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阶段作业检查科学试题卷

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一种,小能同学想用化学方法确定分别是哪种溶液,并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1)、小能同学选取了以下化学试剂,其中不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酚酞试液 B、Cu C、CuO D、CuSO4溶液
(2)、实验员配制稀硫酸时,不慎把浓硫酸溅到了衣服上,衣服出现破洞并变黑,因为浓硫酸具有(选填“吸水性”或“脱水性”) 。
(3)、小能和同学交流讨论后发现,还有很多可行的方案可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比如测溶液的pH、滴加BaCl2溶液、滴加MgCl2溶液等。当他选取 BaCl2溶液进行实验时,发现两支试管中都产生了白色沉淀。思考后,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变质了。请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4)、小能想验证此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一定量待测液于试管中,

加入过量的

有气泡产生

(5)、实验室中氢氧化钠需要保存。
举一反三
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实验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兴趣小组同学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探究二: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程度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②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

③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

甲、乙两兴趣小组同学分别称取2g氢氧化钠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量进行计算。甲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注:不考虑稀盐酸中HCl气体的挥发)

(1)【交流讨论】

乙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一的C装置气管水面上应覆盖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由此提出了方案二,但甲小组同学认为方案二的装置也存在缺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请你指出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有:{#blank#}1{#/blank#}。(写一点)。

(2)【拓展探究】

经过交流讨论,甲、乙两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测定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操作Ⅰ”的名称是{#blank#}2{#/blank#}。

(3)在获得以上数据后,小金经过计算得到固体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blank#}3{#/blank#};如果沉淀N没有经过洗涤,就直接烘干称量,则导致测得的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blank#}4{#/blank#}(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