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实验探究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期末抽测试卷

为“测定空气里氧气体积含量”,小黄同学取足量的红磷、镁条、木炭分别在等体积的A、B、C三瓶空气中同时燃烧;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再松开止水夹,发现集气瓶B中进水最多,C中进入水量很少。查阅资料:镁条能与氮气反应生成固态氮化镁(Mg3N2)。

(1)、实验A瓶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2)、实验中发现水停止倒吸后,B集气瓶中的水量明显高于A的原因是
(3)、“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中,药品的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写出两点)
举一反三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收集到的氧气有时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这一现象引起了小科的兴趣,于是他对收集到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产生的气体以单质形式存在;②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建立猜想】

(1)猜想:该气体为{#blank#}1{#/blank#}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科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B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B瓶。

A瓶:木条复燃

猜想成立

B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为蓝色

(2)B瓶中使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的实验目的是{#blank#}2{#/blank#};

【拓展解释】进一步查阅资料,一般认为加热混合物的反应机理如下: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3)实验发现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质量总小于加热前的质量,可能的原因是{#blank#}3{#/blank#};

【继续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小丽继续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换用排水法收集C、D两瓶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C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伸入D瓶。

C瓶:木条复燃

有氧气

D瓶: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不变色

没有氯气

(4)小组讨论后认为没有检验出氯气的原因是{#blank#}4{#/blank#}。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