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 第13课纪念白求恩

小文准备在手抄报中分享下文,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品读。

纪念白求恩同志 朱德

①诺尔曼·白求恩同志逝世三周年了!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是有国际声誉的医生,是北美洲的四大名医之一。他是用他的高明的技术服务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事业的坚强战士。西班牙人民反抗德意法西斯侵略战争时,白求恩同志曾亲赴西班牙,为政府军服务医疗工作,在马德里、巴塞隆那组织了输血运动,由于他的努力,曾经救治了数万受伤的士兵、妇女和儿童的性命。后来,我国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他又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自一九三八年春即赴山西、河北战地我军中工作,领导我军医疗工作,不幸因施行手术中毒,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晋察冀军区逝世。白求恩同志之死,使我们永怀无限痛惜和伤感,觉得这是我党、我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事业的一个巨大损失!

②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从他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③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他清楚地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阌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在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反对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学习。

④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他的实际主义作风,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无限热忱。他已五十多岁了,不顾战地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将士,他说:“(A)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越早越好。”甚至在危险的情形下,即使不能赶到作战地区,至少也可以在半路上找到伤兵运回后方。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来执行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一切人,从医生、护士到勤务、马夫,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工作是小的,没有哪一件工作是不重要的”,鼓励他们每个人“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⑤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富于实际主义精神的人,他看到我军许多医生技术水平低,便把教育和提高医生、护士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没有夸夸其谈、言多于行的坏习气。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来描写行动的,照它本来的目的去用它吧。”白求恩同志的工作和著述中正充满着这种明亮清透的实际主义的光辉。

⑥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坦白正直。他对一切伤病员、一切同志、劳动人民,表现了他无限的忠诚热爱和无条件的帮助,平等地看待他们中的任何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他也最能坦白正直,批评他们的缺点,严正地指斥工作中的毛病,帮助改正。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怀念着自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⑦白求恩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然而我们将永远记得白求恩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也诚如加拿大民主书报俱乐部古柏先生来函所说:“(B)加拿大的人民,因为有如此伟大光荣的子孙而感觉骄傲。”世界一切反法西斯战士,首先是共产党党员,应当学习和发扬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和许多优良品质,来最后战胜法西斯主义,完成白求恩同志未了的伟大事业。

(选自《解放日报》1942 年 11 月 23 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③至⑥段分别从⑴、⑵、⑶、⑷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2)、品味下面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怀念着白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3)、文章(A)(B)两处画横线句均引用了人物的原话,请任选一处,说说有何作用。
(4)、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请以第①②段为例,具体说说本文采取夹叙夹议写法的好处。

夹叙夹议

央叙央议,即一面叙述事件,一面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叙述的部分能充分展现具体事件,议论的部分则直接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更有深度。

(5)、有同学认为把标题改为《学习白求恩同志》更符合朱德写本文的初衷。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合适? 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老师!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

(选自《读者》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坚持等待的人

①在浙江横店,有一群被称为“横漂”的群众演员,他们工作很辛苦,有时需要在夏天穿着厚厚的戏服,有时需要在泥水里翻滚,但收入很低。对大多数“横漂”来说,让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成为知名演员的希望。

②还有很多人,坚持不懈地写小说,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这上面。他们接到出版社一次又一次的退稿信,而让他们坚持的,是有一天自己的作品成为畅销书,被放在书店显眼位置的希望。

③《黑天鹅》的作者塔勒布把这样的职业称为“成功集中”的职业,因为“他们把大部分时间花在等待重大日子到来的那一天,而这一天,通常永远不会来”。

④能坚持这样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祖先每天出发去打猎或采集果实,他们需要当天或者几天内就得到成果,而不是等上几个月才猎到一头大象,那样的话捕猎者恐怕早就饿死了。同样,如果我们一年赚了100万元,在之前的9年中一分钱也不赚(假如还不至于饿死),与在相同的时间里平均地获得相同的收入,即10年内每年获得10万元的收入,带来的幸福感是不同的。实际上,你的幸福感更多地取决于正面情绪出现的次数,心理学家称之为“积极影响”,而不是某次正面情绪的强度。

⑤我们常说,一场胜利会带来另一场胜利。当我们经历一场胜利后,激素的分泌会加速身体的反应,视觉会变得更敏锐,耐力也会增强,同时具有更无所畏惧的心态。然而失败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也同样如此。长期的失败会减少我们的激素分泌,我们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甚至破坏心脑血管,在一连串的失败后,我们不再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会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动物会表现为,即使把笼子的门打开,它也不会逃走,而人则会自暴自弃、心灰意冷,坐在椅子上发呆。

⑥因此,当立志从事这些“成功集中”的职业,为了让自己更好坚持下去,你需要来自自己的小奖励。即便你每一天都在作为群众演员为生计奔波,也仍可以总结出今天相较于昨天的进步;当你埋头创作那些无人赏识的作品时,起码你要认可艺术和文学本身就能给你带来快乐。而且,你应该尽可能平均分配这些“积极影响”,大量的、小小的好消息,远比只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更令人感到幸福。

⑦等待是如此艰难,但我们还是不该放弃这些为了希望而坚持的努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穷困涤倒、饥寒交迫、步履维艰、心力交瘁……这些其实是一把筛子,通过它才筛选出真正优秀的人。而人类历史的进程,往往与这些能够坚守、推迟获得满足感的人有关。如果只着眼于眼前,航海家何必耗费数年去远洋航行,物理学家又何必耗费一生去寻找某个未知的粒子。于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号”卫星如今仍在茫茫太空中飞行,当它获得“大奖”传回太阳系以外的珍贵信号时,那些设计它的科学家大都不在世上了。这可能就是对人类的坚持与等候的最好诠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