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莱芜市陈毅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①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②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③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④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⑤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⑥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⑦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⑧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序》。

    ⑨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⑩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⑪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⑫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⑬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⑮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⑯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④乡人敬惜字纸。

(2)、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3)、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4)、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5)、作者说“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请认真抄写“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光荣使命”这句话。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识概论】

    气质属于心理活动的特征,它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无好坏之分。气质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更多带有先天性,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可以掩盖和改善气质,气质的可塑性小,变化极慢。

    性格属于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可塑性大,变化较为明显。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如忠诚、坚定、勤劳和勇敢等性格,对社会就有积极作用;而虚伪、奸诈、懒惰和自私等性格,对社会就有消极影响。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批评方式

可对应性格

胆汁质

直率热情、急躁易怒、感情用事、易于冲动。

不宜轻易激怒,可进行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

直率型、暴躁型

多血质

热情好动、能说会道、善交际,适应性强,稳定性差,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创造条件,给其机会,对其缺点可严厉批评。

开朗型

粘液质

性格坚忍,稳重踏实,话少细心,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缺乏生气。

对其弱点的批评、帮助、教育要有耐心,要给足够的考虑、反应时间。

稳重型

抑郁质

行为孤僻,不善交际,反应迟钝,多愁善感,适应力差,性格明显内向性。

对其弱点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指责,不宜严厉批评,培养友爱,增强自信。

孤僻型、内向型

【气质测试】

    林黛玉、沙和尚、孙悟空、张飞四个人约好同去剧院看戏,但都同时迟到了,被检票员拦在门口,告诉他们不能进入,只有等到这一幕结束,幕间休息时才能进入。

    ①林黛玉很纳闷,心想“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么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②沙和尚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戏院,就想:“第一场大概不精彩吧!我还是暂时到小卖部喝茶,等幕间休息再来吧!”

    ③孙悟空一看这样的情形,立刻明白,检票员是不会让他进去的,但他猜楼上应该有小门,就跑到楼上看看能不能从小门进去。

    ④只有张飞气急败坏地与检票员吵了起来,企图进入剧院,他分辩说戏院的表走快了,他进去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员闯进剧院。

【案例评说】

李芳同学在班上表现很好,常常一个人静坐在角落里,不愿与别的同学交往。周末总是待在家里,与自家的小猫小狗玩;父亲为此很恼火,常常当着众人骂她,还到班上来找老师、同学,希望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让她的性格有所改变。

阅读《乡土的篱笆》,完成下列各题。

乡土的篱笆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流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有过许多非常珍贵的藏品。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他甚至收存了莫扎特11岁时的一件手稿。诸如此类的珍品太多了,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可惜的是,它们在茨威格自杀后全部散失了,有些可能永远从世间消失了。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轶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了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呈现着温和的笑。那笑此刻在我的眼里却开始变得有些神秘。我想父亲肯定藏着什么传世珍宝,他只是不肯拿出来让我们分享罢了。我的好奇心越发大了起来。 “我只想看看,不会要您的东西的。”我对父亲说。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还有几封特别的信,是姐姐谈恋爱时她男朋友写过来的,不知怎么被父亲收着了。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