫—阴      峰—烽      据—踞 D . 骄—娇       荫—茵      峰—烽      据—距
  • 13.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

    A . 我去小兴安岭的乌马河林业局采访。(记叙) B .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描写) C . (他的手)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记叙) D . 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议论)
  •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学生写作文千万切忌不要照搬照抄、胡编乱造。 B .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既展示了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展现了全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C . 姚明这个名字对咱们中国人都非常熟悉。 D . 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宣威市荣获全国“精神文明模范城市”。
  • 15. 按比喻的种类不同,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 )。

    A . 那简直就是半截老松木! B .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C . 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D . 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

二、填空题

  • 16.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翠的山林,听到了'嘎嘎'的树倒声......"这一结尾的深意

  • 17. "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一句中"铁铸"和"肉长"比较,意在突出,"亏得"一词包含了感情。 

  • 18. "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一句中充满了对这位林业工人 之情,洋溢着为林业工人队伍中有这样一位模范人物而​ 的感情。 

  • 19.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这段话中包含了丰富的植树经验,表现了张迎善的感情。 

  • 20. 课文描写"一双手"紧扣一个""字,这双手如此奇特的原因是,从而塑造了一个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手的皮肤呈;形状;一只手指;写手大用了一个""和三个数字;写手硬用了一个比喻,一个衬托;写手裂写了一个特征。 

三、阅读理解

  • 21.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和素常采访一样,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有得逞。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他松手了,我低头去察看他的一双手。翻过来看手心,掉过去看手背。 

        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很明显,为了这次见面、握手,他事先用肥皂把这双手认真地洗过了。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 

        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和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缠线做什么?"我问。 

         "治手裂。" 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棵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树?" 

         "1000多棵。" 

        一天能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你等等。"我边说边去五里取来一卷米尺。我像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量完,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1) 课文对张迎善同志的外貌是抓住什么描写的?有何作用? 

    (2) 从张迎善的回答为什么不贴胶布涂手油的谈话中,我们除了看到他丰富的植树经验外,还可以看到什么? 

  • 22.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老师的眼睛

        我永远也忘不了陈老师的那双意见。尽管这双眼睛并不大,也不是"双眼皮",不相识的人也许会以为这不过是一双挺普通的眼睛罢了。可在我和同学们的心目中,这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眼睛。

        许多人说,影星的眼睛很美。可我总觉得她们的眼睛缺少了点什么。而陈老师眼里有的,正是这个。

        有一次,我病了,很重,在家躺了一个星期。当我重新坐在课堂上时,那双眼睛总不时地看我几眼。我觉得它仿佛在问我:"身体怎么样,能行吗?"还有一次,我摔坏了腿。陈老师知道了,到家里看我。见我为功课苦恼,就柔声劝慰我别担心功课,安心养好伤,落下的功课她给我补......听着这亲切的话语,望着正在帮我削苹果的老师,我抬起模糊的泪眼,望着那双已经。我觉得陈老师的目光里,有一种软乎乎、甜酥酥的东西包住了我的全身。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这就是"爱"啊呀!神圣的爱!是师长对学生炽诚的爱!母亲不也正是这样爱着孩子们吗?我第一次将"母亲"--"老师"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觉得那么自然、贴切!

        陈老师的眼睛也不总如此。有时竟会那么严厉!有一次测验,她告诉我们最后一道题很难,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前面的。做着做着,我忽然发现有两道应用题在作业上做过。年知怎的,我那不争气的手怎么会放到了作业本上!A可还没等翻开,心就跳得很快,手指也颤得厉害。同时感到有一双严厉的眼睛盯着我,紧紧地盯着我。我一抬头,正与那目光相遇。那目光里充满了责备,B使我的背上像遭了芒刺一般;又像一个正在偷东西的小偷当场被抓住一样惶恐、窘迫、难堪。我的手无力地从作业本上滑落,胆怯地垂下眼睑。我不知自己是怎么交的卷,C只觉得脸上红得厉害,发高烧也未这样难受过。下课了,陈老师问我刚才想什么,我无言辩解,也无法辩解。我偷偷看了陈老师一眼,突然从那目光中看出一种期待,急切的期待。我不敢正视那目光,慌乱地低下头,在那充满期待的目光的注视下,羞愧地,但又是勇敢地承认了错误。陈老师托起我的头,又帮我整好衣领,愉快地说:"这才是个好孩子呢!去把,好好复习功课,祝你下次考好!"我又望了望那双眼睛,那里流露出欣慰与抚爱的笑意。泪水迅速盈满了我的眼眶。含着悔恨与感激交织的泪水,D不知为什么竟会对老师笑了笑,真想对老师说声:"谢谢您!"可不知为什么,又没说出来。

        每当我想起这件不光彩的事,就脸上发烧;每当我想起陈老师那双美丽的眼睛,就会浑身充满了力量。

        哦,陈老师的眼睛,所以老师的眼睛,是人类最深邃的,最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

    A . 陈老师的眼睛 B . "我"的敬佩之情 C . 老师的眼睛 D . 陈老师对学生的热爱
  • 23.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萨其马里的硼砂

    云无心

        不久前,央视曝光了一些萨其马中使用硼砂的“黑幕”,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其实,在东南亚和中国一些地区,把硼砂添加到食物中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硼砂并不是“化学合成”,而是真正的“天然产物”。就来源而言,它跟海盐、蓬灰、卤水这样的“草莽英雄”差不多。

        硼砂的化学组成是四硼酸钠。它具有杀菌的作用,在洗涤用品与化妆品中也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医疗上,也经常用来消毒。既然可以灭菌,那么用在食品中,也就可以防腐。不过,它之所以被用到食品中,主要是因为在水中呈现弱碱性。就跟拉面使用的蓬灰,或者做馒头用的面碱一样,弱碱性使得面团更加筋道,从而产生更好的口感。其实,在食品添加剂引起人们的关注之前,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把它加到食物中。比如中国、印尼,就有把它加到拉面或者肉丸中的做法。而在伊朗,硼砂甚至是鱼子酱的传统原料。

        就像许多其他的食品成分一样,“用的历史悠久”“用的人多”完全不意味着它就没有安全问题。只是因为它的危害不那么立竿见影,人们没有注意到而已。美国很早就禁止将硼砂添加到食品中。因此,伊朗的鱼子酱,因为含有“违禁添加物”,就无法登陆美国。而美国的鱼子酱,只能使用大量的盐来防腐,在味道和口感上,也就无法像伊朗的“地道鱼子酱”那样美味。因为鱼子酱不是常规的食物,通常人们也不会吃很多,而其中的硼砂用量也不大,所以美国也有人主张对它网开一面。

        所有的“毒性”都是由剂量决定的,那么硼砂的有毒剂量有多大呢?从动物实验来看,大鼠的半数致死量是每公斤体重2.66克,而食盐也不过是每公斤体重3克。也就是说,用硼砂毒死老鼠,需要的量还是很大的。【甲】不过,食物毕竟不是吃不死人就算安全,【乙】人们更关心的是在什么剂量下, 对健康不产生危害。这方面的数据不是很多,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在2004年发表了一份专家意见,评估结果是如果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的硼在0.16毫克以下,就不会对健康有任何不利影响。这大概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下10毫克的硼。对于硼砂,大致是0.1克。

        当然,这个量是考虑了“安全系数”的。意思是说,不超过这个量,基本上对于所有人都安全。而超过了,可能会有一些体质敏感的人受到伤害。达到更大的量,可能会呕吐、腹痛、腹泻等。而长期大量摄入的话,则可能影响生殖发育。

    (1) 硼砂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 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的加线词语“草莽英雄”?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