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舟山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学情评估试卷

阅读

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判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来到新疆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戌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父母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1)、以镜定情按“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情节结构梳理情节,把微电影将要拍摄的场景内容补充完整。

(2)、以景传情拍摄几处景物并设计使用的景别及效果。(A和B中任选一句)

示例: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卷的石头,裸山。

用远景或全景放开头设置了悬念。描写了矿区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渲染了荒凉的气氛:也为下文移植胡杨树做铺垫。

A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B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

(3)、以人传情“我”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以“我”为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有什么好处呢?
(4)、以语升情微电影落幕,屏幕上出现最后一句话升华情感,引起观众共鸣。

请任选一句,结合文章内容来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 , 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市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自然唠唠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市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达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手走到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路已经变成了柏油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的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的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 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稻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树枝与名片

[日]西村寿行

       ①少年时代,我家住在濑户内海一个无名小岛上,我常常和父亲一起下海捕鱼。

       ②我们撒网的地方是轮船的主航道,客船货轮往来不断。为安全起见,每当夜色浓重的时候,我们就点亮一组红灯,以使迎面开来的轮船有所避让。

       ③我因为是新手,所以担当着监视轮船往来、举灯告急的任务。

       ④冬天的夜海,风刀霜剑,寒风刺骨。我特意多穿了几件衣服,但它吸尽了海上的潮气,感觉更加沉重冰凉。

       ⑤小船摇荡于波涛中,吃力地在波峰浪谷里跃动。

       ⑥父亲睡去了,我继续监视着海面。倦怠中,突然发现涌动的海面泛起粼粼波光,定睛一看,一艘彩灯闪烁、装饰豪华的客船迎面开来了,它看见了我举起的红灯,似乎在回避着我们。

       ⑦当客船临近我们时,那上面的红男绿女纷纷涌到船舷,倚着栏杆俯视被彩灯烛照的小小渔船。他们穿戴时髦,男的西装革履,女的珠光宝气。他们瞪着好奇的眼睛鸟瞰一个小渔夫,就像鸟瞰动物园中的小猴。一个贵妇人笑着扔下了一截枯萎的树枝,那树枝轻轻落在我的肩头,却像火一样炽烈地灼烧着我的脑海。

       ⑧我仰视客船上形形色色的男人女人,向他们传达着愤懑与烦躁,可他们看不见我的表情,他们无动于衷,专心致志地和彩灯一起装饰着客船。留在我脑海里的,是一种冷艳冷酷的印象。

       ⑨客船远去了,但它蓄意制造的小山一样的怒涛经久不息地向我们袭来。

       ⑩我目送着豪华客船消失在黑暗中,不知道它要驶向何方……哦!我想起来了,前面有一座繁华的大都市呢!那是一座多么辉煌灿烂的都市啊!

       ⑪刹那间,我感到一阵悲哀,悲哀得想哭。

       ⑫我是一个有着古铜色粗糙皮肤的贫穷渔夫的后代,那些从我眼前一晃而过的红男绿女和我无缘,那远方辉煌灿烂的都市也和我无缘,只有贵妇人丢弃的枯萎树枝靠近了我,我感到无限的悲哀。

       ⑬20年后,我奇迹般地在那座辉煌灿烂的都市东京居住了下来,我当上了作家。

       ⑭我是海的儿子。每天晚上,我都要沿着妙正寺河散步,然后带一身水的气息回家去。河水流速很慢,两岸璀璨的灯光悠悠地落在河面上,好似闪烁的银带随风起伏。它唤起了我少年时代的回忆,拽住我的脚步让我伫立岸边久久地凝望。我觉得,河面上粼粼波光竟和20年前我的故乡的河面毫无二致,而其中的一部分似乎还吐露着鲜明的濑户内海以往的气息。

       ⑮忽然间,一阵冷风吹过,仿佛一件沉重而冰凉的衣服裹在了我的身上。

       ⑯当我惊异于冷风的肆虐时,蓦地瞥见河面上荡漾着一条小渔船。渔船上,渔夫正在撒网。和20年前不同的是,渔夫的儿子并没有从事我少年时的工作,他正在为父亲撒网搭着手,他们合力探寻着妙正寺河对城市的奉献。

       ⑰过了一会儿,那少年开始仰视我了,使我蓦然间处于20年前豪华大客船上红男绿女的位置。我看不见少年细致的表情,却可以揣摩出他面对岸上的“西装革履”是如何地感到卑微和不安。一时间,我以作家的名义深深地体味出底层人民的悲哀是怎样沉重地浸润着从濑户内海到东京妙正寺河的每一段航线!我掏出以作家的身份印制的名片向少年扔去——我想会有那么一天,少年循着名片的地址找到一个渔民出身的作家。我看见,那张名片在昏黄的夜空中飞舞了一会儿随即落到了少年瘦削的肩头。

       ⑱我希望少年能读懂名片,读懂我抛下名片的意义,就像20年前我读懂了那个贵妇人丢弃在我肩头的枯萎的树枝一样。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5第5期)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②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③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④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⑤“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⑥“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⑦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⑧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⑨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⑩“人都到哪里去了!”

    ⑪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⑫“读书!”

    ⑬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⑭“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⑮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⑯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儿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儿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节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在偷粉笔的日子里

①我和老三对讲台上摆放的一盒粉笔情有独钟。

②粉笔排列整齐“站”在一个明黄色的塑料盒子里,每一支都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我们坐在第一排,看着“老班”拿起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下《江城子》,那字好像要跳出来一样,在泛着墨绿色的黑板上翩翩起舞。我和老三一致认为,“老班”写的字之所以这么好看,一定与这粉笔有关。

③于是,我和老三开始了一场预谋。

④课间休息时,老三敲敲我的桌角,丢给我一张字条和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放学后,留下来陪我一起做值日。”(A)放学后,老三在门口为我把风,我迅速抽了一支粉笔装进口袋,轻轻地捂住,生怕突然的惊吓会让它四分五裂。

⑤我们逃也似的跑出校园,(B)路旁是一大片广阔的麦田,空气里到处弥漫着成熟麦子的香气,周遭的景物一闪而过。我们到了老三的家。老三翻出一块小黑板,用粉笔在那块小小的黑板上画出了我们刚刚奔跑而过的那片麦田。

⑥从那天起,我们偷粉笔的行为变本加厉。原先挺直“站”在一起的粉笔,开始横七竖八、东倒西歪地散落开来。而老三的画飞出了麦田,朝着更广阔的世界翱翔,雁群、火车、高楼、航天飞船,甚至是星光斑斓的宇宙……他说终有一天自己要走出这个小镇,去看看那些在电视上都不曾看到过的美景。

⑦然而“老班”最终还是发现了端倪,在一堂班会课上,他刻意提到了粉笔的事。

⑧我低下头,悄悄地用余光瞥了一眼老三,发现他也把头埋在书里。下课后,我拉着老三一起去办公室自首。

⑨老三先开的口,他说:“粉笔是我拿的,从10月20日开始到昨天,一共拿了13支,都用完了!”

⑩“老班”盯着老三:“你拿粉笔去做什么了?不问自取谓之偷,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你们只是拿去玩的话……”

⑪“老师……”我接过话,“陈川拿粉笔去画画了,他自己有一块小黑板……”

⑫“老班”的眼神又回到老三身上,老三低着头,刘海挡住了他的眼睛,但我能清晰地看见他发红的鼻子,以及不断坠落到地面的水滴。滴答,滴答……

⑬“老班”递过去一张纸巾:“既然是这样,我也不责怪你们了,但是惩罚还是要有的。学校即将举行一次主题板报的比赛,这次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两个了,如果拿到名次,以后陈川要用粉笔,我会向学校申请。”

⑭老三立马打了个激灵,唰唰唰抽出几张纸巾,狠狠地往脸上抹了几把:“谢谢老师!”

⑮各种颜色的粉笔整齐地排列在我们面前,神气的我们如同两个将军,正在检阅即将出征的士兵。

⑯老三在纸上构思了好几种方案,俨然一个工程师在对一个至关重要的项目进行精密的筹划。最后我们班板报是一幅画:两个一模一样的少年相视而立,他们一个身后是城市、是大海、是宇宙,另一个身后是乡村、是耕牛、是山路,而将两个少年阻隔开的,是一片微风轻抚的麦田。

⑰比赛的结果出来了,老三的这幅画并没有进入前三名。不过说来也奇怪,一个评委打出了0分,剩下的9个评委硬是将总分拉到了第4名。

⑱后来我们真的走出了小镇。而老三的绘画事业小有成就,现在,他还在研究版刻,前途无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下题。

最难忘的事

鲍勃·布劳烦

①十年前,杰克从乡村来到华盛顿开出租车谋生。

②一个深夜,杰克接到贼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他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

③一个破败不堪的老式公寓楼像一只可怕的怪兽匍匐在路边,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冷清而微弱的灯光。

④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杰克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帮一把手呢。于是,杰克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等一会儿。”回答他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杰克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看起来年龄很大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材瘦小,满脸皱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颤颤巍巍地慢慢往外走,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老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杰克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杰克感谢不尽。“这没什么。”杰克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⑥“真是太感谢了。”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杰克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杰克答道。“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杰克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⑦杰克悄悄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他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杰克慢行,一会儿让杰克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杰克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杰克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杰克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⑧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他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杰克。“不要钱。”杰克答道。“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还有其他客人呢。”杰克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杰克。“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段永远难忘的快乐时光。”她说,“谢谢你。”

⑨杰克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转身离开,他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

⑩那也是杰克一生中最难忘的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