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解答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上)学业水平期末检测 科学试题
评价维度 | 优秀 | 良好 | 待改进 |
公转周期 | 地、月公转周期比为 12:1 |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合理 | 地、月公转周期长短关系不合理 |
演示效果 | 能观察到月球 进入地球的影子中 | 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 不能模拟月食发生时的三球位置关系 |
小明制作了如图甲所示模型,利用不同大小的泡沫球模拟日、地、月,并将其固定在齿轮上,通过齿轮传动,实现三球相对运动。
小明发现该模型未能实现地、月公转周期比为12:1,即齿轮B绕齿轮A转1圈,齿轮B自身转12圈。
【设计并实施方案】
资料:当齿轮啮合(如图乙)时,齿轮A与齿轮B的齿数比例为12:1时,即可实现上述要求。探究发现,某套齿轮的齿数与齿轮直径关系如图丙。
可供选择齿轮的直径有: 5cm、10cm、20cm、40cm、60cm、80cm、100cm、120cm。
为解决上述问题,且模型转动流畅,结合图甲中三球模型的规格,应选择的齿轮A、B的组合是。
【检验作品】为科学演示月食现象,检验过程中,应保证地球的转动方向正确。
检验发现,调整后的模型在月食演示效果中的评定等第为良好,为使其达到优秀标准,你的改进方案是。
小科同学想探究单摆的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在老师的指导下,Q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单摆(细绳下系小钢球)进行探究,并记录单摆来回摆动10次的时间T10实验数据及处理后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摆长l/m | 小钢球质量m/kg | 来回摆动10次时间T10/s | 单摆周期T/s | 单摆周期平方T2/s2 |
1 | 0.3 | 0.1 | 11 | 1.1 | 1.2 |
2 | 0.4 | 0.1 | 13 | 1.3 | 1.6 |
3 | 0.5 | 0.1 | 14 | 1.4 | 2.0 |
4 | 0.6 | 0.1 | 15 | 1.5 | 2.4 |
5 | 0.3 | 0.2 | 11 | 1.1 | 1.2 |
6 | 0.4 | 0.2 | 13 | 1.3 | 1.6 |
7 | 0.5 | 0.2 | 14 | 1.4 | 2.0 |
8 | 0.6 | 0.2 | 15 | 1.5 | 2.4 |
物质 | 所用试剂(过量) | 操作方法 | |
A | Cu(CuO) | 氧气 | 通过氧气并加热 |
B | CO2(HCl) | 氢氧化钠溶液 | 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
C | N2(O2) | 铜粉 | 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粉 |
D | KCl溶液(K2CO3) | 氯化钙溶液 | 加入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表面 | 2cm深处 | 4cm深处 | 6cm深处 | |
干细沙的温度/℃ | 26 | 24 | 22 | 20 |
湿泥土的温度/℃ | 24 | 23 | 22 | 21 |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