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武威市第二十三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姥姥的端午

       ①十余年前的五月,姥姥忙碌完生命里最后一个端午,便匆匆离去。

       ②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随着金银花的细碎步声,临近粽香五月,便有姥姥的絮语叮咛,踱着疲惫的小脚,轻轻推门,轻轻走近,拾起床边垂落的被角,为我一掩再掩。

       ③物质极度贫乏的岁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总是姗姗来迟。等待中长大的日子,不知何时,青苇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虚而至的瓦楞草,无声无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个清晨,姥姥推醒了还在熟睡中的我们,她说,粽子熟了。烧了一夜的灶火已渐燃渐熄,大锅里还咕嘟嘟冒着些微的水泡,粽香漫过那口大锅的四周,弥漫在农家小院上空,萦绕在孩子渴望的小嘴边,飘荡在蹦跳的童歌里。

       ④端午粽香,萦绕岁岁年年童谣,我们在姥姥精心赶制的一个又一个端午之后长高。姥姥一双操劳的枯手,渐渐托不住昔日蹒跚的娃儿们,当小弟也站在她身后,声渐雄浑之时,姥姥缓身回望,却已一笑白头。

       ⑤姥姥的端午,从老家搬到城里,仍旧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闲的市民生活,狭窄的蜗居,使姥姥呆呆地坐在门前,想念乡间,想念宽敞的农家小院,鸡鸣犬吠,想念清晨蹚着两腿露珠,一双巧手侍弄过的黄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树荫下,几位老邻叙叙陈年旧话,农谚桑麻。姥姥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苍老。

       ⑥最后的端午,姥姥依旧忙碌,她似乎始终是这个节日大会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记这个日子,唯她不能。我们从各自的家里奔来吃粽子的时候,还丝毫没有感觉到姥姥的端午,将在这里停留。只记得姥姥唠叨了许多,关于谁该谈朋友了,谁该快点结婚了,别让姥姥这么等着。大家听着,都没有在意。

       ⑦端午后几日,姥姥在一个深夜忽然丢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边仅仅一步之遥,却空着两手没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语。

       ⑧次年端午,凝重在无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闪着,似乎稍不留意会不慎碰落太多的哀伤。谈话间,说到童年,那苇塘、蛙鸣、老家的土炕、邻家小孩憨态可掬的猫头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姥姥来”。大家顿住了,都不说话,大弟站到阳台,低头点起一支烟,妈妈肩头抽动,不知谁的眼泪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气的青粽上……姥姥赐我农家巧手,包粽的“工艺”代代相传,粽香飘进以后的日子。

       ⑨端午,翠绿与寂静,蒹葭苍苍的古韵,带着一春濡湿的水汽,简淡、玄远。芦丛摇曳、薄雾轻裳,青衣姗姗,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妆行走在阡陌上的秀丽村姑,初见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浅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腻,那种感觉在长久的凝睇里埋藏,永远都蛰伏在心灵深处不会消失。

       ⑩娴静的汨罗江,从远古走来,走近几千年光阴。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除了写“我”童年时的“姥姥的端午”外,还写了哪些“姥姥的端午”?

(2)、赏析下面的句子。

姥姥的端午永远是其中一尺鲜洁的水,涤荡着我生命的五月,走过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3)、本文的题目是“姥姥的端午”,第⑨段看似与“姥姥”无关,实是文章独具匠心之处。请仔细揣摩,分析这样写对刻画姥姥的形象有何作用。

(4)、端午节是我们大家的节日,本文为什么说它是“姥姥的端午”?请作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 , 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叉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心灵之痛

查一路

       车行到小区门口,前面一个刚放学的小女孩,不知在张望什么。出于安全考虑,我轻摁了一下喇叭。接下来发生的事,让我感到十分意外。

       小女孩有瞬间的惊悸,然后回过头,恶狠狠地瞪着这边。她的眼神吓着了一个手握方向盘的成年人,我摇下车窗,想在车子经过时安抚一下她。不料,在我开车经过的一刹那,我清晰地听到她骂了一句很脏的话,脏得让我当时无法逃避,此刻无法转述。我很震惊,一个不过上三四年级的小女孩,怎么能说出这么脏的话呢?

       我以前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如果用“震惊”来形容可能危言耸听了点儿,但这么脏的一句话,至少让我几个星期都不能释怀。具体原因不可知晓,可以肯定的是,这孩子的心里有些痛,由痛而引发了一种恨。

       一个月后,我又见到了这个女孩,还是在小区的门口。这次她坐在她妈妈的电瓶车的后面,她的声音很大,反复问:“妈妈,我们家为什么不买汽车啊?别的同学家都有车。”烈日下,她的母亲只顾锁着眉头骑车,无暇回答她的提问。

       无意中,这个小女孩已经告诉了我答案。

       前段时间,因一场暴雨,一个亲戚让我帮他接小孩。放学时节,某小学门前的广场上,车声鼎沸,喇叭声震耳欲聋。一眼望去,雨雾之中处处是小车,挤满了整个广场,都是来接孩子的。也有家长骑着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他们让孩子穿着雨披坐在身后,穿行于停在广场的汽车中间。

       坐在汽车里的孩子们,则透过车窗玻璃,安逸地望着窗外,望着被雨水打湿的同学们。

       国外的富翁,不会把私人游艇停靠在公共码头;而中国的富裕阶层,甚至仅仅是普通的有车一族,都希望自己的车轮在别人艳羡的目光中滚动。

       由此,我想起了那个小女孩的心灵之痛。

       这些年,我注意到社会上一些人的心头有某种不便说出的痛。有些痛,源于社会的一种病;有些痛,源于社会成员彼此间的疏离与隔膜。就说关于车这样的小事,如果有车的家长们尽可能把车停到离校门口远一点的地方,如果开车的人尽可能不冒失地摁喇叭,“有车没车”的意念可能就不至于在孩子的心灵上划出一道伤痕。

       有些痛,从根源上讲,不是我们造成的,但与我们有关。因为无意间的冒犯与入侵,往往伤害了他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可以装下多少人

龙学锋

    近日,美国人口资料局推出了2016年世界人口数据表。该机构预测:到2053年,世界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亿。展望未来,地球对人类的支持会不会在某个时候达到极限?人类数量为何增长越来越快?地球的承载能力到底有多少呢?我们能否一直有足够的食物和水资源,让每个人都开心健康地生活?答案肯定是不能。

    人类是如何增长到72亿的?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发布的一段视频描述了人类数量的增长过程。10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数量还不到100万,而人类一直到近代才开始迅猛增长。人类用了将近20万年时间,才达到10亿人口数量。随后随着农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开始加速。到公元1世纪,地球上的人口数量约为1.7亿。但不久之后,现代科技和医学迅速发展,加上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口数量开始飙升。仅仅过了200年,如今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72亿。

    人类100亿,地球将变得像坟墓?

    许多专家认为,一旦人类的总数达到90亿到100亿左右,地球的状况将开始变得像坟墓。哈佛大学的杰出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森在其《生命的未来》一书中说:“生物圈的限制是固定的。”除了有限的水资源,地球能够生产出的食物总量也是有限的。即使人类以最高效的方式生活,即所有的谷物全部供人类食用,而非低效地将部分谷物分给牲畜,之后再转化成食物能源——地球能够养活的人也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同意变为素食主义者,饲养少数或完全不饲养牲畜,现有14亿公顷的耕地也仅能供养100亿人,但实际上,这14亿公顷的耕地不可能养活100亿人口,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只吃素菜。因此,威尔森认为,从粮食的角度出发,地球养活的人数不可能达到100亿。

    人类已经透支了地球资源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增长,人类面临的资源困境会越来越严峻,诸多问题需要人类去认真面对。

当前,地球水资源总量约为138.6亿立方米,其中97.47%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咸水。在占比不多的淡水资源中,现有技术条件下能够利用起来的只有0.34%。淡水资源分布还具有地区性、时间性差异。全世界60%的地区面临供水不足,40多个国家闹“水荒”。世界粮食组织预测,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占有水量相对减少24%。同时,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加,将加剧可用水污染和供水不足问题。

    随着人口迅猛增长和现代工业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按照现在的产量生产及消耗下去,目前所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仅可维持80年左右,储量最多的煤也仅能供应二三百年。此外,地球上的非能源矿产资源也是非常有限的。此前的一项统计显示,静态储量将在50年内枯竭的有锰、锌、锡、汞、硫、金刚石、石棉、石墨、重晶石、滑石等。

    除了“供给”枯竭危险外,地球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也在急剧弱化。监测显示,1992年到2013年,虽有42个国家的年均碳排放量在下降,但全世界人类年均碳排放总量增加了60%,达到980亿吨。由于森林被毁等因素,地球的自净能力已经无法承载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科学模型显示,温室气体的累积,将导致地球温度在本世纪内上升2℃。这将对粮食产量、水资源分配等带来一系列影响,最终不可避免削弱地球的人口承载力。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底1期,有删改)

链接一:理论上地球能承载多少人?

突破百亿人口,是不是地球最大的承载量呢?对这一问题,学术界大体存在三种态度:一是最大容量说,如果用已知的先进方法耕作全部适于生产栽培的土地,那么地球足以养活五六百亿人。二是最小容量说,一些生态学家以人类能得到的植物能量为基础,认为地球所能养活的合理人口为75亿左右。三是中等容量说,世界耕地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约102亿。(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二:科学进步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回顾科学技术百年走过的历程,科技发明确确实实助长了人口增长。一方面,医学科学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在短短100年里完成了医学史上95%以上的发明和发现,使导致人口大量死亡的疾病得到有效抑制。在1940年,因感染而死的人,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5%;今天因感染而死的人,比率还不到3%。另一方面,营养学和卫生学的进展使人类找到改善营养、增强体质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婴儿、孕妇和产妇死亡率显著下降。(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

全球最权威的独立环保机构——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WWF)发表了迄今为止最详尽的有关地球资源状况的报告。该报告预测,由于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国政府再不进行干预,2030年后人类的整体生活水平将会下降。报告指出,由于人类的过度消耗,在过去的30年间人类的经济活动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减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减少50%,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5%,森林物种减少15%。报告估计,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测算,未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透支”程度将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到2050年,人类所要消耗的资源将是地球生物潜力的1.8至2.2倍,换句话说,到那时,可能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摘自网络,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广场上弹吉他的弟弟

    ①太阳刚刚爬过对面楼房的顶上,弟弟便开始忙活起来,穿上那件浅灰色的长风衣,背着那把破吉他出门,去家附近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广场上班了。

    ②弟弟所谓的工作,在我看来,和他周围那些面前摆着破碗或者竖着写满悲惨经历的人一样,是希望得到别人的施舍。但只有他称那是工作,而且他是很认真地说那是他的工作。

    ③他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你周围的那些人,不会让你抢他们的生意的!”他神秘地笑笑,说:“我自有办法!”只是那天中午回来,弟弟的长风衣上布满了脚印,他连饭也没吃,回到自己的房间,一会儿便传出了呻吟声。到了午后,他居然起来了,而且把风衣上的灰掸得很干净,背上琴又要出去。我叫住他:“换身行头吧,你穿成这样去,不挨打才怪!”他留给我一个倔强的背影,走起路来,腿有点微瘸,看来被教训得不轻。

    ④晚上弟弟回来后神彩飞扬,衣服也干干净净,看来他下午不但没有挨打,生意好像也不错。我打开他的琴盒,却是一个硬币也没倒出来。于是嘲笑说:“你连一毛钱都没挣到,还乐得像捡了金条一样!”他故作高深地一耸肩:“太俗,张口闭口都是钱!我这高雅的艺术岂是金钱能衡量的?”

    ⑤我曾在一个网站上看到过弟弟的长篇玄幻小说,他同时开了两本书,都已经签约上架,也已经出版了第一本的第一部。我常批评他:“白天的时间用来在家写书多好,你知道那些读者对你的作品有多么期待?你对得起他们吗?”他回应我的依然是背着琴盒有些酷酷的背影。

    ⑥快冬天了,弟弟还是那身装束。我曾对他说:“你得多买几件风衣了,总穿一件,观众们会有视觉疲劳!”他却说:“没多长时间了,冬天我就不去了,太冷,旁边的那些人冬天也很少出来!”呵呵,他居然跟那些乞丐对比上了,在我看来,他似乎忘了第一天他们联手揍他的事了。他还一本正经地说:“那些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都是骗钱的!”

    ⑦天气逐渐冷起来了,从我们小区通往广场的柏油路被银杏树叶染成一片金黄。像我这种爬格子的人平时是很少出门的,这天却突发奇想,想去看看弟弟是怎样工作的。正是下班的时间,广场上人来人往,弟弟被那些下班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吉他声、歌声硬是从人群中传了出来。呵呵,这小子,一首看似普普通通的流行歌曲,倒是被他整出了“绕梁三日”的感觉。我好不容易挤了进去,看见弟弟面前的琴盒里已悠闲地躺着不少的零钱和整钞,这些钞票和它们新的主人一样,流露出一脸的得意。

    ⑧我从人群中退出来,躲在一边。凝视着落日那诱人的余晖,我点上了一支烟。渐渐地,围拢的人群散去了,弟弟艰难地站起来,把琴盒里的钱散发给周围的乞丐们。呵呵,原来整个秋天,他都是替那些曾经打过他的人讨过冬的钱啊!我想起弟弟在他的小说中说:“网上说今年冬天会更冷,这回你们冬天不用出来了!”

    ⑨为了不让弟弟看到我,我先跑回家,站在一楼的窗口,看着弟弟慢悠悠地走回来,凉凉的风吹动他长长风衣的下摆,他脸上依然是满足的神情。一进门,他立刻换了一副神情,急急地甩了风衣,脱下裤子,把左腿的义肢摘下来,疼得龇牙咧嘴,腿根的断处,已经磨得不刊入目。我忙为他抹药,再把他抱回房间。

    ⑩那个夜里,我在弟弟更新的小说中,看到他借主人公的口说出的几句话:“原以为最幸福的事,是和心爱的人相伴偕老,现在才发现,最幸福的事其实是给别人以帮助;原以为最痛苦的事,是恋人陌路,可是经历了才知道,在那份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幸福面前,这种痛苦微不足道。”弟弟在说着他自己的心声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大雪封不住希望的心

包利民

    ①有一年冬天,我和表弟徒步去离村几十里外的荒野中抓兔子。在白茫茫的雪野中走了许久,也不见那一行令我们欣喜的印迹。中午的时候,起了暴风雪,漫天的狂风,无边的大雪,甸子上的积雪被风吹得像波涛一样滚动,我和表弟躲在树下,满心的恐慌。 

    ②过了近两个小时,风停了,雪也小了,我和表弟忙着往回赶。可走了好一会儿,发现周围仍是无边的雪原,雪虽然没有刚才下得大,可我们的足迹还是很快被湮灭。我们心里一惊,知道是迷了路。本来在冬天很少能在野外迷路,至少有来时的脚印能引领我们回家。可是现在,周围除了雪还是雪,没有路。那些站着的身影,是荒原上稀稀疏疏的树。 

    ③每走到一棵树下,表弟便爬上树去向远处张望,可是这么大的暴风雪过后,很难见到村庄的影子,仿佛大地上的印迹都被大雪所埋没。就这样一路走着,心里焦急万分,如果不能找到村庄,到天黑下来,等着我们的就是黑暗与寒冷,无疑是死路一条。我们一边走一边纳闷,平时没觉得甸子这么大,怎么周围的村庄一个都看不见呢?我们本想朝着一个方向走,可是满天风雪,根本无从辨别方向,只好凭着感觉朝某个方向不停地走。 

    ④当表弟再一次爬上一棵树时,他大声喊道:“哥,前边的雪地上有个黑点!”我们精神一振,奋力迈着疲惫的双腿向前方走去。有的地方雪极深,一脚踩下去能没掉整条腿,这让我们提心吊胆,怕掉进一些被雪填平的深坑里,这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速度。表弟一次次地上树,我们离着那个黑点也越来越近,这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 

    ⑤终于走到了那个黑点所处的位置,却原来是一口极深的水井。表弟失望至极,我心里忽然一动,说:“既然这里有井,附近一定有村子!”表弟闻言又来了精神,飞快地爬上一棵最高的树,观望良久,忽然大喊:“哥,我看见那边有一缕缕的烟,可能是个村子!”我们立刻向那边出发。当时已是傍晚,表弟看到的烟定是村庄的炊烟。又走了近一个小时,一个村子真的出现在视野里。天已擦黑,那一刻,我们都躺到在雪地上,大口地喘着气,放下了心中的巨石。 

    ⑥到了那个村子,我们在老乡家休息了一会儿,便抄近路回到了家,才几里路的距离。想起来真是后怕,如果没有那眼水井,我们也许真的会把命丢在无边的雪野之上。当然内心也很震惊,那么猛烈的暴风雪,竟然封不住一个小小的井口! 

    ⑦许多年以后,当我再次回想往事,心中忽然就多了一份感悟。如果把人心当成一眼水井,那么就算生命中的风雪再大,也无法锁住心里的热情。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能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带来希望!

(选自《联谊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