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试卷

有亲情为家,有幸福感为庭。同学们以“家之情”为主题搜集了一篇美文,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的车后座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明,父亲就𨀣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集后处理的,成堆康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着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带上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挨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墩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埱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菲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 这车后应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新崭崭的三轮车和邢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

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特别文摘》,有改动)

阅读困惑:

作者为何如此想念父亲的车后座? 在父亲的车后座里,“我”获得了什么?

解决困惑:

(1)、【步骤一:梳理情节】本文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的车后座有关的几件事以及“我”的情感态度变化,请你将以下折线图补充完整。

(2)、【步骤二:品读细节】文章感人的力量,来自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研读文章细节,品读父亲形象,完成以下攻略手札。

细腻的语盲,丰富的形象-细节品读攻略手札

A.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渣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崭新的千层底布鞋。

⑴ [描写之妙]请你对 A 句的人物描写进行品读,分析父亲此时的心理。

B.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举给父亲一个,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⑵ [用词之准]精准的用词往往直达作者的内心世界。请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品读B句,感受父亲的形象。(至少分析两个关键词) 

C.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

⑶[语言之情]朗读演绎是迅速进入角色内心的有效方法。请你为C句做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

(3)、【步骤三:解决困惑】综合以上探究,解答前面提出的阅读困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我们为何“压不住火”
胡楚青
①近日,《新周刊》杂志一篇“中国人变成了最着急、最不耐烦的地球人”的封面文章,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关于国人“烦躁情绪”的大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愤怒”确实开始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的常态。
②在一项各国人等待红灯的忍耐时间调查中,德国人为60秒,英国人为45秒,美国人为40秒,中国人最低,只有15秒。有数据统计,60%的开车者,都会因为等红灯、加塞等事情产生愤怒情绪,其中10%的人,甚至可被确诊为“路怒症”。不止中国人,“压不住火”其实成了全球人的困扰。在美国,每年有超过100万人需要接受“愤怒管理”的课程调养。到了购物旺季,国外商场甚至不得不动用愤怒管理专家来安抚那些暴脾气的客户。  
③愤怒,确实是普通人最不善于处理的一种情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伯格市的愤怒化解研究所主任道尔·金特里博士曾统计过,每人每周会发怒两次,男人发怒的强度要大一些,女人每次发怒的时间要长一些。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教授的研究发现,人生气10分钟耗费掉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赛跑。
④“向来以隐忍著称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压不住火。”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督导王国荣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生存压力成为人们易怒的根源;第二,价值观的破碎,让人们觉得未来无法把握,而曾经教导人们“温良、忍让”的传统文化,也面临消亡;第三,自然环境的缺失,钢筋水泥的围绕,使人们越来越不安;第四,缺少朋友、缺乏沟通,让坏脾气只能通过谩骂得以宣泄。  
⑤愤怒的“怒”字,拆开来就是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说明在你生气时,心已经成为情绪的奴隶了。很多人在“气得要命”时,感觉就像是有拳头在捶打自己的胸口。事实上,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全身的肌肉,你的脖子后的汗毛,你的血压,你的血糖水平,你的心率,你的呼吸频率,你的肠道,甚至你手指头的温度……都会发生反应。人生气时,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等激素分泌都会增加,严重影响心脑血管系统的健康。
⑥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还具有毒性,因此爱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更难长寿。由此,爱尔马甚至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他认为,虽然生气和长跑同样会造成人的血压上升、心跳加快,但长跑是血压缓慢上升且心跳加快的过程,回落过程同样缓慢,生气则是瞬间上升,身体不好的人或老人,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心肌梗死,还伴有头晕、多梦、失眠、心情烦乱等。这些心理和生理的异常因素如果相互影响,会带来恶性循环,诱发疾病。
⑦除影响健康外,怒火还会使人的判断力降到零点,并严重破坏人际关系。美国杜克大学博士莱德福德·威廉姆斯花费毕生精力写出了畅销书《愤怒杀手》。他表示,负面情绪可能伤害工作和家庭关系,从而导致丧失对别人的尊重和自尊心。当我们在愤怒的情况下,会自以为是对威胁立即做出反应,“但事实上,这个时候的我们看起来无比愚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录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说,你听

木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微笑着说,声情并茂的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而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继续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说“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顾她快退休了,没有给她排课,只是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反应,保持原姿态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纯,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  有改动)

阅读《小鼹鼠的土豆》,完成小题。

小鼹鼠的土豆

熊磊

①小鼹鼠在地底下流浪,对流浪的人来说,好像拥有全世界,又好像什么也不属于他。

②他倒不只是一个人,心里放着所爱的姑娘,然而,只是放在心里,谁会愿意跟他过这种生活,想起她对自己说的一句话,“让我爱你什么呢?”小鼹鼠认真地想了一想,就放弃了追求。

③他只在地下漫无目的地挖掘,偶尔也会碰见其他的鼹鼠,认识的或不认识的。谈话也永远是千篇一律;“怎么样?”“就这样,很累呢!”

④茫然得太久就成了盲目。

⑤所以小鼹鼠只是前进啊前进。铲子不停地击碎着泥土和石块。

⑥“哎哟!”他猛地停下来。眼前有一颗小小的土豆,黄绿色拳头一般大小,在他手中像是一颗满怀希望的小小心脏。

⑦“也许,我该结束流浪的生活。做一个农夫。”小鼹鼠告诉自己说。

⑧他真的热爱自己的土豆,每天都用水浇好几遍。甚至到了晚上,也忍不住关了灯,又打开,再关,再打开,然后傻傻的笑起来。“是的!这是我的小土豆啊!我可以告诉她,她可以爱我,我有一份事业了。”

⑨然而美好的事,也难保没有意外。一天他正在帮土豆擦身子,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脚步声——一大堆甲壳虫冲了过来。“走开!这是我的土豆!”小鼹鼠大叫起来。然而甲壳虫一点也不听,它们好像一群没有脑子的咬噬机器,一个劲地冲过来。小鼹鼠拿起铁铲战斗,像个保护自己田地的农夫一样勇敢。当!当!当!一场恶斗,甲壳虫们终于放弃了,灰溜溜地逃跑了。

⑩小土豆终于安全地长大了,小鼹鼠高兴极了。他大声说:“好了!现在可以请我的姑娘来看了!”

⑪鼹鼠姑娘的家里来了许多的追求者。有的挖到了钻石矿,就带来了钻石。有的是金矿,或者石油。正当大家争执谁的东西更有价值时,突然,“咚隆!”墙壁轰然出现一个大洞。

⑫洞里出来的只是一只小鼹鼠。

⑬“吓死人了!当心点!这里的财宝少了你可赔不起!”鼹鼠们纷纷叫嚷着。

⑭“嘘!”小鼹鼠管不了那么多,他对鼹鼠姑娘轻声说,“你等着,我拿给你看!”

⑮说完,又一头钻回洞里不见了。

⑯大家看着那个黑黑的洞口,心里有些发慌。“怪了,他要拿什么给我们看呢?”

⑰等呀等。小鼹鼠终于又从洞里出现了。他满脸的快乐,两手撑开,似乎在比划着一个尺寸。可是手里什么也没有。

⑱“是什么呀,小鼹鼠!”鼹鼠姑娘也好奇地问。

⑲“该不是这么大一颗钻石吧?”有钻石的那位担心地问。

⑳小鼹鼠还是一脸欢乐地摇摇头。

㉑“天哪!是这么厚一叠钞票!”一只鼹鼠脸色发白地猜。

㉒还是摇头,小鼹鼠的笑容让每个人感到担忧。

㉓“到底是什么呀,亲爱的小鼹鼠?”鼹鼠姑娘更好奇了。

㉔“我没有把它带来。”小鼹鼠终于开口说,“因为它是有生命的。——一颗这么大的土豆!”

㉕一片安静,鼹鼠们个个以为耳朵出了毛病,他说什么——土豆?土豆里藏了钻石?黄金做成的土豆?会喷出石油来的土豆?还是——只是土豆?

㉖终于,所有人都怪笑起来,好像这是一个小丑来表演节目,

㉗鼹鼠姑娘失望地走到小鼹鼠身边,轻声叹着气对他说:“唉!为什么你总是这样?你瞧,你不是想我将来也像今天一样让大家这样嘲笑吧!”

㉘小鼹鼠终于明白了,他悄悄地在笑声中退回到洞里,悄悄地填上洞口的土,悄悄地消失在黑暗的地里。他感到一切都丧失了,完全地没有目的,只想找个没有人见到的洞里,把自己静静隐藏。

㉙土豆是不管人希望还是失望,它只是生长,继续不断的生长。它越长越大,一点一点推动着小鼹鼠的床,把床一点一点逼到墙边。

㉚终于“哗啦!”床经受不了土豆的挤压,一下子散架了,小鼹鼠被摔到了地上。

㉛当他昏昏沉沉爬起来时,他看到了什么?土豆已在不知不觉中硕大无比,浑身沾满了泥土和石子,可是骄傲自豪地呈现在面前,像个活力充沛的巨人。

㉜望着自己的土豆,他长久沉寂的心脏又开始渐渐跳动起来。

㉝他站起来,平静地为土豆擦去泥土,继续浇水。接下来,修理好自己的床。

㉞这仍是我的事业,不管在别人眼里怎样,这仍是我的理想。

㉟一切的勇气与欢乐又回到了身体中。

㊱土豆在小鼹鼠的精心护理下,越来越大,它就像小鼹鼠的希望,也越来越坚强。

㊲一天,他正在为土豆浇水,土豆摇晃起来,仿佛自己会动了,变活了!小鼹鼠正目瞪口呆的时候。

㊳“扑”土豆一下子离开了地里,小鼹鼠忙跳上去拉住根须,他也一起被带出了地面。

㊴原来是一个农夫在拔土豆呢。

㊵“这是我的土豆!放开!这是我的!”小鼹鼠大声叫道。

㊶“不!这是我种的,你瞧,这片田地里的全是!”

㊷真的,农夫脚下放着几个大筐,里面全是一模一样的土豆。

㊸现在只剩下小鼹鼠孤零零的一个和地上一个个空空的坑,他觉得现在应该痛哭,然而没有。他生来第一次来到阳光底下,看着太阳照耀下的一切花朵,树木,草地,他,只是安静地望着、望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