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四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五)

蟋 蟀(节选)

①蟋蟀在我童年时,确是我所喜欢的昆虫之中最喜爱的一种,为的是它们善斗,能使我觉得好玩的缘故。所以每逢秋天,我便和兄弟们或邻居小朋友们,各自养了好多匹的蟋蟀。我们常在晨曦里,大家携着竹筒篾篓,一同上郊野去捕捉。蟋蟀的家,是在草间的小穴里,我们听见它的声音从穴里漏出时,便取潭水灌了进去,使它被水所淹,匿不住身子,于是跃出穴外,向草野里乱逃乱窜,我们便迅速地用小铅丝罩笼住了它,连忙捉入篾篓里。这样____地捉着,直到太阳高照之后,方才得意地携了回来。

②蟋蟀携到家里之后,我们就忙着建筑它们的住宅了:用铅片制成的盒子,将里面隔着火柴盒壳及卡片,曲曲折折的好像富人的别墅似的,有深院,有回廊,有阶砌,有园地;盒盖上还钻有许多小洞,当作天窗,以通空气。于是这蟋蟀的住宅便落成了。它们舒适地住在里面,我们每天把新鲜的丝瓜花和黍穗等物,放在盒里,供作它们的食粮。

③每天早上,大家都携着蟋蟀,聚集在一处。用量米的小斗,当作战场,把两只蟋蟀放在一起。它们一经接触,就各个____,迎头痛击;有的一战便分胜负,有的接连倒翻了几个筋斗,苦斗了好几回合之后,才见输赢。胜的____,振翅高鸣,好像胜利的战士在唱着凯旋之歌一般,使人们欢呼不已。败的则偃旗息鼓,不敢声张,以后虽再碰头,也只好____,不敢再启牙一斗了。

④后来我们年纪渐长,就不再让蟋蟀去相斗了。我们把它们单独地各自放在一只小盒子里,夜晚排列在天井中,寂静地卧听它们那凄清的声调,觉得别有一种情趣。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填序号)

A.耀武扬威 B.望风而逃 C.接二连三 D.张牙鼓翅

(2)、昆虫之中,“我”最喜爱蟋蟀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关于蟋蟀的哪些事,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完成下图。

(3)、根据短文内容,让我们一起制作一份“捉蟋蟀”的温馨提示卡,完成下图。

一起“捉蟋蟀”

时间段: 需带工具: 地点:

捕捉方法(请排序号):

A.灌潭水 B.找声音 C.捉入篾篓 D.找到草穴 E.趁乱笼住

(4)、我们曾学过法布尔《蟋蟀的住宅》一文,结合本文,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蟋蟀的住宅》以介绍“住宅”为主要对象,本文是作者回忆童年时关于蟋蟀的趣事。 B、蟋蟀自己建筑住宅时很用心,文中“我们”给蟋蟀建住宅时也很认真。 C、“我们”在盒盖上钻许多小洞,是为了方便随时可以观察蟋蟀。 D、“我们”为蟋蟀建造的住宅像别墅似的,写出了“我们”对蟋蟀的喜欢。
(5)、短文最后的“情趣”一词你怎么理解?请你结合短文内容写下你的感受。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有趣的树木

    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自治州,人们称它是植物王国皇冠(①)上的绿宝石。那儿到处是绿油油的热带植物,生长着许多有趣的树木。

    有一种树,叫做黑心树,不仅名字古怪,而且样子也长得高大古怪,更怪的是树干的中心,居然是乌黑色的,多么有趣啊!傣族兄弟给它取了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它“挨(②)刀木”。原来黑心树还有一个古怪的本领,你把它的主干锯了,第二年就会从残桩上长出二三枝新主干,再锯再长,越长越多。当地居民在住宅附近种上十来棵这种树,一年到头的烧柴就不用愁了,所以,又叫它“烧柴树”。

密林中另一种有趣的树,叫做轻木。这种树生长十分迅速,一年就能成材。它高大挺拔,而重量却非常轻,0.5立方米的木材一个人就能背(③)起来。轻木是世界上最轻的木材之一,用它制造的家具搬运起来可省力啦!

    与轻木相反,这儿的铁力木是世界上最重的木材之一。铁力木四季常绿,高达30米。它的木色黑沉沉的,入水即沉,真有点像铁块。一块直径40厘米、高25厘米的铁力木砧板,力气小点的人还端不起来。铁力木不但重,而且木质致密、坚硬异常,是建筑和制作名贵家具的优良用材,还能用来制作高级乐(④)器。

    西双版纳生长着5000余种(⑤)植物,有趣的树木还多着呢!

课外阅读。

家乡的小桥

    “谁不说俺家乡好!”我总认为,家乡的桥,够得上是一景。

    我家所在的村庄是一山间谷地。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有四条小溪纵横其间。它们似乎都有点恋家,九转十八湾的迂回着,不愿直流而下。因此,在这一(dan  tan)丸之地上架有十一座桥。其中石拱桥四座,石板桥五座,木桥一座,木板桥一座。短桥不计其数。站在中央的石拱桥上一招手,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见到;一呼喊,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以听到。它们(   )是村里各户人家的通道,(   )是联络大家的纽带。

    石拱桥很有些年头了,从桥面凹陷的痕迹可以看出。做得也很精致,堆砌处(   )多年风雨的侵蚀,(   )仍不见(feng   feng)隙,上有长长的条石作为护栏,半月形隆起的桥身,好像常驻的彩虹。

    石板桥都是一整块石片,身临其上无不惊叹:世上怎能有这么大的石块?是哪一位能工巧匠雕琢而成?是如何从石山中运来,又如何架得上去?最大的一座石板桥可以两人横挑担子迎面而过。

    木桥就要简陋多了,但小孩们最喜欢。一是走起来颤悠悠的,像合着拍子跳舞;一是可以在上面试试自己的勇气,因为稍一趔趄就会掉下去。男孩子们可以在此逞能冒险,女孩子一般不敢,但又要好奇去看看,去试试,以衬托男孩子们的勇敢。

    ①我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我是屋里的主人,它却是门外的统治者。有了它的统治,无论怎样总是不安静的。

    ②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蝉的幼虫就从这些圆孔爬出,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

    ③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 qiānɡ ),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种区别是由于它们工作方法的不同。金蜣的工作是由洞口开始,所以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的,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口。因为门还未开,所以不可能在门口堆积泥土。

    ④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

    ⑤能够很随便地在穴道内爬上爬下,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当幼虫爬出去的时候,必须知道外面的气候如何。它通常会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建造一道坚固的墙壁。它会在隧道的顶端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感觉外面的气候很温暖,它才会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高原生态的守护者与挑战者

[材料一]2023年暑期,中国独立创作生产的第一部反映雪豹及其生活环境周边生态的纪录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上映。随着该纪录片的上映,被誉为“雪山之王”的雪豹,从远山云霓的“隐者”成了备受关注的“网红”。《雪豹和她的朋友们》体现了我国青藏高原日益优化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生动地传递了绿色发展理念。雪豹还有一群特别的邻居朋友们,它们共同在雪山之境繁衍生息,和谐共处。藏狐、猞猁、狼、棕熊、斑头雁、高山兀鹫、岩羊等担任本片“主演”,还有鼠兔、藏獒、纵纹腹小鸮等众多可爱又有趣的小动物们也“客串”加盟其中,从陆地到天空,一直陪伴着雪豹。当地的牧民则给雪豹以最好的护卫。有了这些朋友,雪豹也不再显得孤单。

[材料二]①雪豹是高原上当之无愧的“颜值担当”。由于生活在海拔高、气温低的青藏高原,相比其他“近亲”,雪豹的皮毛更厚、脂肪更多,看上去圆滚滚的。为了更好地在攀岩中保持平衡,它们的尾巴又粗又长,甚至可以变身“绒被”围在小雪豹身上。它们的圆脑袋上长着一对又大又亮的眼睛。小雪豹刚出生的时候,眼睛虹膜的颜色发蓝,就像两颗圆宝石。这样的头身比例加上大尾巴的组合让雪豹看上去萌点十足。

②“萌者”更是“猛者”。适合高原地形和气候的身体条件,让雪豹成为食物链中的“顶级掠食者”。雪豹爱好在晨昏活动,常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山上,其行动敏捷机警,善于跳跃。3~4米的高崖,雪豹可纵身而下;其单次跳跃最远可达 15米,最高可达6米。为了猎食,雪豹通常每天行走10~12千米,最长可达28千米。如果说青藏高原是一个江湖,那么雪豹就是“武林盟主”。雪豹处于青藏高原生物链的最顶端,被称为“雪山之王”的它们,是维护高原生态平衡的定海神针。

③近年来,藏狐丑丑的大方脸、小眯缝眼已经火爆全网,活跃在大家的表情包素材库中。“藏狐凭一己之力拉低了整个狐狸家族的颜值”,网友虽然这么说,对它们的喜爱却只增不减。空中“狠人”斑头雁被称为“世界上最能飞的鸟”。冬天的斑头雁生活在印度一带,等到繁殖期时,它们整个种群需要迁徙至青藏高原、青海湖,甚至内蒙古境内,平均飞行高度近10000米。斑头雁能在悬崖峭壁之上筑巢,为的是有效防止雪豹、藏狐等动物攀爬捕食它们的雏鸟。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材料三]高原生态系统极其脆弱,稍有破坏就会伤害甚至摧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数据显示,近几年,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雪豹数量明显增加。雪豹,看似是高原上的百兽之王,但实际上,它们捕食的成功率甚至连10%都难以达到。野生动物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已经举步维艰,更别提人类的捕杀、气候的恶化、家畜的侵袭、疾病的威胁,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挤压着它们的生存空间。

(根据相关资料改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