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五上 41.会“飞”的鱼

会“飞”的鱼

①在热带海域旅行的人们,总会看到一些令人惊奇的景象。在蔚蓝的海面上,会出现一些亮闪闪的鱼的侧影。它们像箭一样从水中射出,以惊人的速度从水面上掠过,几秒钟后又突然消失了。这是飞鱼在海面上“飞”。大多数飞鱼笔直地往前“飞”,有的在风的影响下画出一条弧线;有的把尾部在海浪里浸一下,然后忽地改变了方向;还有的迎着涌来的浪头,降下来又重新跃上去,就像从浪尖上蹿过去。这真是精彩绝伦的“飞行”。

②飞鱼有窄长的胸鳍,尾鳍也很大。当它们“飞行”时,胸鳍是展开的,鳍的末梢抖动着,表面上看上去有点儿像鸟类的飞行,然而飞鱼的“飞行”和鸟类的飞行完全不一样。首先,鳍的生长位置不对;再者,若把看起来很大的鳍去和鸟的翅膀比一下,就显得小了很多。用这种鳍像鸟类一样飞的话,就必须极快极有力地挥动它们。然而飞鱼是做不了这样的动作的,因为它们的肌肉很不强壮,不能迅速地收缩和舒张。

③实际上飞鱼的“飞行”只是一种“发射”,就像射箭一样。展开的鱼鳍只是最大限度地延缓降落的时间,以便在空中(    )更长时间。

④飞鱼在出水之前,先在水面下调整角度快速游动;快接近海面时,用强有力的尾鳍左右急剧摆动,产生一股强大的冲力,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起飞速度竟超过每秒18米;飞出水面时,飞鱼立即张开胸鳍,迎着海面上吹来的风,以约每秒15米的速度滑翔。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米至5米的空中“飞行” 200 米至400米,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

(1)、根据文本信息,选择正确答案。

①【基础知识】文中第③段括号里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A.停顿        
B.滞留         
C.阻滞

②【获取信息】飞鱼的胸鳍有怎样的形状特征?(    )

A.窄长         
B.宽大          
C.窄短           
D.粗长

③【形成解释】第①段中“令人惊奇的景象”指的是(    )。

A.众多的鱼                      
B.飞鱼在海面上“飞”

C.蔚蓝的海面                   
D.银色的箭从水中射出

④【形成解释】第③段提到“射箭”是为了说明飞鱼(    )。

A.降落时间久                    
B.准备时间长

C.“飞行”的方式                 
D.“飞行”的距离很短

(2)、【形成解释】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当飞鱼“飞行”时,胸鳍是展开的,鳍的末梢是不动的。

②风力适当的时候,飞鱼能在离水面4米至5米的空中“飞行”200米至400米,是世界上“飞”得最远的鱼。 

③“起飞速度竟超过每秒18米”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④“促使鱼体像箭一样突然破水而出”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表达更生动。 

⑤飞鱼的“飞行”只是一种“发射”,就像射箭一样。

⑥飞鱼的肌肉很强壮,可以迅速地收缩和舒张。

(3)、【整体感知】阅读短文第④段,根据飞鱼作准备及出水“飞行”的顺序,将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4)、【评价鉴赏】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5)、【形成解释】飞鱼为什么不能像鸟类一样飞行?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苍蝇与宇宙飞船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  宏大)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活  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成功仿制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 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⑤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温变化的利与弊

    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环境温度升降1℃,似乎不太关心,但是气象经济学家发现,气温变化1℃,不仅事关全球气候变化,还跟农业生产息息相关。A________

气温变化1℃,对农业生产有着惊人的影响。美国达尔奇教授认为:若全球气温平均下降1℃,玉米在全球60%的地区增加收成2100万美元;棉花在全球范围内歉收,损失约22亿美元;水稻65%的地区损失9.56亿美元。

中国气候学家张家诚研究论述了若气温升降对中国粮食作物的影响:据测试,气温变化1℃,大体相当于农作物变化一个熟级。每变化一个熟级,产量变化10%,意即气温上升或下降1℃,粮食产量具有增产或减产10%的潜力。例如,我国著名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地区,若当年平均气温出现了“凉夏”,则粮食肯定减产200亿至300亿斤。反之,若出现了“热夏”,则粮食可多收几百亿斤。B________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新报告预测,假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计划得不到有效的实施,21世纪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8℃至4℃。如此下去,人类总有一天会掉进自掘的“热陷阱”里而不能自拔。

    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海平面可能上升1厘米到16厘米,黄河三角洲、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风暴潮的危害也会加重。由于气温上升,导致黄河和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可能增长15%左右,北方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方的旱涝等灾害出现频率也会增加。C________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过共同的努力,一定能够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荷兰农场的奥秘

    作为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荷兰以各种农场著名。________土地少,________荷兰农业出口却在国际上屡屡斩获“金牌”。不久前,我到荷兰考(查  察)农场,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在两个人全权负责200头奶牛的农场里,人们只需敲敲(键  健)盘。加里·福德兄弟的现代化牛棚里,有多个机器人在工作。一个类似扫地机器人的大型机器人,专门负责把干草推到牛栏的门口,给牛喂草。牛棚的一端设了自动挤奶机,一出生就戴着GPS定位标签的奶牛们排队站到自动挤奶机附近,挤奶机就能通过红外线定位清洗乳头,并给奶牛挤奶。机器人会严格按照程序来判断某头奶牛是否到了挤奶时间,如果不到时间,机器人会无情地将奶牛“拒签”。

    这样先进的机器价格不菲,一个挤奶机器人价值达10万欧元。牛棚的另一端,还有一个按摩机器人,几只奶牛在享受机器人的全身按摩服务。

    挤出来的牛奶也不需要奶农经手,奶会自动通过管道流入一个大型冷冻机器里,在那里,牛奶将冷却到3℃至4℃,然后保存起来,等合作社的人来收取。

    农业合作社的人每三天会来收一次牛奶。按照规定,如果农场出产的牛奶不合格,那么,整车牛奶都将被(销  消)毁,奶农________要承担自家牛奶的损失,________要(赔  培)偿车上其他几家农场牛奶的损失,这也让奶农不敢造假。

    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几次,这家农场就会被合作社拉入黑名单。这大概也是荷兰的牛奶质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

    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在许多盛大的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得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质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

    除此之外,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遇到水、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极大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