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汝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长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稍降色/蒙以军中多务 B、余幼时嗜学/士别三日,更刮目相待 C、是人多以书假佘/蒙辞军中多务 D、每假借于藏书家/大兄何见事晚乎
(2)、把(甲)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甲)文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4)、从(甲)(乙)两段所述读书人的故事中,你悟出了哪些读书学习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三条。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宽容

    ①“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宽容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我国战国时期,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见”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一下激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给后人流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③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相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佩,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④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做官,互不相让。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张英家人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地三分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信后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由来。

    ⑤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他的做法对我们不也同样有很大的启发吗?

    ⑥《北京日报》曾刊登过这样的一件事:一味小伙子在公共汽车上吐了一口痰,女售票员让他擦掉。小伙子感到很难堪,不去擦。女售票员给了他一个抬价下,自己用纸把痰擦掉了。事后小伙子很后悔,他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表示向这位售票员道歉。你看姑娘做得多好啊!如果她不这么做,而是硬逼小伙子去擦掉,结果不堪想象。得理也让人,大度而包容,它的感化作用有多大啊!

    ⑦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人却缺乏种胸怀和气度,遇事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譬如在大街上骑车,一不小心撞了别人;乘公共汽车,人多拥挤,不注意踩了别人的脚。这时不是你说对不起、他说没关系,而是互逞一时之愤,用不能形诸于笔的语言,恶语相向,大打出手,终至两败俱伤。朋友,好好想一想,何必呢?为什么遇事不退一步?为什么对别人不可宽容一下呢?

    ⑧当然了,我们所说的宽容是有原则、有限度的。在大是大非面前,当有人侵犯党和人民的利益之时,应挺身而出,绝不能姑息养奸,苟且偷安。这是不在话下的。

    ⑨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就是对宽容气量的赞美。人与人能宽容相处,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11 “再数数。”

12 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13 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14 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15 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棵神奇的树

查晶芳

遇见她,在巢湖边。

原是去看湖,一片意料之中的壮阔苍茫。是时,风定日色薄,水面寂无波,心如湖平。缓步前行,几棵柳映入眼帘。一样的倚湖而立,一样的枝繁叶茂,却只有她,一眼之后便入了心。以至于数日已过,其影像仍在眼前执着地生动,不得不落笔以记。

最先引起我注意的是她的姿态。大凡树都和人一样,追求的是高度,但这棵树自树根向上不足一米处便开始呈九十度横向弯曲。长长的褐色枝干越过水泥围栏,将一大蓬盈盈碧色送向了湖面。而当我看清她直立的那段树根时,不禁吓了一跳!那部分树干已然裂成了两段,右边那段还比较粗,左边那一截细得多,且弯弯扭扭,最薄处几欲断裂。两段中间几乎全空,除了中下部有极小部分相连,只剩最上面那一丁点树皮是连着的了,树干也是自那开始向水面横越。而那横着的树干上赫然有一个深长的大洞,顺着洞口往里看,隐隐有亮光从顶端透出。那洞居然贯穿到树顶了?如果不看枝头那大团葳薤的青绿,我肯定以为这只是一棵枯死的树。

这还能算是一棵完整的树吗?

树干起码有一半已经消失,残存的另一半却顽强挺立,且生机勃勃。枝头绿叶万千,碧色可人,迎风摇曳间尽情释放着盛夏的热烈与激情。消亡与新生,枯萎与绽放,如此巧妙地融于一体。

朋友们亦无不惊叹,一一绕树三匝,啧啧称赞。凝视着那横逸斜出的枝干、触目惊心的空洞、苍老皴裂的树皮和斑驳交错的纹理,还有那一个个树瘤般的小小凸起,不由想她到底经受了多少风霜雷电?树干何以中空至此?当时也没想到要去问问旁边的店家,只在惊叹之余,将她存在了镜头里。孰料,一阵咔咔咔之后,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

原来,镜头中裂开的树根左边那段,好像是一个秀雅女子的侧影,姿态婀娜动人。秀气的头颅,修长的脖颈,左手放低撑着另一截树干,右手则高高扬起越过头顶,与横向的树干连在了一起。仿佛舞台上的旦角,身姿笔挺,头颅高昂,直视前方,伴着“咿呀--”一声长啸,拼尽全力甩出长长的绿色水袖……自此凝眸处,平添一片碧色流漾。

而先前我们只看到她的“空洞”,是因为靠得太近,拍照时想把整棵树框进去,便退后了几步,没想到却发现了另一番奇丽。

此刻,凝视着手机里的她,心中的震撼仍如泪泪春水,绵延不绝。我觉得我并不是在看一棵树,而是在进入一个神秘悠远的生命世界。

顽强,坚韧,毋庸置疑。面对身心的大洞,何以填之?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不仅如此,她还在狰狞的伤口处绣出了唯美的花纹。这是一种别样的盛开,一种真正的绽放,其绚烂的光芒和深刻的美学意蕴或许已远远超越了生命本身。

她亦是睿智的哲人。当她发现已经无法再笔直向上之时,便毅然决然地调整了方向,转而向另一个高度进发。生命的行程中,总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那么换个角度,又怎知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每个叶柄脱落之际,她都会留下一个小小的凸起。那是生命的孕囊,等待来年的春风,纵然大雪纷飞,亦有希望暖心。一棵树,如此谙熟生命的密码,懂得在期盼之时歌唱,在伤疤之上舞蹈,且姿态优雅,气韵不俗。

面对无垠的湖水,我感到自身的渺小;而凝视这样一棵树,我有了深深的羞慚…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