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面条

贺永霞

最近身体一直处于病痛疲倦状态,孤独无奈一一袭来,这是母亲离开后的十年里我感觉最委屈的一次

儿时,总有些日子盼着自己“病”一次,躺在滚烫的土炕上,看着阳光从木格子的小窗户上一点一点地爬上来,暖得我舒服极了。我的期盼倒不是因为这温暖的感觉,而是“病号饭”——一碗热气腾腾、撒着葱花、卧着荷包蛋的面条。当面条端进来的时候,那油珠珠诱人的光亮一闪一闪的,雪白的面条衬着热气氤氳,映着母亲微笑的面庞,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光。

其实,早在母亲生火做饭的时候,我已在脑袋里憧憬了无数遍此刻的情景,心里爬满了馋虫,就差流出涎水了,恨不得时间眨眼就过去,时时刻刻听着外间屋的动静,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甲)

母亲总是疼爱地看着我,一边叮嘱:慢点吃,小心烫着。而我却吃得顾不.上抬头回应母亲。一碗面下肚后,浑身是汗,什么头疼脑热统统没了影。此时,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乙)直到十三岁那年,我真的病了,而且很严重,高烧烧得我说胡话,吓坏了的母亲守着我一天一夜,等我醒来听清楚的第一句话就是“老丫头,没事啊,妈知道你又想吃白面条了,是不是?以后妈天天给你擀面条,卧荷包蛋,谁也不给,都留着给我丫头吃。”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长大了,原来母亲什么都知道啊!(丙)

我的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啊,如今女儿每每想来都是贴心的暖和彻骨的疼。(丁)

后来,我远去三十多里地之外的地方读书,然后,越走越远,除了寒暑假,家已是我人生路上的客栈,似乎再没了装病的念头,倒是为自己小时候吃一顿白面条就装病感到脸红羞耻了。有的时候,放假刚到家,母亲会满脸期待地问我想吃面条不,我立刻感觉到母亲又要抖落我的“丑事”,即便我真的想吃,也总会没好气地回答,最讨厌吃那破玩意儿了。于是,母亲会自言自语道:不吃啊,那就不吃,啥时候想吃了我再擀。自以为是的我从不顾及母亲那一刻的表情和心情。

当真正地长大成人,尔后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耍赖任性的时候,我才懂得一颗慈爱温柔的母亲的心。所以,母亲在世时,每当接她老人家来家里小住的时候,我总是寻一个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带着小女儿般的撒娇,要母亲给我擀面条,而且一定要吃到吃不下为止。有时老公会责怪我不知道疼爱母亲,可是他怎能明白我的心思呢?我喜欢看到母亲看我吃面条时候的幸福,而我只是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母亲,女儿永远需要她。

今天细细想来,我有多少年没吃到母亲为我做的面条了!不仅仅是母亲离世的这十年。当许多往事变成回忆,这中间的滋味该有多少言不得的酸楚和伤怀?

胃疼了好久,恰恰这几天又感冒,浑身酸痛。上午,躺在洒满阳光的大床上,委屈得哭了很久很久,任泪水濡湿了大片的床单。母亲,女儿好想你,若你在世一定会为女儿做一碗热乎乎的面条外加一颗荷包蛋,你还一定会微笑着看着女儿狼吞虎咽地吃下去,因为母亲的面条永远是治愈女儿感冒的灵丹妙药。

可是,今生今世我永远吃不到母亲的面条了。尽管现在有那么多食材更丰富的面条,可那都不是母亲的味道了,因为那里没有母亲的爱。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通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文中回忆的与面条相关的三件事。
(2)、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那时,自以为聪明的我笑母亲真笨,咋这么好糊弄。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按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一旦母亲轻轻的喊声响起,我立马一骨碌坐起来……(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母亲总是会意地笑着说:“我老丫头的病才不用吃那些苦药丸子呢,一碗面条就管用。”(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4)、文章以“母亲的面条”为题,有什么好处?(答出三点即可)
(5)、在你的记忆中,“母亲的味道”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骆驼祥子》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高妈知道祥子是红着心想买车,又给他出了主意。祥子,我知道你不肯放账,为是好早早买上自己的车,也是个主意!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自唱,万事不求人!能这么着,给我个知县我也不换!拉车是苦事,可是我要是男的,有把子力气,我楞拉车也不去当巡警。冬夏常青,老在街上站着,一月才挣那两钱,没个外钱,没个自由。一留胡子还是就吹,简直的没一点起色。我是说,对了,你要是想快快买上车的话,我给你个好主意:起上一只会,十来个人,至多二十个人,一月每人两块钱,你使头一会,这不是马上就有四十来的块?你大概是多少也有个积蓄,凑吧凑吧就弄辆车拉拉。车到了手,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 这真让祥子的心跳得快了些!真要凑上三四十块,再加上刘四爷手里那三十多,和自己现在有的那几块,岂不就是八十来块的?虽然不够买十成新的车,八成新的总可以办到了!八成新就八成新吧,好歹的拉着,等有了富余再换。可是,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即使能凑上,这是个面子事,自己等钱用么就请会,赶明儿人家也约自己来呢?起会,在这个穷年月,常有散了伙的时候!好汉不求人。干脆,自己有命买得上车,买;不求人!

祥子等高妈走了,对自己点了点头,心中怪高兴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二十四节气之首一立春

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的知识体系及实践,体现着顺天应时的思想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立春日盛大开幕,以二十四节气开篇,从“雨水”一路前行,迎来“立春”,彰显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希望与坚定信心。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立春是万物复苏、勃勃生机的象征,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年大不如春大

②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太阳到达黄经315°迎来立春节气。四时流转,以春为首。立春意味着冬去春来、万物更生,既是春季节气的起点,也是一年四季的始点。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开端的象征意义。对于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来说,立春不仅是自然时序的开端,也是人们“重启”社会生活时序的开端,既是十分重要的节气,又兼有“节日”身份,民间广泛流传着“春朝大如年朝”“年大不如春大”等说法,充分诠释着立春在中国传统节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重大意义。

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

③立春代表着生机,孕育着希望,千百年来流传着丰富多彩的礼俗文化活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迎春”。隋唐时期,聚春牛成为相当普遍的节庆仪式活动。通常,独春牛仪式由县街里的官员执行。春牛多为泥塑牛。牛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立春时节鞭春牛意在鞭打懒情之气,宣告春耕的开始,包含着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

④民间流传的立春习俗不胜枚举。过去,浙江一带的人们会在立春时节去郊外探春,然后折松柏枝条编成圆圈,戴在小孩头上,俗谓此举可以保证孩子“四季清健”。山西等地立春时有童稚“戴春娃”的习俗。

⑤立春饮食有尝春、咬春之俗,常见的食物有萝卜、春卷、春饼等,其寓意与“阳”“新”“生”等文化观念相连。汉《四民月令》:“凡立春日,食生菜,不过多取迎新之意而已,及进装粥,以乎和气。”吃生菜,有迎接新春到来之意。人们将生菜、水果、饼、糖等物置于盘内,衍生出吃春盘的习俗。咬春习俗中,最为普遍的是吃萝卜。老北京的“咬春”萝卜为紫萝卜,其味辣,能够驱除春因,补充阳气、提振精神。立春饮食习俗体现了因时而动、顺时养生的节气文化智慧。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

⑥立春习俗是二十四节气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每个中国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嵌入二十四节气元素,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演绎着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协奏的春之乐章。

(选自中国日报网2022年02月28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