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真题圈】成都市小学调考真题三步练语文六上 成都市成华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真卷

开启美好的艺术之旅

听琴音,觅知音

【材料1】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___。

【材料2】

①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②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③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④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⑤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材料3】

贝多芬在音乐中运用了极大的想象力,其作品内容丰富,既有宏伟壮丽的风格,又有细腻抒情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总是能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感情和通过音乐表达出的无限的哲学思想。这些都是贝多芬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精神宝藏。

(1)、读【材料1】,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伯牙琴:     
善哉

巍巍乎太山:     
少选

(2)、【材料1】中画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3)、【材料2】中画横线的句子要读出(    )的语气。
A、赞叹 B、疑惑 C、肯定 D、质疑
(4)、读【材料2】,说说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5)、读【材料2】第④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选一选。

A.高昂激越       B.气势增强           C.悠扬舒缓

①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②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③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6)、根据【材料3】说一说: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有哪些特点?(至少写出两点)(见课标)
(7)、读【材料1】和【材料2】,填一填。

伯牙的知音是,贝多芬的知音是。人们把真正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 巧夺天工)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8)、班级要举行演讲比赛了,成成抽中的话题是“音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写好演讲稿。 B、演讲前不用进行练习。 C、演讲时,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D、利用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举一反三
(一)实用性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书本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以下是同学们为了主题活动准备的材料。

【材料一】

京剧,又称京戏,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深受国人喜爱。

1790年(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2010年,京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美轮美奂。京剧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唱腔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韵律优美,字正腔圆。在京剧舞台上,常常借助虚拟的布景和道具,给观众留下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

行当

简介

扮演男性角色,又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一般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如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

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角色,又分为青衣、花旦等。如青衣,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女性

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性角色。勾画脸谱,重施油彩。脸谱颜色代表不同含义,如红色表示忠诚耿直,白色表示奸诈多疑等

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

【材料三】

京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拥有厚重的文化内涵。许多优秀剧目,都是通过讲述是与非、善与恶、忠与奸的故事,表现了家国情怀,赞美了优秀品格、善良人性,传递了中华民族的崇高价值追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家京剧院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编排了现代京剧《风华正茂》。观众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材料四】

2022年举办的“少儿京剧展演”公益活动,为少年儿童搭建了京剧交流、展示的平台。据统计,此次活动长达3个月,超3000名选手报名,超1400个优秀报名作品,关注投票用户超60万人次,直播实时浏览达近200万人。少年儿童是京剧艺术的喜爱者、支持者和传承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