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水平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各题。

妈妈的家风

程荣贵

①妈妈是一位普通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心地善良。她经常教育我说,人这一辈子,如果有能力就做点好事,没能力就做好自己。即使生活再难、 日子再苦,也别做亏心事。

②一次,妈妈患了重感冒、高烧不退。爸爸让我陪妈妈到县城,把攒的一筐鸡蛋卖了,好为妈妈抓药。上小学三年级的我,一手提着鸡蛋筐,一手搀扶着病中的妈妈,走得汗流浃背。 当我和妈妈走到二里岗农机站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卷钱,捡起来一数竟有 70多元。当时猪肉才0. 72元一斤,这笔意外之财对我和妈妈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妈妈抚摸着我的头,笑着说: “儿子,这钱咱不能要。你看这皱巴巴的毛粟,说不定这家也正在难处。”果然,等了不大一会儿,只见一位神色慌张的叔叔跑来问,是否有人捡到了钱。妈妈问他丢了多少钱,他说76元。妈妈见他说的数额与我们捡到的吻合,二话没说,就让我把钱还给了人家。那位叔叔不停地说着“谢谢”。原来这是他为给老人治病挨家挨户借来的钱……把钱归还了失主,妈妈如释重负。她脸上不光多了笑容,连走路都好像轻快了,

③那年,村里兆昌叔结婚,司仪在婚礼庆典上刚把一挂鞭炮扔出去,我和一群小伙伴就拼命跑去抢。我以闪电般的速度,把散落在路旁的一个“大炮仗”装进兜里。正得意间,突然一声闷响,一股黑烟伴着火苗从我的腰间蹿了出去。我的衣服着火了,上衣口袋也被炸开了拳头大的洞。

④一想到捅了娄子,没法跟爸妈交代,我“哇”的一声哭开了。天都黑了,我躲在晒谷场的草堆旁不敢回家。妈妈找到我,气得把手高高扬起,最后却轻轻地落在我的背上,还反复念叨着: “儿子,抢鞭炮是件很危险的事,万一伤到手和眼睛,爸妈跟着你受累不说,关键是你自己一辈子遭罪……听了妈妈的话,我特别愧疚和后怕。第二天早上,我发现被炸坏的衣服已被妈妈补好了。补丁处有一只可爱的卡通鸭,仿佛游弋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口袋已看不出任何破损的痕迹。

⑤那个年代,北方农村的院墙都是土夯或砖砌的,而南方农村的院墙多是篱笆围成的。我的老家属湘西北,一年四季,房屋四周的空地上会栽满绿油油的蔬菜。为了不让外面散养的鸡鸭偷吃蔬菜,爸妈便在菜地外围栽上一些万年青和鱼蜡树,待长到半人高时,再对它们进行一次修理和加固,便成了 “篱笆”。修剪之后的篱笆,宛如一排训练有素的士兵,昂首挺立在房屋四周,特别气派。这种就地取材的做法,尽管不是妈妈的独创,但经过她的改进,总会引来众多乡亲的效仿。

每年春季,篱笆上就会爬满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还有月季和蔷薇。花儿在轻风中摇曳,整个院子色彩缤纷。穿行其中,影子倒映在房前碧波荡漾的池塘里,真有一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水中映的情趣和悠然。这时,总能听人夸赞妈妈是一位神奇的化妆师。她把平淡无奇的日子过出了滋味,让枯燥乏味的生活有了色彩。听到对妈妈的赞美,我心里总是很骄傲。

⑦每当我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或推开老屋的房门,仿佛都能看到妈妈亲切而又忙碌的身影、感受她熟悉而又温润的气息。虽然妈妈已经不在了,但她的质朴、乐观、和善都已点点滴滴深入我的灵魂,教会我在这个世界上活出了一种诗意和远方。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 联系上下文可知别人“夸赞妈妈是一位神奇的化妆师”的原因是 ( )
A、妈妈把生活过出了滋味 B、妈妈巧用植物做“篱笆”B. 妈妈补衣服手法非常好 D. 妈妈把“我”教育得很好
(2)、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把捡到的钱归还失主→“我”的上衣口袋被“大炮仗”炸开了洞→→妈妈给“我”补好被炸坏的衣服→→众多乡亲效仿、夸赞妈妈。

(3)、本文以叙事为主,其中穿插了一些写景的语句。请品析第6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4)、“妈妈”是一个承载着教育与爱的称呼,我们在妈妈的教育影响下茁壮成长。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妈妈(或像妈妈一样的人)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件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惜春小札

李国文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她走的时候,也是悄没声儿地离去。既不像秋天落下那么多的黄叶,“无边落木萧萧下”,造下满天声势;也不像冬天,一阵烂雪,一阵冻雨。

    典型的春天,应该在长江以南度过。没有阴霾的天气、泥泞的道路、苍绿的苔痕、淅沥的雨声,能叫春天吗?没有随后的无淡风轻、煦阳照人、莺歌燕舞、花团锦簇,能叫春天吗?只有在雨丝风缕、春色迷人的江南,在秧田返青、菜花黄遍的水乡,在牡童短笛、渔歌唱晚的情景之中,那才是杜牧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中的缠绵的春天、撩人的春天。

    然而,在北方,严格意义的一年四季,春天,是最不明显的,或许也可以说并不存在的。“五九六九,沿河插柳”,这是地气已经转暖的南方写照。“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而在北方,河里的冰,才刚刚解冻。等到它完全融化的日子,春天也差不多过去大半了。

    春天里有未褪尽的冬天,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人们管这种天气现象叫做“倒春寒”。于是,本来不典型、不明显的春天,又被冷风苦雨的肃杀景象笼罩。

    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一座知春亭。但知春亭是否“知春”呢?好像也未必。通常都是到了“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的那一会,才在昆明湖的绿水上垂下几许可怜巴巴的柳枝,令北京人兴奋雀跃不已,大呼春天来了,其实,“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承德的避暑山庄里,有一幢烟雨楼。不过名为烟雨楼,但至少在春天里,是没有烟雨的。“烟雨”二字,也只是一厢情愿罢了。在高寒地带,只在塞外的干燥风和蒙古吹过来的沙尘,决不会有那“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的烟雨葱茏的风景。

    看来,北方的春天,就像朱自清那篇《踪迹》里写的那样,她“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

    因此,捉住春天,把握春天,然后,充分地享受春天。

    虽然李商隐告诫过,“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春天,是唤醒心灵的季节,是情感萌发的季节,也是思绪涌动的季节,更是人的生命力勃兴旺盛的季节。

    人的生物钟,如果能够耳闻的话,可以相信,在这个季节里,响动的准是黄钟大吕之音、振聋发聩之声。甚至血管里跳动着的激流,也会蕴含着前所未有力量。此时此刻,若是去爱,一定是炽热生死的爱;若是去恨,一定是刻骨的恨。若是去追求,去拼搏,去干一番事业,你会从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能量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

    人的一生,何尝不如此呢?也有其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然而,一生中的这个春天,似乎比北方真正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人,有各式各样的活法,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无论怎样的一生,你千万要珍惜你生命中属于春天的那一瞬即逝的岁月。因为,青春只有一次,一去便不复返。

    使你的青春放出光华,享受青春的美,那才是生命最大的欢乐。

(选自《中华美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那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风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问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籁籁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进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撅,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撅又打了一回。眼见气都没了,方才丢了棒。

朋友是自己选的家人,家人是人生第一任朋友。班级同学想通过对名家名篇的探究,学习“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A.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③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了,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朱砂井”。B.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唱了一段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少年父子成兄弟。”

④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未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⑤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