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写作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写作练习

写作。

以演讲稿的形式写一篇作文,题目:祖国在我心中。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国之名,祭奠亡灵:81年,我们从未忘记

【材料一】

    12月13日,清晨7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集会广场上,五星红旗升起后又降下,悬在旗杆中间。

    这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1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6周的血腥屠城,30余万同胞惨遭杀害。

    此时,南京城气温已经接近冰点,上午10点,花圈献至台上,和平鸽从台下飞起,近万名民众身着深色衣服,献花、垂首,全城鸣笛默哀……

    “平静的生活中,和平的景象下,我们至少每年有一个时间,有一天,来回首往事、铭记历史,让这份痛感重新唤醒。”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有一面墙,上面篆刻着遇难同胞的名字。

    12月10日,这面墙上,又新增了26个中国同胞的名字。目前,遇难同胞纪念馆名单墙上镌刻的遇难者名字已有10664个。

    这是一面属于南京人和所有中国人的“哭墙”。

    兵荒马乱,尸骨无存,对于幸存者群体来说,镌刻在“哭墙”上的名字,成为全家祭奠亲人的唯一寄托。

    如今南京高楼起,旧址复,可战火和创伤在幸存者的心理却依然可见。

    这份“痛感”永远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我们终于能够坚定捍卫国家权益,中华民族再也不会任人宰割、饱受欺凌。身处和平国度,有强大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铭记的不只是悲怆,纪念也不是要延续仇恨。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段历史,与你我的过去和未来勾连,经历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提醒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缅怀逝者,但不被泪水遮挡视线。国家的祭奠,只为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进力量!此时此刻,中国人是在庄严昭告世人要远离战火!做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今日之铭记,不为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今日之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孱弱必将遭欺的训诫。

(选自龙华教育公众号)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宽容是一种美德

    宽容的确是一种美德,宽容也的确让人难忘。不妨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公共汽车上人很多,一位女士无意间踩了一位男士的脚,便赶紧红着脸道歉说:“对不起,踩着您了。”不料男士笑了笑:“不不,应该由我来说对不起,我的脚长得也太不苗条了。”“哄”的一声,车厢里响起了一阵笑声。显然,这是对优雅风趣的男士的赞美。

    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整洁的铺着木地板的商店里,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道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得一脸灿烂。

    是的,这就是宽容——它甜美、温馨、亲切、明亮,它是阳光,而谁又能拒绝阳光呢?这让人想起了丘吉尔。二战结束后不久,在一次大选中,他落选了。他是个名扬四海的政治家,对于他来说,落选当然是件极丢脸的事,但他却极坦然。当时,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秘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他:“不好!丘吉尔先生,您落选了!”不料丘吉尔却爽朗地笑道:“好极了!这说明我们胜利了!我们追求的就是民主,民主胜利了,难道不值得庆贺吗?劳驾,把毛巾递给我,我该上来了!”

    真佩服丘吉尔,他那么从容,那么理智,只几句话,就成功地展现了一种极豁达、极宽厚的大政治家的风范!

    有句老话:有容乃大。恰如大海,正因为它极谦逊地接纳了所有的江河,才有了天下最壮观的辽阔与豪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课外阅读。

读书使人优美(节选)

毕淑敏

    “优美”在字典上的意思是:美好。做一个美好的人,我相信是绝大多数人的心愿。谁不愿意美好啊?除了心灵的美好,外表也需美好。有一个最简单的美容之法,那就是读书啊!

    读书的时候,人是专注的。因为你在聆听一些高贵的灵魂自言自语,不由自主地谦逊和聚精会神。即使是读闲书,看到妙处,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长久的读书可以使人养成恭敬的习惯,知道这个世界上可以为师的人太多了,在生活中也会沿袭洗耳倾听的姿态。而倾听,是让人神采倍添的绝好方式。所有的人都渴望被重视,而每一个生命也都不应被忽视。你重视了他人,魅力就降临在你双眸。

    读书的时候,常常会会心一笑。那些智慧和精彩,那些英明与穿透,让我们在惊叹的同时拈页展颜。微笑是最好的敷粉和装点,微笑可以传达比所有语言更丰富的善意与温暖。有人觉得微笑很困难,以为是一个如何掌控面容的技术性问题,其实不然。不会笑的人,我总疑心是因为读书的不够广博和投入。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当然也包括网上阅读),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

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

(选自《阅读(书香天地版)》2016第9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