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到上王家

王培国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穿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连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2)、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赏析加点词语)

②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

(4)、第⑦段中老人为什么说“这火真好”?请简要分析。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老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做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她的生意就冷清。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良,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那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她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⑮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风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路的两边长满了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提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子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选自《萌芽》2013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各题。

妈妈的额头

蒋平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摘自《天津工人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阿瑗常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我又变为最大的。钟书是我们的老师。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他可高大了。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③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狗窠真舒服。”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妈妈有点笨哦!”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④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⑤钱瑗曾是教材评审委员会的审稿者。一次某校要找个认真的审稿者,校方把任务交给钱瑗。她像猎狗般嗅出这篇论文是抄袭。她两个指头,和钟书一模一样地摘着书页,稀里哗啦地翻书,也和钟书翻得一样快,一下子找出了抄袭的原文。

    ⑥一九八七年师大外语系与英国文化委员会合作建立中英英语教学项目,钱瑗是建立这个项目的人,也是负责人。在一般学校里,外国专家往往是权威。一次师大英语系新聘的英国专家对钱瑗说,某门课他打算如此这般教。钱瑗说不行,她指示该怎么教。那位专家不服。据阿瑗形容:“他一双碧蓝的眼睛骨碌碌地看着我,像猫。”钱瑗带他到图书室去,把他该参考的书一一拿给他看。这位专家想不到师大图书馆竟有这些高深的专著。学期终了,他到我们家来,对钱瑗说:“Yuan,you worked me hard”,但是他承认“得益不浅”。师大外国专家的成绩是钱瑗评定的。

    ⑦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⑧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⑨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⑩人间也没有永远。

    ⑪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⑫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四季平安

这么大的雪,小杨不回来了吧。

一场雪封实了白露河两岸。 白露河在这几打了一个大深弯,河堤似鸟儿的双翼,大娘住在东边的翼尖上。此刻,在大娘的眼里,这鸟儿是一只巨大的白日鹅,在白茫茫的天地间煽惑着翅膀。

小杨是她的帮扶责任人。他初来的时候,老太太患病躺在床上,一只干瘦炸毛的猫,在窗台上饿 得无精打采地叫着。搂柴生火、舀水做饭, 土灶被他烧得红红火火。这孩子说他,家住在这白露河上面十几里的南河湾,爹妈都在家里种着地。大娘喝完稀粥,问起南河湾一个远门亲威,小杨还真认得。

小杨说,大娘啊,此刻政策好啊,没自来水,政府给你接,有病 了,政府给你治,没钱花了,政府有低保,你这类状况,明个给你申请个最低生活保障金 ……这我都知道,我老了,不可以干了,让我上敬老院,我舍不得这鸡鸭猫狗小菜园老果树,我身旁少的是人啊。不是有我吗,明日啊我陪大娘 去县城看病去。临走时,小杨要和大娘合个影,大娘死活不依脸朝床里,怎么劝都不扭过来。大娘说, 回去问问你爹妈,咱这白露河畔但是有规矩的,像我这样不阴不阳的人,是不兴跟人照相的,会吸他 人阳寿的。小杨说,我年富力强的,我不怕你吸我阳寿。你是好人,我更不可以跟你照相。小杨被逼 得没方法,才说,单位有要求,不跟你合个影,传工作群里,会挨责备的。大娘这才下了床,洗洗脸, 把花白的头发往耳根捋了捋,坐下来。小杨站在她后边,把手机伸到前方,说大娘的气色好着呢。大娘笑了,小杨笑了。

从县医院回来,用大娘自己的话说,前一阵子是自己吓自己,本没得什么该死的病,还没到阎王 爷收她的时候,腿弯也有劲了,腰板也直了,手也灵巧了。每逢周六扶贫日, 小杨都会过来,陪她拔 拔草,挖挖地,各种菜,小菜园红是红紫是紫,青是青,绿是绿,小鸭在池塘里扎猛子,小鸡振膀子能飞上树。小杨用生了锈的镰刀,把宅前屋后的杂草割得光光的,恰恰留下几丛野花来,剪下老枝,

留下新头,花开得又大又旺。

来一次,把院子打扫一遍,从河畔挑来黄沙,把院子铺得平平展坦。八月十五, 小杨送来了一大盒子月饼,说是女朋友从大城市里寄来的,一共两盒,送给他爹妈一盒,带来这一盒。

元旦前,小杨急忙忙忙来说,大娘,我这段时间有点小事,顾不上来了,有事给我打电话哦。小杨给大娘买了个老年手机,教会了大娘一个动作,摁住键盘上的“ 1 ”不松,小杨的手机被拨通了,

铃声快乐地响了起来。只顾学手机充电接听拨打电话了, 还没问小杨啥事,小杨走得没影了,大娘撵 到村部也没追上,这孩子太急了。驻村的工作队员嘻嘻哈哈地告诉她, 能不急吗,小杨要接他女朋友回来成婚了。

总得给他们做点啥。大娘有了心事,老不顶用了,做点啥呢 ?大娘想起她年青时的一件老活计来。 她在老木箱子里扒出了牛皮纸包, 翻开纸包,体现出五彩丝线来。 取出几根针,穿上不一样颜色的 丝线, 心,逐渐向记忆翻开 ; 手,逐渐灵便起来 ; 脸,逐渐浮起了喜气。她要把春天的草绿,夏季 的花红秋季的天蓝, 冬季的雪白,一针一线地绣出来。小杨来时,她总静静地把活计藏起来,她守着她的奥密,内心是满满的暖和。

小杨说今日来给她送春联。这么深的雪,可能过不来了。天晴了,白露河滩里,跳荡着各式各种的光。晃着大娘的眼睛。一转瞬,敞开着羽绒服。脸上淌着热汗, 头上冒着热气的小杨站在了她眼前。

小扬让大娘到厨房里烧水打面浆。 他开始揭掉旧春联。刮擦洁净门堂门框,等大娘把热腾的面浆端来,

小杨先找出一张横联贴在了门上方。 扯正直拍平实了:四季平安。

四季平安,大娘念道作声来,小杨一愣,从高凳子上跳下来:大娘,你不是不识字吗?大娘从屋 里端出一簸箩花花绿绿的物品来:儿童的花顶帽、红肚兜、凤头单鞋、虎头棉靴……每件上面都绣着“ 四-- 季-- 平-- 安 ” !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