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容易

陕西师大附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四模考试试卷

下列几种物质是由H、C、O、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它们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请结合已知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①常温下A、B为液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B和单质M。B是目前新清洁能源N开发的最广泛资源;②D是胃酸的主要成分,过多时可服用E缓解疼痛。
写出N对应的化学式 。
写出D与E反应方程式:
举一反三

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blank#}1{#/blank#}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10 mL的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
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blank#}2{#/blank#}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blank#}3{#/blank#}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
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blank#}4{#/blank#} 。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可达到实验目的。
改进装置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blank#}5{#/blank#} 。


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活动一:脱脂棉燃烧的原因。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①脱脂棉是可燃物;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blank#}1{#/blank#}。

【进行实验】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blank#}2{#/blank#},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blank#}3{#/blank#},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得出结论】吹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同时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脱脂棉燃烧的条件。

探究活动二:试管内残留白色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

①吹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有氮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②过氧化钠与氮气不反应。

【作出猜想】猜想1:CO2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

猜想2:H2O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OH;

猜想3:CO2和H2O均参加反应,固体成分是Na2CO3和NaOH。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残留白色固体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BaCl2)溶液,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固体成分含有{#blank#}4{#/blank#}

②取适量①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氯化铜(CuCl2)溶液

{#blank#}5{#/blank#}

固体成分含有NaOH

【实验结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蒸气都能反应,猜想3正确。请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lank#}6{#/blank#}。

【拓展延伸】化工厂存有过氧化钠时,一旦失火,不能选用{#blank#}7{#/blank#}(填字母序号)灭火。

A.水                  B.细沙               C.二氧化碳灭火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