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四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二)

荷花之谜

盛夏荷花,娇艳盛放。它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非也。经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晚间,花瓣关闭,待在温暖的花朵里的昆虫欢悦得很;第二天清晨,荷风送香,身上沾满了花粉的昆虫立即可以起飞,不必先晒太阳(许多昆虫的起飞需要30℃以上的胸廓温度),从而可避免成为敌人的猎物。

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这颗莲子和其他6颗莲子一起是从中国古代一个枯竭的荷塘里被发现的。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是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于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选自《生物奇趣》)

(1)、“出淤泥而不染”中的“染”意思是( )
A、用染料着色。 B、感染;沾染。 C、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2)、第2 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3)、第3自然段“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 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一句中加点的“近”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本文作者介绍了荷花的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5)、盛夏荷花,娇艳盛放,深受人们的喜爱。你积累了哪些描写荷花的诗句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吧。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空中霸王”的克星

    ①蓝天下,张开一对大翅膀,飘然翱翔的老秃鹰;高山顶上,兀立自若的大兀鹰,都是鸟中“霸王”。这些鹰在空中见什么逮什么吃,十拿九稳。在地上,飞禽走兽,甚至连人有时也是它们啄食的对象。它们的体格庞大,其他鸟见了,唯恐躲之不及!可是,这些“空中霸王”却有一个头号克星。它,就是鸟类中体形最细小的蜂鸟。

    ②蜂鸟的身体娇小玲珑,和人的大指拇差不多,有的甚至比黄蜂还要小。蜂鸟的羽毛非常细,羽色极其艳丽,在阳光的照射下可显现出不同的色彩。

    ③别看蜂鸟身材细小,但性格凶悍好斗。它们不但不惧怕庞然大物——鹰,而且还会主动发起闪电式的攻击。鹰受到突如其来的侵袭,还真是无法招架。蜂鸟在空中与鹰厮杀,就像大小飞机之间进行的“空战”。它们用像刺刀一样的嘴向鹰的翅膀和躯干刺去。由于蜂鸟体形细小,因而行动比鹰快速敏捷。鹰被蜂鸟刺中后,还来不及还击,蜂鸟已快速飞开,又从别的方向发起了进攻。经过多次“交战”,鹰感到自己不是蜂鸟的“对手”,被迫大败而逃。

    ④蜂鸟身体虽小,但肌肉非常结实。它可以向前飞,也可以倒退飞,甚至还可以在空中翻滚盘旋,像歼击机一样灵活。当鹰逃走时,蜂鸟还能全力追赶上去,继续“战斗”,直刺得鹰遍地鳞伤,跌落下地。

    ⑤蜂鸟为什么追得上鹰呢?因为蜂鸟的双翼每秒钟可拍动75次之多,连续飞行几百千米是常事。一只鹰若被蜂鸟盯住,就绝不可能轻易溜走。由此看来,蜂鸟还真是“空中霸王”的克星。

海中霸王——虎鲸

①虎鲸是海豚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8~10米,体重9吨左右,虎鲸的口很大,上、下颌各有二十几枚10~13厘米长的锐利牙齿。这些锐利的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可以迅速清理猎物,是它捕食的重要工具。

②虎鲸的行动非常敏捷。游泳速度可达每小时55千米,在追捕猎物时它的速度还可以加快一倍。不管海洋中的什么动物,只要被它发现就“难逃虎口”,小到鱼虾、海鸟,大到鲨鱼、海象,甚至大型鲸类都是它经常捕食的对象。

③虎鲸的胃口之大令人惊骇。国外发现过一头虎鲸,竟能一次吞下几十头小海狗。据推测,虎鲸每天的摄食量至少要占其体重的4%~6%,最多时可达到10%。也就是说,一头体重8吨的虎鲸,一天至少要吃320千克的食物。

④虎鲸捕食技巧非常高超。它胆大而狡猾,可以装死诱捕海乌和海豹等动物;当它们袭击须鲸时,往往是几十头虎鲸一起行动,一拥而上,饱餐一顿便扬长而去;捕食鱼群时,却用另一个巧妙的战术,先由若干头虎鲸围成一个大的圆圈,把鱼群困在当中,然后轮流冲入鱼群,择肥而吞,把鱼吃光后,就各奔东西。

⑤目前,虎鲸的数量在逐步减少。海洋水质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为猎捕行为的增加,食物来源的缺乏,以及人们对海洋的过度开发等,都成为威胁虎鲸生存的因素。保护海洋生物,迫在眉睫。

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戏曲

①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②首先,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戏曲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形态是不同的,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加工,是变其形而传其神、写其意。戏曲一般不用布景,舞台上代表什么空间,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随意而定,自由变化。舞台上此刻可以是书房,但剧中人一转身,舞台就可以变为花园,甚至可以变成千里之遥的另一地点。由此可见,戏剧舞台的空间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写意性地虚拟出来的。而西方戏剧强调模仿,造成了西方戏剧的写实观念,主张运用布景按照生活的样子确定空间,亦即舞台上所表现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形态是相同的或相似的。

③中国戏曲的情节有时也是写意性的,如,二将相斗几个回合,便可表示千军万马的一次复杂的战斗,甚至只要吹奏一个曲牌,一场宴会便已结束。

④在表演方面,戏曲中有许多虚拟的动作,如《打渔杀家》中肖恩父女划船,舞台上只有桨而没有船,但却给人以划船的真实感觉。难怪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1935年在莫斯科看了梅兰芳表演此剧赞不绝口呢!

⑤还有,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包含着诗、音乐、舞蹈、雕塑、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因素,也包含着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成分,这些因素在音乐节奏的指挥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⑥再有,中国戏曲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演员的念诵、吐字、行腔、哭、笑、身段、动作,都有高度的技巧,处处讲究形式美。可以说,中国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戏曲必将走向世界。

环保“新兵”——玉米

傅少松

①塑料曾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随着能源的日渐紧缺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一杰出的发明也暴露出“杰出”的缺点:第一,制造塑料要耗费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第二,塑料需要千百年才能降解,大量塑料垃圾加重了地球的负担;第三,就算千百年后塑料降解了,也会污染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和农作物生长。

②谁来代替“劣迹斑斑”的塑料呢?经过不懈的研究,人们终于找到了一位很好的“替身”。科学家从饱含淀粉质的玉米中,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出乳酸,再经过特殊的聚合反应,生产出颗粒状高分子材料——聚乳酸。它可以替代化工塑料,因此,被称为“玉米塑料”。

③它能做很多日用品,还可以制造矿泉水瓶子!英国的一家公司进行了一场“瓶子革命”。他们用“玉米塑料”制造的矿泉水瓶,通体透明,和化工塑料制成的瓶子一模一样。而且,短短3到9个月,便能完全降解,降解后还能充当肥料。一举多得,难怪有人说这是瓶子的“革命”!

④除此之外,“玉米塑料”的本领还有好多哩!

⑤日本的几家电器厂商,就用“玉米塑料”制成了 DVD光盘。这种光盘价格虽然贵了些,但非常环保。随着电脑的大量普及,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光盘也成了一大“公害”。“玉米光盘”却不一样,埋进土里,一年后,便可消失得“无影无踪”,绝对环保。

⑥手机,居然也可以用玉米制造!国外推出的“玉米手机”,除了电子器件,其他材料都是“玉米塑料”。只需把机芯等少数零部件拆下,报废的手机就可以往花坛中一埋,用不了多久,花花草草就更鲜艳亮丽了。手机成了花草的“补品”。“玉米手机”为手机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后路”,真是妙呀!

⑦美国的一家公司别出心裁,推出了“玉米袜子”。许多袜子都是化纤材料制成的,不可生物降解。研究人员从玉米身上提取纤维,织成袜子,既时髦又环保,外观漂亮,穿着舒适,透气性、牢固度和普通袜子一样好。

⑧玉米,新型的环保材料,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制作成农用薄膜,为瓜果蔬菜出力,薄膜老化了,又可作肥料,功劳真不小呀!玉米还能制成各种器具,连狗狗爱啃的“狗咬骨”都用上了它,味道挺不错哩!许多玩具的制造也让“玉米塑料”出场,宝宝们玩得更安全,大人们更放心。

⑨玉米,是传统粮食,现在,它又变成瓶子、手机和袜子,多神奇的科技啊!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