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第二次月考试卷

小林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于是就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发现无明显现象。

①写出生石灰变质的化学方程式(只写属于化合反应)。

②对该样品成分有如下猜想:猜想一:Ca(OH)2;猜想二:Ca(OH)2和 CaCO3的混合物;     猜想三:CaCO3小林同学对猜想二进行了下面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无色酚酞变红,说明固体中含有Ca(OH)2

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CaCO3

举一反三

学习完酸碱盐后小明在家蒸馒头,先将适量面粉和水混合,常温放置1天后发现有酸味。将适量面粉加入揉成面团,放置4小时后加入适量小苏打混合均匀,发现酸味减少。制作成形后放在蒸笼中大火加热20分钟后发现原来一小坨面团变成了疏松多孔的馒头。欣喜之余立马拿起馒头咀嚼,却发现馒头是黄色的,并且有特殊的碱味。小明找到了王老师,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制作馒头的面粉主要成分为淀粉,难溶于水,受热不易分解,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乳酸[CH3CH(OH)COOH],水溶液呈酸性,乳酸在受热条件下也不易分解;

②小苏打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NaHCO3)其水溶液呈碱性,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③气体从面团中逸散会在面团中形成小孔,因而馒头呈疏松多孔的结构。

④碳酸氢钠(NaHCO3)与碱反应会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水

【提出问题】制作的馒头为什么有特殊的碱味?

【作出假设】

(1)①可能是因为含有CH3CH(OH)COOH;

②也可能是因为含有NaHCO3

③还可能是因为含有{#blank#}1{#/blank#};

【设计实验】

(2)完善下列表格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100g自制的馒头,粉碎后用水浸泡,过滤后测定pH值。

滤液呈碱性。

假设{#blank#}2{#/blank#}不正确

②取实验操作①的滤液少许,放到小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OH)2溶液。

{#blank#}3{#/blank#}。

假设③成立。

③向操作②的滤液中滴加{#blank#}4{#/blank#}。

无明显现象。

假设②不成立

【实验结论】小明认为自制的馒头有特殊的碱味是因为含有Na2CO3所致。

【分析与评价】

(3)小红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blank#}5{#/blank#}。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只需将操作②中的Ca(OH)2溶液换成{#blank#}6{#/blank#}溶液即可。

【拓展延伸】结合以上实验结论,请同学们回家后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实验,找到NaHCO3与面粉的比例为多少时,蒸出的馒头没有碱味。

小明观察到敞口水草缸(水草和鱼共存)中不断有气体通入,如图所示,他对此很感兴趣,于是跟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Ⅰ:向水草缸中通入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空气或

【实验1】将气体细化器从水中取出,收集一瓶通入的气体,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发现木条立即熄灭,说明猜想不成立。

【提出新猜想】可能是

【实验2】

(1)将该气体通入________中,根据现象确定通入的气体是

【交流讨论】

(2)通入有利于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为________。

探究Ⅱ:利用生活中的物质自制简易发生器并应用于水草缸中。

【回忆旧知】

(3)实验室制取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选择药品】小组讨论后选择了鸡蛋壳、小苏打和白醋等。

【设计装置】利用塑料瓶、输液管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套发生装置(乙中的夹持装置已省略)。

【分析讨论】

(4)装置甲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向装有白醋的瓶中加入鸡蛋壳,拧紧瓶塞,使反应发生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

(5)与甲相比,装置乙既可控制反应的速率,又可得到持续稳定的气流,故选择乙与图所示装置(用于除杂和观察气泡)组装成发生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字母)。

A. 乙中的b口应与图中的c口相连接
B. 为除去中混有的醋酸,X可以是溶液
C. 可根据X中冒出气泡的快慢来调节乙中的流速调节器

【实践应用】

(6)小组同学用自制的发生器连接气体细化器向水草缸中通入气体,实践效果很好。使用气体细化器的作用是________。

【反思拓展】

(7)发生器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缸中鱼类生存,请写出使用时的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