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芜湖市中小学校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济南的秋天

老  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先总写出济南秋天是诗境的,然后再分别描写济南秋天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字里行间充满着之情。
(2)、将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改为“哪儿的水都比不上济南。”好不好?为什么?
(3)、《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两篇文章中都描写了水藻,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只说水中的绿藻吧……羡慕死诗人呀!

——(《济南的秋天》)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都拿出来。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济南的冬天》)

(4)、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被放逐的皇后

金建云

    ①我爸去世后,我妈越活越不招人待见。

    ②她用iPad打发孙子,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将自己锁在门外,时不时将孙子忘在幼儿园……谁敢相信,妈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教师呢?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帮她买健身器材,带她找老玩伴,催她跳广场舞……却还是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光彩与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③对老妈这种状态,我实在无法理解,直到有一日,我发现她在读一本书:阿尔诺·盖格尔的《流放的老国王》。这么伤感的书,怪不得她越看情绪越低落!为了批判这一株“精神毒草”,我偷偷读起来。

    ④作者描写了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将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被流放的国王,原本熟悉的家庭环境对父亲来说,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仿佛身处异乡。这位父亲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处乱窜”。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个性一滴滴漏掉……

    ⑤读到感人之处,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有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老妈的打击。我只是一味地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却从未从她的角度看待过她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大致浏览完这本书,我走出我妈的卧室,她正在客厅看电视。

    ⑥像往常一样,她看电视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的什么对她来说毫无意义,她只需要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⑦我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应对着我,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一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爱犯错的刁蛮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许是怕我唠叨她吧,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⑧厨房里她的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又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⑨这时候,我想起过世的父亲。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去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

    ⑩如今,一个走了,一个活在女儿的嗔怪与脸色之中。

    ⑪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不知不觉中,母亲已经走入孤单的晚年,她仿佛一位被流放的皇后,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朋友们,逐一离去,唯一的女儿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米兰·昆德拉的一句话浮现在我脑海中——“面对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⑫如果说,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那么,我不该再要求她强颜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环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如果她的心都不知道何处安放,又怎么谈得上走心不走心呢?

    ⑬我走进厨房,默默地打开她忘记打开的抽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抽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那种很幸福的感觉涌上心头。

    ⑭是的,当我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之后,那种叫作“理解”的东西,如圣灵一般翩然而至。

    ⑮“妈妈,愿我的理解能安放你的孤独。”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阅读《翻浆》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翻浆

    那年,我五一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夜幕降临才进入离家一百来里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大喊。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我要搭车。”“不搭!哪有地方!”司机愤愤地说。“我蹲大厢板就行。”司机还是说:“不搭!想冻死啊!”说着,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就在那儿……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想吃……”“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鸣叫。司机说:“我觉得他好像要干什么。”我借着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外窥探。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如一团肮脏的雾,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忽然,我看到青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很冷静地说:“别担心。”只见他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已被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司机笑着说:“车速这么快,他偷了东西也不敢跳车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

    我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也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我痛苦得几乎大叫。就在这时,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路旁的沙砾。

    再看看青年,扑倒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仍不失张牙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看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就在他狠踩刹车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贼娃子可能要被卸成零件,我心里安宁了许多。“看他还有劲偷别人的东西?”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只见那个青年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口袋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师傅,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反倒不慌不忙地说:“不会出什么事了,到了。”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不通车的村子最近的公路,他至少还要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学”:“学学,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他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我敏捷地爬上大厢板,不放心地摸索着我的提包,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车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我的提包原是用一根旧绷带捆在车上的。经过长途跋涉,绷带磨断了,搭车人发现了这个隐患,他解下了扎米口袋的绳子,想把我的提包重新固定。在寒冷与颠簸之中,他操作了一路……

【注】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山里的雨

    ①入夜的山里一片寂静;如墨的夜色中看不见任何事物。山里的人睡得比较早;忙碌了一天;都已经疲惫了。只有不知名的虫儿仍在与黑夜玩耍;时不时听到它们欢快的笑声

    ②梦中;被一阵淅淅沥沥的响声惊醒;是下雨了它趁着人们熟睡的时候降临。很快;屋檐便滴水如注;窗外仍然是看不见的一片黑暗;只能感受到密密麻麻的雨点;打着屋外的芭蕉树;浇透了这片土地梦里的人们仍然在熟睡;而梦醒的人已然清醒;静静地聆听窗外的雨声;感受这场天地间的藕断丝连。

    ③天亮了;大山从黑夜中醒来;雨仍旧没有要停的意思;只是已经变小了。远处的山峰笼罩在薄薄的雾里;周围的房屋掩映在茂密的竹林丛中;几处人家炊烟已经升起;飘浮在竹林上空。田里的秧苗挂着串串水珠;地里的青菜绿得发亮。屋前的青石板小路上淌着小水涡;雨滴落在上面;荡开小小的一圈波纹屋后的小水沟欢快地流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祥和自然。

    ④山里的人们吃过早饭;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家禽牲畜也开始了一天的活动。狗摇着长长的尾巴舔食着瓢里用开水泡过的锅巴;成群的鸡从笼圈里被放出来;啄食着主人撒在地上的苞谷米;时不时张开翅膀使劲儿地抖擞着被屋檐水打湿的羽毛。牛被牵出来;哞哞地叫着;也许是一夜饿了。人们戴着斗笠;披着油纸;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地里;田坎上泥泞湿滑鸭子在水田里游来游去。

    ⑤这场雨是温柔的;而一年四季、春去秋来;上天始终用它多变的风格浇灌着这片贫瘠的土地。

    ⑥初春;当万物复苏、柳绿花红的时候;一场缠绵的细雨如期而至;山里的人们用勤劳的春耕迎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杜甫的这首《春夜细雨》来描述它再合适不过春天的雨是静默的;飘飘洒洒;漫天遍野。

    ⑦盛夏;午后的太阳毒辣地照射着无精打采的花草树木;蝉在树上懒洋洋地嘶鸣;田里的水已接近枯竭;地里的莱苗都快渴死了;牛躲在树荫下歇凉;不时用尾巴拍打着身上的苍蝇。很快;天空变了脸色;太阳躲进云层;乌云密布;一阵电闪雷鸣过后;豆大的雨滴降落在干燥的土地上;激起一片尘埃。继而瓢泼的大雨倾盆而下;打得水稻弯了腰。急促的雨点在天地间拉起厚重的帷幕;苍茫而壮观。持续了一个多时;雨骤然停了;云渐渐消散;太阳又露出脸来;泥土被雨水沁透后变得饱满;花草树木被雨冲刷过后变得精神了;田里也装满了水;一切又恢复了生机。

    ⑧深秋;是收获的季节;却也是最苍凉的。收割完的田里散落着捆绑好的谷垛;草已经慢慢变黄了树上的叶子随风飘落。一场秋雨一场寒;人们早早地穿上了厚衣服;尽管雨不大;可也淋湿了刚耕好的土地;一脚踩上去鞋子沾满了湿土;黏在鞋底;抖都抖不掉。这种天气不适合栽种油菜。屋后的柿子树上挂满了馒头大小的柿子;有的已经黄了;掉在地上;几只蜂在上面徘徊。有的柿子还是青的。

    ⑨隆冬;更萧瑟了;周围已变得光秃;到处是裸露的黄泥土。难得一见阳光;早上一觉醒来天空就飘着雨;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下的;山里的空气更冷;这种阴雨连绵的天气更适合待在屋里烤火。但是山里的人们还是一如既往地在地里劳作;头顶着稀疏的雨;暴露在空气中的脸和双手被冻得通红;时不时哈口湿润的热气暖暖手。

    ⑩雨是上天赐给山里人的甘霖;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生灵生长。我喜欢山里的雨。

                                                      (选自《散文在线》2015年11月11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是你女儿

蒋倩汝

①“你回来了吧。”刚放下行李,娜娜的电话就到了。

②“你怎么知道我回来的?”

③“看你朋友圈。好好休息,明天我去看你。”

④我心里倏地一暖:毕竟是好姐妹,虽然她从未没在朋友圈给我点过一个赞,却一直在默默关注我。

⑤二十年前,因工作调动,我离开故乡。爸妈退休后会来小住,父亲去世,母亲中风晕倒。我匆忙赶回时,一群同学已在我家忙前忙后。

⑥母亲瘫痪后仍不肯跟我到外地生活,只好请了保姆来照顾她。离开时班长春燕拍着我的肩膀说:“你放心去吧,家里有我们这群同学,平时排班来走动走动,还是有时间的。”

⑦看到我眼睛发红,春燕道:“你不要难过,我们当年哪一个没得过苏老师的资助?现在老师不在了,我们来看看她,不应该吗?你别和我们客气,大家在微信群里相互提醒去看望我妈的时间。排班轮到娜娜时,不是赶上她出差,她总抽不出时间。再后来,她悄悄退群了。

⑧她变成女强人后,我只见过她几次。一次是她的宾馆开业。“你们呢?”春燕在群里打出这段话后,群里一个个打出“一样”的字样后,附加一个尴尬的笑脸。

⑨我复制了“一样”,犹豫了好久,却没有勇气发出去。

⑩我和娜娜从小就要好,她家住在远郊,家里姊妹多,弟弟上学,她面临她还以干女儿的身份住在我家。

⑪后来,她上了师范,只做了两年教师,但都不见起色。后来,她买来的十几间门面房拆迁了,紧接着又做了地产,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⑫过年时电视滚动播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给大家拜年,娜娜也在其中,我妈对我爸说:“这不是你那学生吗,只可怜了自家孩子,跟着你吃了几年的南瓜汤拌饭。茹,南瓜我最爱吃了。”母亲嗔怪道:真是傻爸养傻女。”

⑬除了那次在电视上看到她,最后一次见到娜娜,是在我爸的葬礼上。屈指算来,有四年之久了。

⑭第二天,娜娜按约定好的时间准时到达我家。一来就直奔我妈房间,见我妈睡了,就没进去。

⑮张罗吃饭时,看到桌面上的菜碗,娜娜笑着对保姆说:“阿姨,当年我在干妈家住的几年,吃南瓜吃到怕。不过啊,就没有今天的我们,对吧?”娜娜看向我,我尴尬地笑了笑。

⑯吃过饭,娜娜把我拖到一边,说有话跟我说。没等我问她,保姆辞了,我亲自来照顾干妈。”

⑰见我不开口,娜娜急了:“我把手上的事都交给女儿打理了,当然,她朝我眨眨眼:“这些年我收的干女儿、干儿子不比干爸少。收多了肩膀担子重,都不敢停下来,总以为时间还多,没想到……”

⑱说着说着,娜娜哽咽了,她接过我递过去的纸巾,继续说:“小时候穷怕了,长大了觉得有钱才有安全感,也没来看干爸干妈几次,我知道我不能再等了,反正你是没有资格拒绝我的。”

⑲说话间,妈妈醒了,她在房里问:“茹,你和谁讲话啊?”

⑳我看了娜娜一眼,大声告诉妈:“你女儿。”

返回首页

试题篮