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新乡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龙眼与伞

迟子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

    ②我是喜欢看春雪的,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③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④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⑤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⑥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⑦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的最辛酸的一笔,就是母亲夹着伞离去的情景。

    ⑧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

    ⑨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⑩《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做长篇的修改。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海洋大学文学院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的爱人从事科考工作,常年在南极,而刘老师工作在青岛。他们工作忙,所以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1)、第①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效果是
(2)、第③④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的变化过程。
(3)、第⑧段中,“妈妈”“又抹眼泪”的原因是
(4)、作者“妈妈”“把阴晦留给自己”的具体表现是:①母亲独自默默地回家;②。“把晴朗留给儿女”的具体表现是:①;②
(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体现了母亲乐观开朗的个性。 B、赞美了母亲的慈爱、宽容。 C、抒发了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D、表现了母爱的无私、高尚。
(6)、作者写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老师的故事?结合全文,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说说你的看法。(80字左右)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
       ①我的故乡,高考中榜很不容易。一年中有一两个人如愿以偿,就很好了。我高考的第一年名落孙山,从此一蹶不振,整天浑浑噩噩,像一棵蔫了的草。一张没有带给我荣耀的成绩单将我隔离在理想世界之外。当时我一气之下想撕毁课本,认命与庄稼为伍,从此不再读书。父亲一直是乐观的,他没有责怪我,默默地拉住我的手,说:“孩子,别这样,东方不亮西方亮,人活一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有过不去的坎,再复读一年吧,哪里的土地不长庄稼!”   
       ②那段时间,他从不提及落榜之类的字眼,我知道他是在小心的呵护着儿子可怜的自尊。我内心深处用消极的生活态度筑起的壁垒被父亲的安慰一点点瓦解。我的父亲就像一头永不知疲倦的黄牛,一边在生活的阡陌上耕耘着那几亩并不肥沃的土地,一边在生命的田野上扶持我这样的因一时的风雨而倒伏的庄稼。   
       ③在父亲的关爱下,我拿起书本,加入到复读的行列之中。送我上学的那天,父亲特意刮了胡子,将脸洗得干干净净,穿了一身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父亲一直没有说话,只在我上车时说了一句:“你肯定能行!”车开动了,车窗外九月的阳光将父亲结实的身影照耀得格外高大,我鼻子一酸,几乎摔下,但我强忍着没有让脆弱的泪水掉下来。父亲如此相信他的儿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④高三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当想偷懒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你肯定能行”!于是奋起,埋头苦学。那年冬天,期末考试我考得并不怎么理想,回到家里我如实相告自己的成绩,父亲说没事的。有一次在河边放牧,累了,我和父亲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父亲抽烟,埋头,一脸的心事。看着河面上结得厚厚实实的冰,父亲突然问我,“你知道冰什么时候开始融化的?”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问这么简单的问题,脱口而出,“天气变暖,气温升高的时候。”父亲笑了,一脸的执著,“不,孩子,你错了。冰看似在一夜之间融化,但实际上是在很早以前,从最冷的那一天起,冰就开始融化了,只是没人注意到。” 
       ⑤忽然间,我恍然大悟:是啊!没有一种冰不被阳光融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平视》.回答下列各题

平视

    ①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好焦距,让我们的目光平视。颐指气使的喝令不能让你弯腰,惠予弱者的善举不会让你倨傲。面对世界,面对他人,面对自己,我们要平视!

    ②面对权贵、富翁、名人,如果我们仰起脸,眯着眼,媚笑着,等待垂青,等待恩赐,等待布施,那是仰视。仰视是形象的贬损,是尊严的丧失,是灵魂的削价。

    ③面对弱者、贫民、凡夫,如果我们虎起脸,瞪着眼,哂笑着,或对其不屑一顾,或对其呼来喝去,或对其任意裁决,那是俯视。俯视是缺乏自知的嚣张跋扈,是丧失理性的恣意妄为,是践踏尊严的恃强凌弱。

    ④因此,我们要平视!

    ⑤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无视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平视是一面没有弧形的镜子,是一片没有污染的竹林。文学家萧伯纳一次到苏联访问,在街头遇见一位小姑娘,就和她一起玩耍。离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萧伯纳。”不料,那位小姑娘学着他的语气说道:“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著名的小姑娘卡嘉。”小姑娘单纯的世界里没有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下,于是她很轻松地做到了平视。

    ⑥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等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发展不同才造成了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不能成为不平等待人的理由。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一个衣衫破旧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一丝不苟地脱帽向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歧视别人不仅不能抬高自己,反而会降低自己的人格。即使身居高位,名噪一时,仍然不可忘记平视。

    ⑦但做到平视并不容易,它需要心的端庄与正直,需要情的纯洁与高尚,需要识的广博与深邃,需要度的准确与合理。

    ⑧面对世界,我们要平视,国与国之间平等看待,才会有一个和平的世界;面对他人,我们要平视,人与人之间平等看待,才能创造一个和谐与幸福的环境;面对自我,我们要平视,只有不自卑,不自鄙,不自亢,不自傲,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选文有较大改动)

阅读

锻打

刘成章

①这片沃野,出小麦,出玉米,出一眼望不到边的蔬菜,还出杏子和柿子.

②这片沃野,也出过一些成语和故事,例如“泾渭分明”、《柳毅传书》等.

③这片沃野,叫作泾阳,

④现当代好几位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出白这里:于右任、吴宓、李若冰、雷抒雁……他们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艺术,如今都已作古、

⑤作家白描也出生在这里,这裸葆有青春的树,枝枝丫丫,花开正红,他热爱这片沃野,退休后回到这里汲取灵感,埋头写作,推出了一本抒写家乡的皇皇巨著:《天下第一果》.

⑥当人们正在阅读和品味他的书时,他又投入了另一场劳动.

!!!!火花四溅!

⑧他和泾阳的一位铁匠,奋力打铁.

⑨白描抡着老锤,

⑩一块烧红的铁,被他们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锻打,又翻转来锻打,锻打!锻打!叮锻打!每一锤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如暴雨雷霆!

⑪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剧痛中变形、升华,这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白描的脖子上,隆了肌肉流瘠:自描的上,汗水浪溶,白描的肺间如波海起伏,航是他的林在紧张呼吸,他在喘息.

⑬一个曾经的文弱书生,忽然间李逵起来。

⑭我已八十六岁了,作家打铁的场面,我是头一次看见。

白描打铁所产生的冲击力,令我激动不已,难以自持

⑯我似乎看见,一缕又一缕的历史云烟,在我们这颗蓝色的星球上飘过,旧石器时代来了,又走了.新石器时代来了,也走了,接下来是青铜器时代.而铁器时代的开启,是三千多年前,是春秋战国,也就是白描刚写过的兴修郑国渠的年月.兴修郑国渠,工程浩大,十万人参加,每天会用坏多少工具,而白描此时的行为,活像是为郑国渠出力,我猜想,白描在抡着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会想到这些。

⑰到了蒸汽时代,与它伴生的《国际歌》一直这么唱:

⑱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⑲让思想冲破牢笼。
       ⑳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㉑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㉒好啊,咱们就烧,就打!

㉓在悲壮激越的歌声中,泾阳坚起了一座浸透着党的光辉的革命丰碑:安吴青训班。

㉔多少仁人志士,多少英雄儿女,投身到革命洪流中去了,他们一直奋斗到改革开放的年月,初心依然像块永不生锈的金子,闪闪发光,我猜想,白描在抡老锤的时候,脑子里一定也会想到这些.

㉕往昔和今天,历史和现实,通过白描手里的老锤,在铁匠炉前,在铁砧上,得到了和谐的交融。

㉖这是充满力量感的雕塑,线条粗犷。

㉗这是震撼人心的打击乐,震响在时代的交响乐里.

㉘这是火与铁的热舞,直過生命和灵魂.

㉙它旋律优美如海的波涛,节奏铿锵似历史的巨轮在滚动.

㉚它演绎的是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内心驾定,永不退缩,求索极致.

㉛法国大作家左拉曾在作品中说,因为看铁匠打铁,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我虽然还没有达到这一步,但是,白描打铁的健美姿态,确实震撼了我,给了我力量,我觉得我年轻了好几岁,

㉜白描的怀前虽然有围裙,但是打铁时溅起的火花,还是向他的两臂、颈部和脸上,直奔而去,我看见一簇火花,似乎已经烧进他的肌肉里,他好像成了一块钢铁,他皮肤上沁出的汗珠,在炉火的照耀下,像灿烂的火花。

一层一层的火花,超荣,起来,溉成了流星雨,好不璨存目!流星雨装饰着德,他何其炎丽!

㉞无数的星星拱围着他,他好像站在星空之中.

㉟白描浑身大汗淋漓,忘情地抡着老锤,他在说:

㊱“我也是在锻打自己!

㊲生命,永远需要不息的追求,

㊳记得有一首诗这样说:“敢迎烈焰方成器,不鼓清风怎铸魂?”我想把这两句诗,送给白描,送给一切有志气的劳动者,并向他们致以敬意!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0日)

【悟·民风价值】 

第一单元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 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本单元的课 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 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祥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课文链接】       《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