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生物开学试卷

从某地分离到能分泌纤维素酶的枯草杆菌,对此菌进行诱变,利用染色法筛选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体。筛选原理如下:刚果红(一种染料)能和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发生颜色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菌体水解,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请完善下列实验过程并回答问题:
(1)、实验材料:菌体悬液,紫外灯,添加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皿等。
(2)、实验过程及结果预期:

①将菌体悬液稀释至适当浓度,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用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乙组不做处理。

③将分别接种至选择培养基上。

④观察并测量的直径与相应菌落直径,计算透明圈直径与相应菌落直径比值。

⑤若甲组中出现了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体,其形成的菌落表现为比乙组相应值的平均值大。

(3)、甲组中会出现纤维素酶产量不同的菌体,此现象是由于紫外线的照射改变了基因的,即发生了(变异类型),体现了此变异的特点。
(4)、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上述细菌,研究其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该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如图,据图描述此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

举一反三

回答下列关于《生命的基础》问题.

(1)图1示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的合作研究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Ⅰ被膜小泡以及COPⅡ被膜小泡三种类型.三种囊泡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分工井井有条,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的目的地.

①在此细胞中能发生碱基“A﹣T”配对的结构是{#blank#}1{#/blank#} .图中A~D的结构中,具有双层膜的是{#blank#}2{#/blank#} .(填写字母)

②囊泡是一种细胞结构,但由于其结构不固定,因而不能称之为细胞器.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blank#}3{#/blank#};COPI被膜小泡则主要介导蛋白质从{#blank#}4{#/blank#} 运回{#blank#}5{#/blank#} .COPII与结构C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具有的特点是{#blank#}6{#/blank#} .若“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区别是{#blank#}7{#/blank#} .

③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有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如糖尿病等疾病.糖尿病的产生原因除了可能是胰岛素合成过程(环节)有问题或者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外,可能的原因还有{#blank#}8{#/blank#} .

④为了确定参与膜泡运输的基因(sec基因),科学家筛选了两种酵母突变体,这两种突变体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差异如下:

酵母突变体

与野生型酵母电镜照片的差异

sec12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内质网特别大

sec17基因突变体

突变体细胞内,尤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的未融合小泡

据此推测,sec1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与{#blank#}9{#/blank#} 的形成有关.sec17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是{#blank#}10{#/blank#} 

(2)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和分离等.

①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生长因子和{#blank#}11{#/blank#} .除此之外,培养基还必须含有的基本成分是{#blank#}12{#/blank#}  .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应该采用的方法是{#blank#}13{#/blank#} .

②培养20小时后,观察到平板上有形态和颜色不同的菌落,这说明湖水样品中有{#blank#}14{#/blank#} 种细菌.一般说来,菌落总数越多,湖水遭受细菌污染的程度越{#blank#}15{#/blank#} .

③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blank#}16{#/blank#} 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blank#}17{#/blank#} .

下列图2中,可以表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是{#blank#}18{#/blank#} .

④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blank#}19{#/blank#} (至少回答2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