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617 类型:月考试卷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选择题

  • 1.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谋生    举目无亲    苦(shè)     难以下(yàn) B . 禁止    穷得够沧    注(qīng)    手可得(tuò) C . 高粱    龙肝凤胆    奔(sàng)    寄人下(lí) D . 清晰    懵懵懂懂    轮(kuò)     立之地(zhuī)
  • 2.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 盛气凌人  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广袤无垠 B . 粗制烂造  诚惶诚恐  期期艾艾   翻来覆去 C . 冥思暇想  长吁短叹  环堵萧然   油光可鉴 D . 深恶痛疾  顾名思义  无可置疑   正襟危坐
  • 3.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B . 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颗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C . 这篇作文没有中心,东拉西扯,语言呆板,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莫衷一是 D . 老师告诉我们:要讲究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 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 4.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 . 《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 . 《再塑生命》——海伦·凯勒——莎莉文老师 D .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B .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作多国协奏曲的乐章,那么它的基调就是共赢”。巴基斯坦中国委员会执行主任菲扎尔·拉赫曼一语中的。 C . 相对于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莫言也创造了他文学中的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在现实中是存在的,这一点与福克纳不一样。 D . 从《新青年》(初名《青年杂志》)创刊到五四运动爆发,一代新青年被唤起,他们表现出勇敢、自信和有理想,成为民族进取心的表达者和时代的先锋。
  •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 .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二、默写

  • 7. 名句积累。

    ①写出一句完整的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

    ②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因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雁”一般与思乡如。而“燕”一般与报春有关,如: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的句子是

三、名著导读

四、综合性学习

  • 11. 你所在班级正在举办以“母爱”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回答问题。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有同学提议办一期手抄报来赞颂母爱,也有同学提议设计一张贺卡送给母亲。

           ●妈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妈妈呀,女儿已长大,/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烛光里的妈妈》)

    (1) 如果请你设计一张贺卡,你准备把贺卡设计成什么形状?你准备写什么话向妈妈告白?

    (2) 这首歌表现出女儿对母亲怎样的情感?

    (3) 歌词最后一句说“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那么,你准备怎样来报答母亲?

五、文言文阅读

  • 1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解释加线词的含义。

    ①互相轩邈                ②鸢飞

    ③望峰                ④势竞上

    (2) 翻译句子。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结合自己乘车、乘船的经历,谈谈你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的理解,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4) 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5) 说说你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深层意思的理解。

六、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2) 赏析下面的句子。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3) 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4) 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母亲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候心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的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上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用手紧攥着她那像枯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地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片阳光……

    (1)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加横线词语。

    那长裙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

    (3) 请结合第③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

    (4)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七、命题作文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出发是一声铿锵的号令,出发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出发要有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盲动,有了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在前行中领略人生的风景。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向                         出发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