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阅读理解训练试卷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梦回繁华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

(1)、下列有关选段的结构内容概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总写《清明上河图》这幅画卷的特点及内容。 B、第②段分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画面内容,突出其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 C、第①段与第②段结构上是递进关系,第②段描绘《清明上河图》更进一层。 D、《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时期的经济写照。
(2)、下列有关选段说明性文本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摹状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C、从第②段的关键词看,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而不是逻辑顺序。 D、选段的说明语言大多采用了生动说明,使说明对象形象有韵味。
(3)、选段第①段和《中国石拱桥》第一段相比,你一定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请你简要概括出三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中国石拱桥》

举一反三
阅读《哈尔滨老火车站》,回答下列各题

哈尔滨老火车站

       ①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②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它位于南岗区、道里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这个半圆形广场视野开阔,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每当广场上鲜花盛开,繁茂的树木成为衬托建筑的绿色飘带,建筑优美而舒展的丰姿则尽现眼前。

       ③作为火车站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较严谨而合理。建筑由一二三等候车室、中央门厅及处于最右端的中国人候车室等五个大厅构成,围绕着这五个大厅分别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务员室、警察室、站长室、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为1619.78平方米。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其它几个候车室通过门厅联系在一起,成为流动而连续的空间。

       ④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立面设计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独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一眼望去,建筑通体的曲线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墩、曲线的女儿墙甚至曲线的车站名称,犹如各种曲线的海洋。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⑤驻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之前,你会发现,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生动奇异,整个建筑舒展而大方。可惜的是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它迷人的风采已随风而逝。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技术专家认为,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富煤、贫油,少气”的现实,决定了我国在未来30年至50年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煤变油”技术的利用及推广被提上日程。日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商业规模煤制油工厂的南非沙索公司与我国神华集团合作,利用其世界领先的煤炭液化工艺,开始了在陕西榆林和宁夏宁东投资两座煤制油工厂的可行性研究。

    所谓“煤交油”,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的一项技术。煤炭是一种碳含量高,但氢含量只有5%的固体。与液体燃料相比,煤炭也不便于处理和运输。除此考虑之外,“煤交油”技术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煤多油少的结构性缺点。利用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新型的煤液化工艺技术,加快煤制油产业化,不仅有利于中国煤炭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石油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煤变油”是上世纪20年代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发明的。由于石油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美、日、苏、荷兰等国都加入了煤炭液化新技术的研究行列,但因这些发达国家煤价过高,劳动成本又十分昂贵,虽然取得技术上的进步,却难以提升至产业化日程.致使“煤变油”丧失市场。

    我国的煤制油技术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近年来,中国先后引进了德国、美国和日本的煤炭液化技术,进行7建设煤炭液化示范厂的可行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使用煤间接液化技术生产石油的现代工业化经验.

    以我国目前掌握的“煤变油”技术,完全有能力进行自主开发。但是,其解决方案及技术推广从摸索形成到正式投入商业运作可能需要数年之久。这让众多拥有“煤变油”技术的国外企业得到了机会。今年7月,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宣布利用其煤炭间接液化核心技术,与我国最大能源企业之一一一神华集团合作,在神华的宁夏宁东煤炭基地共同研究建设一座日产油品及化工品7万桶的煤炭间接液化工厂。

诚然,高昂的技术转让费和巨大的前期投入曾使得各国企业对“煤变油”项目持审慎态度。一般来说,一家世界级的间接煤液化工厂每年需要1500万-1900万吨煤来生产约450万吨柴油、石脑油及液化石油气。如此规模的煤制油工厂建设成本将在400亿元到500亿元人民币之间。但据神华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煤液化除了能满足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需求,同时将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据介绍,在煤变油效益的估量上,主要参考欧佩克23美元至28美元一桶的石油指导价格。以23美元测算,回报率在11%左右。目前石油价格在60美元左右一桶,照此标准计算,“煤变油”项目就更有竞争力。此外,在还贷、税收、地方能源供应方面给我国带来的可量化的收益将相当于投入的1.3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奇的瓦片

    ①瓦,作为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最早使用于西周早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随着朝代更迭,瓦被广泛使用,时至今日,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奢华的琉璃瓦,也可以看到徽州质朴的粉墙黛瓦。千百年来,瓦的功能除了透风、挡雨、装饰,没有过改变。

    ②但,如今,瓦的功能性被扩大化了,这一改变源自薄膜太阳能企业汉能公司推出的新一代产品“汉瓦”。“汉瓦”的神奇之处在于,这种瓦片不仅具有屋顶建材的基本功能,还具有发电的功能,是更符合现代建筑审美需求的新一代屋面瓦,也是现有市场里太阳能产品和传统屋面瓦的升级产品。

③“汉瓦”之所以能发电,核心技术是,它将柔性薄膜太阳能芯片与屋面瓦融为一体,换言之,就是将轻薄、高效、柔性的铜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芯片通过内外双层的夹胶封装工艺,精密封装在透光度超过91.5%的玻璃内层中,这种太阳能芯片能让瓦片像绿色植物一样直接利用阳光,进行薄膜发电。

    ④除了具有发电功能之外,相比传统屋面瓦,“汉瓦”还具有隔热、保温、防火、防渗水、抗冰雹等特性。“汉瓦”具有玻璃材料、U型挡水条、F型卡槽三重防水保护。其中,玻璃材质永久不透水,U型挡水条保证瓦片安装后上下方向不渗水,F型卡槽双扣结构保证瓦片安装后左右方向不渗水。

    ⑤为了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目前上市销售的“汉瓦”包括三个系列,分别是曲面、平板、倒C型三款。不过这款神奇的瓦片售价也不菲,每平方米售价在千元以上。

选自《东南快报》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大数据”时代

    ①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却因为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2016年“数博会”在贵阳召开。此次“数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②在科学上,“大数据”推动其快速发展。东方祥云的负责人李胜在1999年创办企业时,希望利用数据库对洪水进行预报来摆脱传统洪水预报方式的弊病。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好几次公司都濒临死亡,为了生存,甚至还被迫倒卖过电脑。直到2015年,恰遇到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东方祥云获得了机遇。东方祥云的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平台得以收集到全球所有公开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各个主要河流的水文数据及各种图片、视频。现在可以将洪涝灾害的预测从20分钟延长到72小时。是大数据技术和水利的结合让东方祥云大数据项目在中国“云上贵州”商业模式大赛中一炮打响,获得最高奖——“云端大奖”,并获得500万元扶持资金。

    ③“大数据”来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手机多了一张方便和免费的网。但近期,有多位网友发现,当自己在使用QQ或者微信聊天的时候,交流中说到了某一件物品,打开淘宝时,它会向你推送相应的商品,当自己在某个地方的标签是摄影师的时候,淘宝上就会显示一些摄影器材。这个并不只是淘宝上有,京东等购物app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况。阿里巴巴某工作人员向民众展示了一场关于大数据背后的系统,只要有人在浏览器上输入了某一个关键词,浏览器的后台就会进行记录,将某一用户一整年的搜索信息全部保存起来,然后进行分析,通过分类、整合,可以得知他在生活中最喜欢看什么电视,做什么工作,有什么爱好,包括年龄阶段、相关联的朋友圈、家庭情况等都可以数据关联分析出来,这就是利用大数据得来的结果,工作人员表示,只要你在网络上进行绑定和搜索的时候,在某方面来说你的隐私就已经被曝光了,在互联网面前,人们是没有隐私的。

④对于公务员来说,这无疑多了一个“紧箍咒”。一款名为“数据铁笼”的App,用大数据的方式追踪公务员的时间、权力等。贵阳市交管局工作人员孙某某的每一天都有APP汇总过来的精确到秒的记录。与门禁卡、饭卡、公务消费卡相连接的考勤系统显示他4月某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8点40分22秒到达局大楼,两分钟后坐上电梯。中午12点18分出现在食堂吃饭,12点35分59秒离开,四分钟后回到办公室。下午15点12分35秒,通过公务卡网划一笔3561.00消费款到建行622*户头,中途还曾遇到钓鱼网站骚扰。幸好App有反诈骗引擎及时提醒功能,才无误地完成网上消费交易。17点52分45秒下班回家,途中还接到400开头的一条诈骗信息,预防信息及时进行提醒。像“数据铁笼”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专门的反诈骗等打击违法犯罪的项目中。对违法犯罪者进行数据分析,继而追踪和打击,以技术对技术,让犯罪者无处遁形。

(选自《南方周末》,略有改动)

【任务二】肯读书·新时代阅读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中学课程很多,你自然没有许多时间去读课外书。但是你试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一点钟或半点钟的功夫么?如果你每天能抽出半点钟,你每天至少可以读三四页,每月可以读一百页,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何况你在假期中每天断不会只能读三四页呢?你能否在课外读书,不是你有没有时间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决心的问题。

世间有许多人比你忙得多。许多人的学问都在忙中做成的。美国有一位文学家、科学家和革命家富兰克林,幼时在印刷局里做小工,他的书都是在做工时抽暇读的。不必远说,你应该还记得孙中山先生,难道你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还要忙些么?他生平无论忙到什么地步,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你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你便知道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个学者。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读书》,有删改)

【材料二】

【材料三】

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陈力:有人说,数字阅读是“碎片化阅读”,因而对此忧心忡忡。我以为,“碎片化阅读”也是一种有益的阅读方式。倘若人们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知识与信息,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高兴。更何况,有谁听说《诗经》三百篇、《唐诗三百首》是一口气读完的?我们在读一首诗、一首词、一篇文章的时候难道不是在进行“碎片化阅读”?重要的不是阅读的形式和工具,而是阅读与否和阅读的内容。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数字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题,阅读的主要内容并不是电子图书,而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换。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选自《百度教育》,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