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初中全程阶段测评卷科学七年级下册单元回顾第⒉章对环境的察觉A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安用发光的“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作为光源,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如图甲所示,若此时想在实验中能用光屏承接到F的实像,光屏应在
(选填“0~10cm”"10~20 cm”"20~30 cm”或“30~50 cm”)范围内移动。
(2)、
若要模拟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小安应在步骤(1)的基础上将F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同时调节光屏的位置,直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
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取下光屏后,直接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用眼睛观察像。小安从40刻度线处移动光源逐渐靠近凸透镜,图乙中小安最先看到的像的编号是
。
(4)、
下列对此实验装置的评价,正确的有____ (多选)。
A、
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
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C、
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
如果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作光屏,能更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举一反三
如图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电化教学设备,你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吗?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如图所示,投影仪上有一个用凸透镜做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成像。
小林利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实验中测得甲水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再将甲分别挤压成图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某校文化墙上需要展示一个直径为1米、图文均正立的标识,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更换标识底片,现向全校学生征求投影方案。小滨利用标识底片(直径2厘米)、纸板、打孔器和手电筒自制了一个“标识投影装置”(如图甲所示)。
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点光源 S发出的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图甲,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 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眼,科学用眼。为进一步探究“眼睛的成像规律”,小科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来模拟晶状体,如图所示。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自身厚度大小。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凸透镜里抽水时,水凸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返回首页
相关试卷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科学试题卷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长兴县 安吉县)2024学年第一学期质量检测 七年级科学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题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考试 科学试卷
试题篮
编辑
生成试卷
取消
登录
x
请输入网站账号/手机号码/邮箱
请输入密码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其它登录方式:
免费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