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试卷

钱币在方寸之间包涵乾坤,映照出大一统国家的发展与演变。
(1)、【异曲同工蕴统一】

【材料一】:据考古发现,春秋时期已出现金属铸币,但流通不广。战国时期,青铜钱币大量出现,各国造就了不同特点的货币形制,形状各异、文字繁杂。秦半两钱始铸于公元前336年,秦统一中国后通行全国。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五铢改制固一统】

【材料二】:文帝时期,允许私人自由铸币。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甲天下,并造成了经济混乱。公元前121年,汉武帝讨伐匈奴,征调频繁,又遇山东等地爆发罕见的旱涝灾害,国库枯竭。此后,汉武帝逐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京师统一铸造五铢钱发行全国。 

——编译自《史记·张汤传》

五铢钱

汉武帝为什么要统一铸造五铢钱?联系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3)、【宝通四方促交流】

【材料三】:汉初,西域尚未出现金属货币。丝绸之路开通后,五铢钱大量流入西域及中亚各国,成为这条商贸通路上最早的、最主要的流通货币。以五铢钱为媒介,中原地区精美的手工艺品,如丝织品、漆器、瓷器、玉器、铜器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输出到西域、中亚、西亚以及西方各国。

——摘编自翁东玲《丝绸之路上中国古代货币的境外流通及启示》

龟兹二体钱

钱币的演变,折射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综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佐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