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1-4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实用性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书本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缩微胶卷”是一种奇妙的新型图书。 B、东汉时期的东方朔用3000片竹简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 C、古往今来,人类通过书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 D、现代的书籍比古时候的书籍体积更小,文字容量更大。
(2)、简牍出现在(      )时期。
A、商周 B、两晋南北朝 C、宋代 D、清代
(3)、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新的阅读方式对传统的纸质阅读形成很大的冲击。你认为电子阅读可以取代纸质阅读吗?请结合材料和读书经验谈谈你的观点。
举一反三
电子产品迅速发展的今天,你支持电子阅读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电子阅读

ㅤㅤ材料一: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除了方便快捷,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人随时随地的阅读,还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来说,它能容下约3000本电子图书。而如果要制造这3000本纸质书,不仅需要砍伐30多棵树龄在20年至40年的树木,还得大约耗费150吨水、900度电、1.8吨煤和450公斤化工原料。

ㅤㅤ材料二:如今,电子书阅读早已司空见惯,在不少城市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电子书的受欢迎程度。一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2019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79.3%,较上年提高了3.1%。

ㅤㅤ材料三:读屏造成的眼疲劳程度比读纸质书更高,而视觉疲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阅读时。从读者群体来看,青少年电子书阅读时长的增加,也引发了家长对孩子眼睛近视的担忧。人们愈发担忧电子阅读的负面作用,如何规范电子阅读设备的使用,降低电子阅读对人眼的伤害都是目前较为重要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也纸质书籍面对时代发展的冲击所具备的优势之一,也正因此,纸质阅读目前仍无法被取代。

非连续文本阅读

重阳节

【材料一】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里,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举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这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更加推崇尊老、敬老,重阳就又被称为“老年节”。

【材料二】

关于重阳节,有很多神话传说。

古史上说轩辕黄帝最后驭龙升天了,老百姓舍不得他,奔走呼号。黄帝驭龙升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登高而望,希望能望见黄帝乘巨龙归来。

汝南人桓景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间走一走,把瘟疫带到人间,于是,他上山向费长房学习仙术。一天,费长房告诉他农历九月初九家乡有难,让他赶回家乡救百姓。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给每个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又让每个人喝一口菊花酒,然后他独自回到村中。瘟魔上了岸,窜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只好进村,等在村中的桓景用青龙剑杀了他。

【材料三】

在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山东省昌邑北部的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陕西省的西乡县在重阳节的时候,亲友以菊花、菊糕为礼物相互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河南省的开封市自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开封菊花花会。

【注释】①中国开封菊花花会:2012年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

追忆历史的红色记忆

【材料一】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材料二】

____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在渣滓洞中的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红色的绒线衣。江姐习惯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 (选自《红岩》,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