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多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评试卷

非连续文本阅读

重阳节

【材料一】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里,九是阳数。故“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

除此之外,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常在此日祭祖与举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这三节并称为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只是近年来,人们更加推崇尊老、敬老,重阳就又被称为“老年节”。

【材料二】

关于重阳节,有很多神话传说。

古史上说轩辕黄帝最后驭龙升天了,老百姓舍不得他,奔走呼号。黄帝驭龙升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这一天,人们都登高而望,希望能望见黄帝乘巨龙归来。

汝南人桓景听说汝河里住着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到人间走一走,把瘟疫带到人间,于是,他上山向费长房学习仙术。一天,费长房告诉他农历九月初九家乡有难,让他赶回家乡救百姓。那天,桓景领着妻子儿女、父老乡亲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给每个人分了一片茱萸叶,又让每个人喝一口菊花酒,然后他独自回到村中。瘟魔上了岸,窜到山下,只觉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只好进村,等在村中的桓景用青龙剑杀了他。

【材料三】

在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有不同的习俗。

山东省昌邑北部的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陕西省的西乡县在重阳节的时候,亲友以菊花、菊糕为礼物相互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河南省的开封市自1983年起,每年举办一届中国开封菊花花会。

【注释】①中国开封菊花花会:2012年更名为“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

(1)、以下关于重阳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重阳节始于传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习俗。 B、重阳节那天,自制一张画有菊花的贺卡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可表达浓浓的祝福。 C、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内涵,但核心文化价值没有变。 D、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重阳节作为老年节加以纪念。
(2)、以下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不正确的是(    )
A、吃辣萝卜汤 B、口采茱萸 C、赛龙舟 D、登高
(3)、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茱萸节”“菊花节”等说法。因此,王维想象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情景;孟浩然与朋友约定
(4)、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么规定的重要意义是
(5)、【材料二】中的两则神话传说分别是:(1)黄帝驭龙升天;(2)
(6)、【材料一】告诉我们:“九九”谐音是“久久”,寓意;【材料二】主要介绍重阳节的,【材料三】主要介绍重阳节这一天的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材料一】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材料二】

2021年3月,冷空气携带强沙尘暴袭击中国北方地区。近百年来,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于是,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如此,沙尘暴越来越肆虐。

当然,造成环境污染的绝不仅仅只有沙尘暴。全世界每年要产生3.3亿吨有害废物,排放200万吨铅、7800吨砷、11000吨汞、5500吨镉到大气层中,严重污染了空气,以至于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温室效应也日益加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为了全人类的未来,请悉心呵护地球。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ㅤㅤ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天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ㅤㅤ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发起人是美国人安娜•贾维斯。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逝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其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ㅤㅤ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ㅤㅤ她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谢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材料二】

ㅤㅤ小学生和初中生为自己母亲和同学过生日情况的调查表格

项目

小学生

初中生

祝福母亲生日

54%

66%

祝福同学生日

60%

85%

航 天

材料一:

神舟十三号完美升空:实现多个“首次”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921的工位上,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正式点火升空。此次发射的主要任务,是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及其中的三名航天员送至天宫空间站。

此次的飞行乘组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其中翟志刚担任指令长。三名航天员共同担负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火箭升空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次日清晨6时56分,神舟十三号成功完成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的径向交会对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宫空间站。在随后的半年内,他们将肩负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相关技术的重任,为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任务奠定基础。

本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创下多个“首次”。

在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时,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

任务执行中,首次进入中国空间站并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将与另外两名男性航天员实现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完成中国男女航天员首次出舱。

更为重要的是,三名航天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曾表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主要有五大目的,分别为: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作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材料二: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亲自授课!

2021年12月9日15时40分,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亲自太空授课。

本次授课采取天地互动方式进行,在中国科技馆设置了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置地面分课堂。三名航天员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同时与地面课堂进行实时交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讲,王亚平重操旧业,担任第一位老师。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2013年神舟十号上她曾在聂海胜、张晓光的协助下,对6000多万中小学生进行过太空授课。

这一次将是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的首次授课,后续将会有更多的航天员来授课,这种太空授课模式能够激发青少年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一个个祖国的花朵心中撒下科学的种子。

感悟家国情怀

【材料1】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 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____”的响亮回答。

【材料2】

1894年7月,日本军舰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向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甲午战争爆发。

同年9月,我方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军舰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战斗打响后,邓世昌指挥的战舰“致远”冒着密集的炮火,纵横海面,频频开炮,屡中敌舰。以先锋舰“吉野”为首的四艘日本军舰,进逼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为了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开足马力,抢到“定远”前面,迎战来敌。“致远”在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顽强作战,不断炮击敌舰。不久,“致远”上的炮弹打光了,邓世昌命令用步枪射击。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战,“致远”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眼看就要沉没。邓世昌怒视着在海面横冲直撞的“吉野”,对大副说:“日本舰队全仗‘吉野’横行,如果撞沉它,我军一定能取得胜利。”邓世昌登上舰桥,慷慨激昂地向全舰宣布:“我们为国作战,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现在我舰船伤弹尽,无力再战,我决定撞沉‘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全舰官兵齐声高呼,表示拥护。

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即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是仍在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敌舰上的士兵见了,惊恐万状,纷纷跳水逃命,“吉野”的舰长也吓得手足无措。可是,一颗日本鱼雷击中了“致远”,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邓世昌英勇赴死的大无畏精神大大激发了海军将士的爱国热情,他虽然为国捐躯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摘自《海军将领邓世昌》,有删改

课外阅读(一)

2023年盛夏,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用一场青春盛宴为世界留下了永恒的青春记忆,也带给了我们历久弥新的感动。

【材料一】

大运会吉祥物:以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

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以熊猫基地真实的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面部构思参考了川剧的脸谱样式,耳朵、眼睛、尾巴呈现火焰形态。

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与热情的火焰元素融为一体,全方位多视角地凸显了“火”这一天府文化中的重要标签:它是火锅美食滚沸的动力,升腾出令世界嘴馋的麻辣鲜香的“成都味道”;它是川剧吐火绝技惊艳的点睛之笔,制造出令世界拍手叫好的“成都惊喜”;它更是成都人热情奔放的象征,传递出令世界难以忘怀的“成都温度”。

—光明日报《成都大运会会徽、吉祥物、火炬、奖牌集中亮相》

【材料二】

成都举办大运会的优势

成都,一座拥有3000 多年历史沉淀的文化名城,在全球青年的簇拥之下再次焕发青春之光彩。成都举办大运会,至少有以下几项优势:

①体育氛围浓厚:成都是一个热爱体育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体育资源和浓厚的体育氛围,有利于大运会的顺利举办。

②优越的地理位置: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交通便利,是重要的枢纽城市,有利于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和观众。

③____:成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如大熊猫基地、青城山、都江堰等旅游资源,可以为参赛者和观众提供丰富的旅游体验。

④____:成都拥有一系列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如成都体育中心、华西体育馆、金堂县体育中心等,能够满足大运会的举办要求。

⑤____:成都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会的举办,已经制定了详细的举办计划和政策,为大运会的顺利举办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