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玉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修改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767 类型:期末考试 编辑

选择试卷全部试题 *点击此按钮,可全选试卷全部试题,进行试卷编辑

一、单选题

  • 1. 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    )
    A . 物种组成多样 B . 营养结构复杂 C . 功能完善 D . 食物链缩短
  • 2. 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最重要的是(     )
    A .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 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 . 食物不足 D . 人类活动破坏了生态平衡
  • 3. 现有种突变型细菌1、2、3、4,它们都不能合成生长所必需的物质E.A、B、C、D都是合成E物质的必需中间产物,但不知这些物质合成的顺序.于是在培养基中分别单独加入这几种物质并分析了这几种物质对各种突变型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如表(+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突变型

    培养基中单独加入的物质

    A

    B

    C

    D

    E

    1

    +

    +

    2

    +

    +

    +

    3

    +

    4

    +

    +

    +

    +

    根据以上结果,推测这几种物质最可能的合成的顺序是(    )

    A . E→C→A→B→D B . D→B→A→C→E C . C→B→A→D→E D . C→D→B→A→E
  • 4. 果胶是植物组织的组成成分之一,它主要存在于植物组织的哪一部分中(    )
    A . 细胞核 B . 细胞质 C . 细胞间隙 D . 细胞壁及胞间层
  • 5. 能够测定样品活菌数的方法是(     )
    A . 稀释涂布平板法 B . 直接计数法 C . 重量法 D . 比浊法
  • 6. 某一种细菌菌株对链霉素敏感.此菌株需要从环境中摄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够生长,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若想筛选出表中列出的细菌菌株类型.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应该是(    )

    选项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和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

    A

    E﹣,L﹣

    E+,L+

    E+,L﹣

    B

    E+,L+

    E﹣,L+

    E﹣,L﹣

    C

    E+,L+

    E﹣,L﹣

    E﹣,L+

    D

    E﹣,L﹣

    E+,L﹣

    E+,L+

    注:“+”表示加入“﹣”表示不加入 E﹣表示不加入亮氨酸 L+表示加入链酶素.

    A . A B . B C . C D . D
  • 7.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需在盐酸酸化条件下进行 B . 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 . 对显色反应样品进行目测,可精确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D . 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剂为氯化镉与氯化钡
  • 8. 下列有关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毛霉是参与腐乳发酵的优势种群 B . 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制作腐乳可大大缩短制作时间 C . 在腐乳发酵的全过程中必须保持毛霉的活性 D . 制作成功的腐乳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
  • 9. 蜘蛛根据蛛网的振动来判断猎物的大小和方位。蛛网振动属于(    )


    A . 物理信息 B . 化学信息 C . 行为信息 D . 营养信息
  • 10. 下列不属于杂菌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 . 和培养的菌种竞争培养基 B . 抑制培养的菌种生长 C . 分解培养菌种的代谢产物 D . 有利于纯化培养的菌种
  • 11. 微生物种类繁多,生长所需条件也各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培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可用牛肉膏蛋白胨这种通用培养基 B . 从微生物中分离出硝化细菌可用无氮培养基 C . 乳酸杆菌的新陈代谢方式是厌氧异养型 D . 微生物生长中不可缺少的一些微量的无机物称为生长因子
  • 12. 污染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技术难题,可发生于不同的对象和不同阶段,某同学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操作,结果发现在培养基中出现白色晕圈或有色菌落,下列关于此项分析错误的是(    )
    A . 可能是锥形瓶口密封不严 B . 组织培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污染 C . 可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等物质来避免污染 D . 先初培养,挑出无污染的物质再进行培养,可减少污染
  • 13.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 B . 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 C . 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最多增加体重 千克 D . 图1中如果昆虫突然减少,食草鸟数目短期内将不发生变化
  • 14. 产生每个标准菌落的细菌的最初数目和培养基分别是(    )
    A . 一个细菌,液体培养基 B . 许多细菌,液体培养基 C . 一个细菌,固体培养基 D . 许多细菌,固体培养基
  • 15. 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 . 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 . 缺少生产者 C . 没有消费者 D . 分解者很少
  • 16. 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别是(    )
    A . 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 . 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 C . 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 . 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
  • 17. 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避免大自然的惩罚,应具有的观点和正确做法是(    )

    ①要树立保护环境的法制观念;

    ②只有讲究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

    ③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④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⑤保护对人类有利的物种,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

    ⑥保护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禁止砍伐树木;

    ⑦要保护池塘生态系统,应禁止捕鱼;

    ⑧加强动物资源保护,首先要禁止任意捕杀动物,再就是要保护好动物生存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⑨进行自然保护的唯一手段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⑩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

    A . ①③④⑤⑦ B . ①②⑤⑦⑨ C . ①⑤⑥⑦⑧ D . ①②④⑧⑩
  • 18.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制作果醋时,必需向发酵装置不断地补充无菌空气,以保证醋酸菌的生长 B . 制作腐乳时,加盐腌制可使豆腐块变硬且能抑制杂菌生长 C . 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D . 用传统的发酵技术制葡萄酒必需添加酵母菌菌种

二、综合题

  • 19. 回答有关生物与环境的问题:某弃置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鼬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8

     7.5×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 此地形成的群落是演替的结果.
    (2) 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只/hm2 .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小/偏大).
    (3) 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作用离开生态系统,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4) 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 如图为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填序号),丁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 20. 长爪沙鼠是某草原鼠害的主要物种.若用灭鼠剂防治,长爪沙鼠种群数量会迅速恢复.为了提高防治的有效性,科研人员研究了不育剂EP﹣1对当地长爪沙鼠种群数量的影响.3月初在试验区投放不育剂饵料,对照区为自然状态;3月一10月间定期取样调查种群数量和幼体(0﹣1月龄)比例,研究期间长爪沙鼠迁入迁出情况不明显,忽略不计.其中幼体比例统计结果如图:

    (1) 若投放灭鼠剂,有毒物质会沿着渠道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影响生态安全.
    (2) 调查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时,在0.5hm2的样地上,第一次捕获60只,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的40只中有20只带标记.据此估算,样地上长爪沙鼠的种群密度为只/hm2 . 捕获过的长爪沙鼠难以再次被捕获,因此估算值偏
    (3) 雌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机制.EP﹣1含有雌性激素,可反馈作用(器官),使雌性长爪沙鼠血液中促性腺激素的含量显著降低.
    (4) 与对照区相比,试验区长爪沙鼠种群的繁殖高峰出现的时间、出生率总体水平
  • 21.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 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 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 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22.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表示草原生态系统,该图中还欠缺成分;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青蛙属于第三营养级.
    (2) 如果青蛙从蚱蜢和蛐蛐处同化的能量为1000KJ,蛇从青蛙处同化的能量100KJ,则该食物网中,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率(>,=,<)10%.
    (3) 该草原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是因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碳(能/不能)在本生态系统内自给自足.
    (4) 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两个相距较远的池塘中都有青蛙,如果让你探究两处的青蛙是否属于不同物种,请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

    预测实验结果:

  • 23. 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 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形式进行循环的.
    (2) 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填数字或字母)过程有关.
    (3) 乙图中A表示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
    (4) 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调节机制.
  • 24. 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
    (2) 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最为喜好.由此说明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 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的数量和种类,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
  • 25. 如表所示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kJ•m2•a1

    Pg

    Pn

    R

    A

    15.9

    2.8

    13.1

    B

    870.7

    369.4

    501.3

    C

    0.9

    0.3

    0.6

    D

    141.0

    61.9

    79.1

    E

    211.5

    20.1

    191.4

    分析回答:

    (1) 能量流动是从A、B、C、D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在体内积累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3) 若D的种群数量下降,则种群数量增加的是
    (4)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约是
    (5)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 26. 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
    (1) 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 , 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 , 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

    (2) 通过人工林建设的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 27. 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 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2) 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Ⅱ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
    (3) 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4) 丙图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情况.若大量捕杀甲,则丙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的变化过程是
  • 28.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

    (1) 图中丙代表,甲、乙、丙共同组成一个.该生态系统具有和信息传递功能.
    (2) 如果该生态系统内还有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存在,则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3) 由于某种因素使得乙中B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其基础是调节.
  • 29. 据图回答:

    (1) 图解表示了一个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
    (2) 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
    (3) 若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固定了10 5 kJ的能量,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5%,且一个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群的能量是相等的,则螳螂可获得能量;蛇可获得能量.
    (4) 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将会原因是
    (5) 动植物尸体是图中的通过这两种方式分解的,因而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中起着重要作用.
  • 30. 近年来苏北各地规模化养殖发展很快,畜牧业已逐步由农村副业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但规模化养殖场污水的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必须对养殖业污水进行处理和生态综合利用,右图是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人工湿地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 输入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2)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3) 该人工湿地中的浮游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将污水中有机物分解,为藻类等植物提供了充足的
    (4) 实地调查中发现,该湿地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