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公益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0月考试卷
材料一 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 空之旅 ”......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 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一代又一代“丝路人 ”架起了东西方合作 的纽带、和平的桥梁。
——《携手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
材料二 据《汉书》记载,西汉“ 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 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戍边的士兵)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资 治通鉴》记载,汉元和元年(84年),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人交易。
材料三
丝路上的考古发现(部分) |
发现①:罗马废墟出土汉朝丝织品 |
发现②:新疆发现龟兹故城遗址 |
发现③:山西墓葬棺床刻有古印度琵琶纹饰 |
材料四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 与建设,实现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2022 年,我国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进出 口总额达 13.83 万亿元,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 32.9%,“一 带一路 ”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材料一:我国拥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是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
材料二:约一万年前,中国进入原始农耕文化阶段。
文字资料 | 图片资料 |
“定居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或靠野果的零星收获来满足日常生活之需。”“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畜圈里,因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 |
|
材料三:中华五千年文明曾长期遭到西方史学界的质疑与否认。距今约5300-4300年的良渚古城的发现改变了这一观点。
文明标准 | 考古发现 |
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分化,二是强制性权力系统的设立,以保证公共工程等的举行。 | 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贵族墓地,出土了玉琮等陪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