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知识概论】

    气质属于心理活动的特征,它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无好坏之分。气质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特点所决定的,更多带有先天性,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性格可以掩盖和改善气质,气质的可塑性小,变化极慢。

    性格属于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特征。性格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可塑性大,变化较为明显。性格表现着一个人的品质、道德行为和世界观,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如忠诚、坚定、勤劳和勇敢等性格,对社会就有积极作用;而虚伪、奸诈、懒惰和自私等性格,对社会就有消极影响。

气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批评方式

可对应性格

胆汁质

直率热情、急躁易怒、感情用事、易于冲动。

不宜轻易激怒,可进行有说服力的严厉批评。

直率型、暴躁型

多血质

热情好动、能说会道、善交际,适应性强,稳定性差,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创造条件,给其机会,对其缺点可严厉批评。

开朗型

粘液质

性格坚忍,稳重踏实,话少细心,内倾性,可塑性差,死板,缺乏生气。

对其弱点的批评、帮助、教育要有耐心,要给足够的考虑、反应时间。

稳重型

抑郁质

行为孤僻,不善交际,反应迟钝,多愁善感,适应力差,性格明显内向性。

对其弱点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指责,不宜严厉批评,培养友爱,增强自信。

孤僻型、内向型

【气质测试】

    林黛玉、沙和尚、孙悟空、张飞四个人约好同去剧院看戏,但都同时迟到了,被检票员拦在门口,告诉他们不能进入,只有等到这一幕结束,幕间休息时才能进入。

    ①林黛玉很纳闷,心想“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么倒霉。”接着就回家去了。

    ②沙和尚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戏院,就想:“第一场大概不精彩吧!我还是暂时到小卖部喝茶,等幕间休息再来吧!”

    ③孙悟空一看这样的情形,立刻明白,检票员是不会让他进去的,但他猜楼上应该有小门,就跑到楼上看看能不能从小门进去。

    ④只有张飞气急败坏地与检票员吵了起来,企图进入剧院,他分辩说戏院的表走快了,他进去不会影响别人,并且企图推开检票员闯进剧院。

【案例评说】

李芳同学在班上表现很好,常常一个人静坐在角落里,不愿与别的同学交往。周末总是待在家里,与自家的小猫小狗玩;父亲为此很恼火,常常当着众人骂她,还到班上来找老师、同学,希望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让她的性格有所改变。

(1)、阅读【气质测试】,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说“林黛玉、沙和尚、孙悟空、张飞”四个人各是什么气质类型?
(2)、阅读【知识概论】,简要归类概括气质与性格的主要区别。
(3)、【案例评说】中的父亲哪些地方做得不对?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女儿李芳的性格变成“开朗型”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善良做底色

松韵

       ①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②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③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但是很年轻,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④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A狼吞虎咽B细嚼慢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来,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⑤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⑥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⑦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⑧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 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选自《意林故事》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

    近年来,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竞赛活动,其中不乏有一些导向正确、质量较高、社会反映良好的竞赛活动,但也有一些竞赛违反规定擅自组织进行,有些存在严重“应试”倾向,有些与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有些名为发展教育实为谋取利益,这些竞赛造成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严重干扰了中小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018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文件,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一律按管理权限进行重新核准,未经重新核准的,不得再组织开展活动。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的通知》,确定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各类竞赛坚持“零收费”和公平自愿原则,突出素质教育的导向作用。

    具体有哪些竞赛入选?请看下图:

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

序号

竞赛名称

主办单位

竞赛面向群体

   

科技创新类

1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3

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4

“童创未来”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

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

初中、高中学生

5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智能创新大赛

中国电子学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6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小学(三年级以上)、初中、高中学生

7

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

科技日报社中国发明协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8

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竞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学生

9

“明天小小科学家”竞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高中学生

10

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初中、高中学生

11

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

中国天文学会

初中、高中学生

12

全国防震减灾知识大赛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初中、高中学生

学科类

13

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数学会

高中学生

14

全国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物理学会

高中学生

15

全国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化学会

高中学生

16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动物学会

高中学生

17

全国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中国计算机学会

高中学生

18

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

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

高中学生

19

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高中学生

20

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高中学生

21

高中生创新能力大赛

中国老教授协会

高一、高二学生

22

“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

北京外国语大学

高中学生

23

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

中国日报社

高中学生

24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数理天地》杂志社

高中学生

25

“地球小博士”和“环保之星”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

中国地理学会

高中学生

艺术体育类

26

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中国儿童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7

中日青少年书画友好交流大赛

人民中国杂志社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8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大赛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29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

小学、初中、高中学生

    (专家发声)

    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陈如平:此次教育部正式公布面向中小学生全国性竞赛活动,可被视为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的雷霆行动。教育部“白名单”上的竞赛分三类:科技创新类、艺术体育类、学科类,其中学科类的赛事全部只面向高中生,与教育部此前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的精神完全一致。其真正目的不仅如此,而是让各类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回归本位,回到本来,发挥竞赛的综合育人功能,杜绝把竞赛仅仅当作招生入学的“敲门砖”“入场券”。

    ②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戴兴海:发布这份竞赛“清单”是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国家全面治理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转入“下半场”。在教育部主导下,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扛起责任、抓好落实,这是治理工作的主体和关键。对列入“清单”的各级竞赛活动全过程监管,对“清单”之外竞赛活动的有效规禁,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压实责任,需要各中小学校真正当好监督哨所,需要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监督。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定方向、上下戮力,一定能够营造出一个积极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竞赛生态。

(选自《人民教育》2019年04月12日,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的铁匠

①铁匠比那些城外的农民们,更早地闻到麦香。在库车,麦芒初黄,铁匠们便打好一把把镰刀,等待赶集的农民来买。铁匠们知道,这些东西打早了没用。打晚了,就卖不出去,只有挂在墙上等待明年。吐尔洪· 吐迪是这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家庭中最年轻的小铁匠。他十三岁跟父亲学打铁,今年二十四岁。

 ②吐尔洪的父亲吐迪·艾则孜也是十二三岁学打铁。他父亲是库车城里有名的铁匠,一年四季,来定做铁器的人络绎不绝。父亲说,我们就是干这个的,祖宗给我们选了打铁这一行都快一千年了,多少朝代灭掉了,我们虽没挣到多少钱,却也活得好好的。只要一代一代把手艺传下去,就会有一口饭吃。吐尔洪· 吐迪从父亲手里学会了打制各种农具。父亲去世后,他又把手艺传给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他们又接着往下一辈传。

③铁匠家有自己的规矩,每样铁活儿都必须学到师傅满意了,才可以另立铁炉去做活儿。不然学个半吊子手艺,打的镰刀割不下麦子,那会败坏家族的声誉。但吐迪·艾则孜知道,有些很微妙的东西,是无法准确地传给下一代的。每一代间都在失传一些东西。尽管手把手地教,一双手终究无法把那种微妙的感觉传给另一双手。

④一把镰刀面对的是广阔的田野,各种各样的人。每一把镰刀都会不一样,因为每一只用镰刀的手不一样。打镰刀的人,也靠一双手,给千万只不一样的手打制如意家什。铁匠的每一把镰刀,都针对他想到的某一个人。从一块废铁烧红,落下第一锤,到打成成品,铁匠心中首先成形的是用这把镰刀的那个人。在飞溅的火星和叮叮当当的锤声里,那个人逐渐清晰,从远远的麦田中直起身,一步步走近。这时候铁匠手中的镰刀还是一弯扁铁,但已经有了雏形,像一个幼芽刚从土里长出来。铁匠知道它会长成怎样的一把大弯镰,铁匠的锤从那一刻起,变得干脆有力。

⑤不论什么情况,打镰刀的人都会将这把镰刀打好,挂在墙上等着。不管这个人来与不来,铁匠活儿不会放坏。它们在铁匠铺黑黑的墙壁上,挂到明年,挂到后年,有的一挂多年。有一回,吐迪的太爷给一个左撇子打过一把歪把儿大弯镰。那人交了两块钱定金,便一去不回。直到大爷临终前,终于等到了这个人。铁匠每年都取下那把镰刀敲打几下,每次都能看出一把镰刀的欠缺处:这个地方少打了两锤,那个地方敲偏了。手工活儿就是这样,永远都不能说完成,打成了还可打得更精细。随着人的手艺进步和对使用者的认识理解不同,一把镰刀可以永远地敲打下去。那些锤点,落在多少年前的锤点上。叮叮当当的锤声,在一条窄窄的胡同里流传,后一声追赶着前一声,后一声仿佛前一声的回音,一声比一声响亮、幽远……

吐迪·艾则孜打镰刀时眼皮低垂,眯成细细弯镰似的眼睛里,只有一把逐渐成形的镰刀。 吐迪家的每一把镰刀上,都留有自己的记痕。那些记痕留在不易磨损的镰刀臂弯处,像两排月牙形的指甲印,千年以来他们就这样传递记忆。那把千年前的镰刀,又神秘地、不被觉察地握在某个人手里。他用它割麦子、割草、芟树枝、削锨把儿和鞭杆……千百年来,就是这些永远不变的事情在磨损着一把又一把镰刀。

 ⑦打镰刀的人把自己的年年月月打进黑铁里,铁块烧红、变冷、再烧红,锤子落下、挥起、再落下。 那些从铁匠铺里,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镰刀,就像一弯过时的月亮,暗淡、古老、陈旧,却永不会沉落。这些看似简单,千年不变的手艺,也许一旦失传便永远地消失了,我们再不会找回它。

(作者:刘亮程  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文学类作品阅读

松 鼠

科莱特(法)

①朋友送我一只小松鼠,我叫它皮蒂里基。一开始,我就觉察到它野性十足,换句话说,它对于人一无所知,竟以为可以无所顾忌。它的身上燃烧着一颗海盗和山大王的灵魂,并在它那站起来才22公分长的身体内随意地表现出来。

②一进门,它就把波斯猫吓得直哆嗦,而叭儿狗在它面前竟说不出话来。瞧着这个快快活活、疯疯癫癫的家伙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靠背上,瞪着那双像羚羊般椭圆形眼睛盯着每一样东西,谁会不发抖呢?它一边口中咂咂作响,一边摇晃它那镶有一条“绦带”的可爱的圆耳朵,把榛子壳和它的威风胡乱撒向我那些惊愕不已的小动物们。

③第一天,它喝牛奶,在我的头发上蹭干净两只手,然后模仿松鸦的叫声,往空中蹦跳。过一会儿,它又趴在一块地毯上,把一个戴头盔的半裸人物的鼻子吃掉。不过,它并不认为我会惩罚它,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头发。

④“它挺好看,可是……它对人亲热吗?它听话吗?”我的朋友这么问道。

⑤我觉得,他们这样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真放肆,而且,对待动物多么卑劣……“有来有往”,可我们又给了它们什么呢?一点儿食物,——和一条锁链。

⑥“抓住它,把它拴住,它把糖果盒拿走啦!”

⑦一条锁链箍在了皮蒂里基的腰上,似乎正在磨损它的毛皮。它那如羽毛般轻盈、如火焰般闪烁、翘在空中的尾巴在跳来跳去时发出一种如苦役犯戴的镣铐的声音。

⑧它被缚住之后,就把一双手紧紧贴在胸前,出神地凝视着由花园和草地构成的一片无边的绿色,身体则有规律地战栗,我只能把这种战栗比作生命垂危的蝴蝶的抖动。我牵住链子的另一端,它便随我一起在草坪上行走,它用前肢攫住一棵鲜花盛开的女贞树底部的枝桠,发疯似的摇晃它,咬住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它瞧见空中飞过的鸟儿,便伸长脖子向鸟儿致意,这一举动几乎使它离开了地面……

⑨度过了复活节假日,它发胖了。除了我敞开给它的榛子、核桃、杏仁外,它还咬了窗帘、镜框的一角,凿穿了一个银匙,整天把一根葡萄枝搂在怀里走来走去,用嘴唇舔着。它在我双肩之间蹿来蹿去,往我耳朵里吹气,可是,我讨厌它身上那条链子的声音和它柔软光滑的肋部的周围那一小圈被磨损的皮毛。

⑩我给皮蒂里基以自由的时候,我回想起来正是六月,温煦的微风轻轻吹拂,洋槐花和双瓣樱桃花如一条条雪白的斜线在空气中摇曳。我解开了它的锁链——而自由了的松鼠却一动也不动,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它开始做它的习惯动作,把手塞进腹部和链子之间,但它没找到链子。它笨拙而轻轻地跳了一下,估量那根原先拴它的断链带的确切长度,然后,又试着跳了一下,那时,它只是瞅着我。最后,它不安地咳嗽,急急地奔跑起来,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自读课本七年级上册》,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邝阿姨的舞蹈课

华明玥

①去养老院看望姑婆时,我遇到了邝阿姨。彼时,邝阿姨与老伴正在办理入住手续。与绝大多数入住养老院的老人不同,邝阿姨收拾得很精神。她不仅带来了行李、书籍、十几个有家人照片的木制相框,还带来了几盆盆栽、一架电子琴和一对迷你音箱。养老院的钟院长调侃她说:“邝老师,你是把家里所有有趣的东西都搬来了呀!”邝阿姨的神情有些黯然:“您说错了!我是把家里九成有趣的玩意儿都舍奔了,才搬来的!”

②葶谈之下才知道,邝阿姨能歌善舞,当了一辈子幼儿教师,与身为大学教授的老伴原本过得很幸福。谁承想老伴杨老先生一过75岁,就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病情发展迅速,仅过了两三年,就不太认得人了。他质问买菜归来的保姆:“你是谁?为何突然在我家里?你有什么目的?”充满警觉的质问令保姆瞬间流泪,说什么也要辞工离开。老先生亦时断时续认不出老伴,但还好,记忆底片上愈发模糊的印痕告诉他:这位清瘦的老太太他在哪儿见过,她不会伤害他。

③鉴于儿女都在美国定居,孤立无援的邝阿姨只能谋划送老伴去券老院。一般来说,她可以留在家里,维持相对安宁、体面的生活。但邝阿姨想了三天三夜,泪水打湿了枕巾,实在不放心让老伴一个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邝阿姨做了她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卖掉家中舒适的房子,处理了她花几十年工夫添置的胡桃木家具、钢琴和大部分图书,随老伴一同未住养老院。

④这么一米,邝阿姨的生活领域和精神空间迅速收窄了,她没法外出旅行,无法弹钢琴以自娱,没法与昔日的学生一起喝茶,甚至,没法抽出半个小时来,与老姐妹一同去跳广场舞。一两个月之间,她原本温热的手变凉了,连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的眼睛,也黯然失神。

⑤为了帮助邝阿娘适应环境,钟院长和她一起欣赏舞曲,问她:“邝老师,你还记得这些动作吗?还能跳吗?”

⑥迷你音箱里播放的舞曲,大部分充满新疆风情,邝阿姨一面示范动作,一面对我们说,当年选这些舞蹈在广场上跳,是因为大部分老姐妹退休之前都是文员、老师、财务工作者,伏案工作一辈子,颈、肩都有问题,跳这种舞有利于康复。果然,俏皮的舞曲一飞出,邝阿娘就像换了一个人。头颈、肩背、双臂的转侧摇荡、耸动飞转。眼神的追踪,手指造型的变换,就好像魔术师在台上变出花朵来,一朵又一朵。显然,连邝阿姨自己,都被这生命的愉悦惊到了。

⑦钟院长于是邀请邝阿姨担任舞蹈康复科的老师。她说:“我们这儿的大多数老人整天坐在轮椅上呆望,看到他们灰暗的眼神,我心里就不好过。太阳落山前还要泼出所有的颜色,辉煌十几分钟;做人,怎么能没有奔头?”

⑧于是邝阿姨就在自己78岁这年开班教人跳舞,我的姑婆,81岁,成了她仅有的几位行动便利的学生之一。姑婆说,很神奇,音乐一响,那些成天在轮椅上枯索呆坐的老人家,眼晴里都有了光彩。她们摇着轮椅去康复教室门口,七八颗白发稀疏的脑袋凑在一起,热切地观望、议论起来。她们年纪都很大了,脸庞皱缩成小小的一团,浑身上下只有双臂因为摇轮椅还有一点儿肌肉。她们开始梳头发,换上漂亮的花衬衣,互相推搡怂恿,看这些上厕所都要人帮忙的老太太,谁有勇气成为邝老师的徒弟。

⑨邝阿姨当然收了她们。她说,就算腿不能跳,手臂也能活动摇摆,头颈也能传情达意,这就是胜利。邝阿姨教跳舞,不但免费,还自掏腰包网购了饼干等点心,为学员加餐。她本人也深受鼓舞,觉得养老院的日子终于可以过下去了,陪着时而言语不清,时而糊涂迷惘的老伴儿,也不全是委屈。

⑩最近,姑婆带来的新消息是,已经全然认不得老伴的杨老先生,观厚了几节舞蹈课后,十分渴望与利落敏捷、神采奕奕的舞蹈老师约会。养老院的护士逗他说:“想追我们邝老师可不容易,您起码得把西装穿利落了,把口袋巾叠得漂漂亮亮的。”

⑪据说,邝阿姨从衣箱里拿出老先生已经5年未穿的西装时,脸上带着笑,眼里却全是泪。

(选自《读者》2020年22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