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2020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分解的实验探究。

(猜想)草酸亚铁晶体分解会产生CO、CO2和H2O三种气体。

(实验方案)按照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

(1)、(问题讨论)

实验开始前需要先鼓入一段时间的N2 , 该操作的目的为

(2)、C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3)、E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4)、(结果分析)

定性分析:

①证明分解产物中存在CO的现象是

②小明认为应增加H装置,则H装置应放在两个装置之间,若观察到,则证明有水生成;

(5)、定量分析(假定每一步反应进行完全):取3.6g草酸亚铁晶体进行上述实验,测得装置A硬质玻璃管中残余1.44g黑色固体FeO,装置F中硬质玻璃管固体质量减轻0.32g,则草酸亚铁晶体(FeC2O4·2H2O)分解得到的CO的质量为
(6)、(反思评价)

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套实验装置的明显缺陷是

(7)、文献显示,FeC2O4·2H2O受热分解时,固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通过相关计算可以写出加热到400℃时,FeC2O4·2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像,若有3.6gFeC2O4·2H2O在敞口环境中充分加热,最终得到红棕色固体1.60g,则该物质的化学式为。由此,你认为进行该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是

举一反三

过氧化氢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小组对过氧化氢进行系列研究。

Ⅰ、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进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

【实验1】探究催化剂(MnO2)的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每次实验均用30 mL10%的H2O2溶液,采用不同质量MnO2粉末做催化剂,测定收集到500 mL氧气所用的时间,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MnO2粉末用量/g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所用时间/s

17

8

6

3

2

2

2

2

(1)写出实验1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blank#}1{#/blank#}。

(2)由实验1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一定范围内,催化剂(MnO2)的用量越多,过氧化氢分解速率{#blank#}2{#/blank#}(填“越大”或“越小”或“不变”,下同)。当催化剂(MnO2)的用量超过一定范围,过氧化氢分解速率{#blank#}3{#/blank#}。

【实验2】       探究次氯酸钠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2 mL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步骤2:向步骤1中试管加入1 mL漂白液(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有大量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步骤1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小木条未复燃。实验结论是{#blank#}4{#/blank#}。

(4)通过实验2,能否判断次氯酸钠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请回答:{#blank#}5{#/blank#}(填“是”或“否”)。请写出理由{#blank#}6{#/blank#}。

Ⅱ、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H2O2】溶液可漂白一些有色物质。

2.10%表示H2O2溶液的浓度,该溶液中过氧化氢和水的质量比为10:90。

【进行实验】将红色布条分别浸泡在4种溶液中,现象如下表。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20分钟后

布条无明显变化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稍变浅

20分钟后

布条颜色明显变浅

1分钟后

布条红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5)实验①、②的目的是探究{#blank#}7{#/blank#}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是否有影响。

(6)欲得出“其他条件相同时,氢氧化钠【NaOH】溶液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有影响”的结论,需要对比{#blank#}8{#/blank#}(填实验编号)。

(7)通过对比实验③、④,得出的结论是{#blank#}9{#/blank#}。

(8)欲进一步探究NaOH溶液的用量对H2O2溶液的漂白性的影响,可补充的实验是:将红色布条浸泡到{#blank#}10{#/blank#}℃25mL 10%H2O2溶液+5滴NaOH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