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自主高效练】主题五且游且记

阅读

攀登基拉韦亚山

[英国]布拉西夫人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巨大的火山口边缘。火山中心有一百多米深,四周是垂直甚至悬空的峭壁。火山口的直径有六七千米,满是大堆大堆冷却了的沥青,看起来就像一口大锅。中间灼热的暗红岩浆不断向我们涌来,地面四处都是红彤彤的岩块、火焰和烟雾。

我一直期待能在火山上见到奇观,所以对这里的第一印象相当失望。不过我确实见到了新形成的火山口,里边是一片火海,熔岩的四周耸立着峭壁。

我们一行八人在沃尔卡诺旅馆住了,一晚,第二天下午3点在两位向导的陪同下再次出发。我们还雇了三名工人搬运行李和生活物资,他们在回程时还可以帮忙搬运采集的样本。

我们首先攀下了百米深的悬崖,它原本是老火山的环壁,但现在覆盖着厚厚的绿植。道路十分险峻,许多地方都嵌有之字形木阶,否则根本无处落脚。

到达底部以后,我们踏上了冷却后的岩浆形成的地面,昨晚我们曾对这里做过一些观察。岩石的裂缝之间已经出现了一些土壤,细小的蕨类植物顽强地存活下来,把绿色的叶子高高地伸向了阳光。

在这里行走能令人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熔岩形成的平地上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凸起,那与它们最初的温度和冷却的速度有密切的联系。地表有些像玻璃的半成品,在我们的脚下不断碎裂。

有些地方看起来如同一锅沸腾的水突然被石化,有些是黑色及彩虹色的熔岩形成的波涛,或者是一大股纠缠不清的绳索,还有的像是成堆的风琴管,或是小山丘或是圆锥

我们不断前行,熔岩的温度也越来越高。破碎的缝隙中开始升腾起热气,令我们的鼻子和喉咙感到疼痛不已。后来,我们走到岩浆的下风区域时,每一步都变得异常艰难,蒸汽差点把我们熏死。

这里的岩浆显得更光滑透明,似乎是因为它们的温度更高。其中富含硫黄、明矾和其他矿物质,映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在透明度特别高的地方,可以看到下边黏稠的条状岩浆,如同棕色的玻璃丝,因此被称为“裴蕾的头发”。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新火山口,开始攀登它外层的环壁。又薄又脆的外壳多次在向导的脚下碎裂,并从其中涌出炽热、炫目的气体,令人窒息,向导不得不尽力快速躲开。但我们还是成功登顶,眼前的一切令大家目瞪口呆! 我一瞬间愣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呆呆站在那里望着那幅既壮观又恐怖的景象。

我们就站在悬空的崖壁边沿,脚下三十多米深处是盛满岩浆的湖泊,直径差不多有1500米。岩浆不断撞击着对面的岩壁,发出的声音仿佛是海洋在暴风雨中的怒吼,血红的岩浆翻起巨浪,不断扑向坚硬的陆岬,然后冲上峭壁,把猩红的火星撒向空中

躁动不安的岩浆湖沸腾着,冒着气泡向上升腾,任何一种状态都无法保持两分钟。一般情况下,它呈现出一种单调的暗红色,表面覆盖着薄薄一层灰色泡沫。这些泡沫始终在不断膨胀和碎裂。湖中时而喷涌出黄红二色的火焰组成的喷泉、瀑布和旋涡,有时从中裂出一条金黄色的大江,有时是四五条小河。

日落时分,黑暗渐渐笼罩在火山上,景象就更为可怕了。为了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稍稍退后了一些,也想吃点带来的食物。但爆炸和刺眼的火光一个接一个,我们目不暇接,根本就顾不上吃东西。

狂暴的岩浆不顾一切要挣脱火红湖面的束缚,时而发出恐怖的怒吼,使人不由得联想到那是一群被禁锢的恶魔,正徒劳地撕扯着身上的锁链。他们尖叫呻吟,发出极度痛苦的呼喊,其中饱含着绝望。有时,至少有7个地方的岩浆同时怒不可遏地冲向岩石,制造出7处火焰喷泉。

我感到又热又不舒服,往四周看看立即就明白了原因何在。我们正站在一片灰色的岩石上,底下不到5厘米处就是一片火红。树枝戳进去会着火,纸片碰到会立刻化为灰烬,男士们无法凑到裂隙中借火点烟,因为热浪实在太猛烈了。

我们看了最后一眼,终于恋恋不舍地转身,离开了这幅迷住我们长达数小时的画面。我们之前穿过的那片冷却的熔岩,现在却出现了通红的斑块,随时都有火焰喷射出来,岩浆横流,蒸汽和烟雾四处弥漫。

回程的路走起来非常吃力。我们排成一列,紧跟在领头的向导身后,只能踏着他的脚印往前走。不过总体说来,夜晚比白天更容易看清路线,因为现在我们能真真实实地看到危险之所在,而白天只能凭感觉。我们跨过或跳过了许多灼热的裂缝。如果不小心没踩对地方,我的脚就会陷进薄薄的外壳,火花四溅;还没等我回过神来,拄的那根木棍又着了火。

(选自《美国学生经典文学读本》,有改动)

(1)、〔游记·厘清“所至”〕阅读全文,梳理第二天作者一行人的游踪。
移步换景
百米深的悬崖
踏上
走到岩浆的下风区域
新火山外层的环壁
站在
(2)、〔游记·关注“所见”〕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有些地方看起来如同一锅沸腾的水突然被石化,有些是黑色及彩虹色的熔岩形成的波涛,或者是一大股纠缠不清的绳索,还有的像是成堆的风琴管,或是小山丘或是圆锥。(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②岩浆不断撞击着对面的岩壁,发出的声音仿佛是海洋在暴风雨中的怒吼,血红的岩浆翻起巨浪,不断扑向坚硬的陆岬,然后冲上峭壁,把猩红的火星撒向空中。(从词语角度进行赏析)

(3)、〔游记·体悟“所感”〕这篇游记中,不但有自然奇观,还有心灵的震荡。如果用一个话题向同学们推荐本文,你会选择哪一个? 结合文本内容和阅读体验,阐述理由。(填选项)

A.冷却与沸腾

B.破坏与造就

C.失望与如愿

拓展链接

基拉韦厄火山,位于美国夏威夷岛东南部,海拔1222米。基拉维厄火山是世界上最年轻,也是最活跃的一座火山。每天几乎都有数十万立方米岩浆从岛上的火山口喷出。基拉韦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动力旺盛的活火山,至今仍经常喷发。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插在锁孔里的钥匙

毛小玟

    ①吃完早餐,老张慢悠悠下楼,他想去公园溜达。当他走到二楼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小女孩,蹲在201门口,201的防盗门的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色丝绳的钥匙。老张挠一下头,哎呀,这老太太可咋整,又忘记拔钥匙了。老张朝小女孩微笑着点点头。小女孩羞红着小脸蛋朝老张笑笑。

    ②上月一个周末,大约也是这个时候,老张接了电话,急急下楼,无意间,看见201房门锁孔里,插着一把系着红丝绳的钥匙,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太太着急出门,走的时候忘了拔钥匙?可又一想,说不定老太太在屋里?于是,老张向前轻轻敲了敲门,屋里没有动静,又敲了敲门,还是没有动静,可以确定老太太不在屋里。

    ③老张心里着急,锁孔里的钥匙咋办?拔出来不是,不拔出来也不是。这会儿,楼道里冷清清的,一个人也没有,他怕耽误时间,想一走了之,又觉得不地道,他看一眼脚下,咦,有办法了。于是伸手正要把钥匙拔出来时,住203房的男人回来了,他怪异地瞥一眼老张,快速打开门,风一样钻进屋里。

    ④老张张大嘴,看着关严实了的203房门,又转身看了看201门上锁孔的钥匙,闭上嘴,忽然感觉嗓子痒痒的,“咕噜”咽下一口唾沫。站在楼道里像吃了辣椒的猴子,抓耳挠腮。

    ⑤老太太终于回来了,老张如释重负,笑呵呵上前搀着老太太的胳膊,说:“婶子,您总算回来了!”

    ⑥老太太迅速抽回胳膊,朝老张瞪一眼:“你谁呀?”

    ⑦“婶子,我是住楼上的。”老张点头哈腰,怕把老太太吓着了。

    ⑧“我不认识你。”老太太甩开老张的手,伸手在身上左翻右找,嘴里嘀咕,“咋不见了,我明明放衣兜里了的……”

    ⑨老张温声说:“婶子,钥匙插在锁孔里,你走时可能忘记拔了。”

    ⑩“什么?”老太太一下子慌了神,伸手急忙把门打开。

    ⑪“没我的事了。婶子,我得走了。”老张刚转身要走,却被老太太一声呵住:“站住,你不能走。”

    ⑫老张愣住了,惊讶地问:“还有事吗?”

    ⑬你说没有事吗?老太太怒了,朝老张凶巴巴吼道:“你得进屋,等警察来了,你再走。”

    ⑭“我干啥要等警察来?”老张急了。

    ⑮“你别跟我喊,等警察来了,你跟他们喊。”说着,老太太掏出手机打了110。

    ⑯老张往外走,老太太往屋里拽,后来,老太太干脆坐在地上,两手死死地抱住老张的腿,说啥都不松手。这会儿,楼道里早已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老张想。走是走不了了,也知道不能走了,他只好大声说:“老太太,你松手,我不走。”

    ⑰大伙儿七嘴八舌,窃窃私语,各种难听的话都有。

    ⑱老张脸上的汗一滴滴淌下来,衬衣也湿透了。这次人是丢尽了,他委屈得想哭了。可他没哭,他高高仰起头。

    ⑲警察来了。经过一番仔细检查,虽然屋里没有丢东西,但是老张的行为可疑,正在警察要带走老张时,203房间那个男人突然挤进人群,大声嚷:“好人,他是好人啊!不信你们看!”他指着棚顶的监控器说,“这是我前天新安装的监视器。我发现老太太总是忘记拔钥匙。”男人不好意思地垂下头,搓了搓手,“我刚才回来看见你在门口鬼鬼祟祟的,我很生气。进屋就在查资料,没顾得上看视频,没想到屋外闹出这么大动静。”

    ⑳警察过来看看棚顶……

    ㉑警察从203房出来,握住老张的手:“误会误会。”

    ㉒所有人都用敬佩的目光投向老张。

    ㉓老张憨憨地笑笑,看看手机,急忙忙冲出楼道……

    ㉔他仰起头,深吸一口气,看着蔚蓝的天空,吹着口哨大踏步走向前……

    ㉕以后的日子里,偶尔能看见楼道上有个小女孩在201门口守着,直到老太太回来了才放心地离开。

    ㉖老张一边朝楼下走,一边回过头来,望一望小女孩身后,插在锁孔里的那把钥匙和系在钥匙上的红丝绳。

    ㉗他又憨憨地笑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12期

 阅读下文,完成 各 题目。

读      碑

刘成章

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0 余年前, 我第一次看到它, 印象十分深刻。它庄严、雄伟、壮观, 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 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滯的河水缓缓流淌;我比他们看得更慢, 是河水 中的一块石头。

它正面的题词, 我细细地读;它背面的碑文, 我细细地读;它底座上的浮雕, 我也一一细心地看了。 题词和碑文沁入我心,浮雕又夯实了我对它们的记忆。

忘不了的还有,离开的时候,见石栏杆前一喜盈盈的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少妇抬抬 下巴指点,  孩子伸出豆芽般的小手 ,抚摸石栏杆上突出的圆柱。这使我怦然心动。霎时间,昨天, 今天, 明天, 一齐在我的心头涌现。我不由再次仰起头:彼苍者天,此碑丰哉!丰碑千丈!

后来,我每次去北京, 天安门广场都是少不了要去的地方,去了,自然要见纪念碑。不过,有时 是细看 ,有时只是扫那么一眼。然而, 终因看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了,那碑上毛泽东的题词,那碑上毛泽东 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 不敢说可以倒背如流, 起码是牢牢地记在心里了。随着阅历的增长, 我对它们 的体会弥深。

但是,那年去了一趟南泥湾,我竟发觉, 我并没有读懂!

南泥湾有一个泉, 叫九龙泉,泉上小亭如开花的浓荫,掩映着一座烈士纪念碑。那是当年王震同 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在这儿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立下的。多年的风雨剥蚀, 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静 寂 , 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碑前也只站着我和陪同我的一个同志。碑如苍茫天边的古老星体, 我俩 是卫星一和卫星二, 绕着它运行。

它的正面,  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 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整个碑上,  是字的 堆积, 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什么字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

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啊, 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

泉水如泣如诉。

陪同者告诉我, 年前, 一位烈士的亲属从南方来, 趴在碑上查找烈士的名字, 找了整整半个小时 都没有找见。他说, 假若让他到一个团的营房挨着门找人,也该找到了。

烈士的名字究竟有多少, 我没有数, 只是粗估了一下; 然后我将目光投向前边开阔的川道。我想, 要是把每一个名字都复活为一个血肉之躯, 那么, 他们足以把多半条川道站满! 要是他们又像开誓师会那 样齐声高呼,那么, 这条川道将震响多么恢弘的一片声音!

我于是想起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以前实在没有读懂它。 那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  以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只从字面上读读就行了吗?它的背后还有什么呢?    难道不  是铭刻着的密密麻麻重重叠叠逶逶迤迤起起伏伏触目惊心比森林还要辽阔十倍百倍的烈士的名字吗? 名  字的数目,    不是几十万, 不是几百万, 而是几千万! 要是把那些名字也都复活为血肉之躯, 那么, 天安门  广场是站不下的, 加上东西长安街也是站不下的。就是把偌大的北京城挤得房倒屋塌, 也摆不下他们的巨  大阵容!他们的人数,是要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公民数还要多的! 然而, 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 这么多,这么多的英雄儿女,竟倒在血泊里了!

这一层, 看起来浅显,但却是不易读出来的最基本 的东西。.

读书往往要读注释, 才能读得懂。读碑也需要读注释。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是人民英雄 纪念碑的一条极好的注释。

现在完全读懂了么?

不敢说。但起码, 每看见人民英雄纪念碑, 心中便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 起码不会因为人 生道路漫长,  口袋里的什么东西丢了, 也发现不了; 起码不会在某一天,  摔了跤, 眼镜也打碎了, 抬头望 望,说天安门广场的那个环绕着浮雕的高大建筑, 只是一个美丽的装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